第二,公务员对错误或违法的命令可以说“不”。公务员法规定: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公务员不得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或者命令是公务员的纪律。这是保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和机关效能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公务员法在第54条中还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
第三,强调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实行职务、级别管理。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对职位分类的具体制度设计做了较大的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职位的分类”代替简单的“职务的分类”。二是在职位分类基础上进行职务分类。领导职务是所有类别公务员的共有职务序列,非领导职务则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分类,三是在职务之外设置级别作为公务员另外一条职业发展阶梯。公务员法规定,职务和级别都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公务员在同一个职务上,可以按照规定晋升级别,意在确立职务晋升和级别晋升的“双梯制”。
第四,全面肯定公务员“问责制”。公务员法突出了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一是规定了严明的行为规则和考核、惩戒制度,规定了公务员应履行的9项基本义务和应遵守的16项基本纪律,并规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的结果与职务升降、涨工资、发奖金以及辞退相挂钩;违反纪律的要受到处分。二是规定了领导成员的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三是严格了离职从业的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 原系领导成员的在离职3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单位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经营活动,违反者要予以处罚。
第五,公务员可以实行聘任制。公务员法首次明确了机关设立聘任制公务员职位规定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第六,切实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在公务员法中,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的规定很多。如公务员有8项基本权利,主要是: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保险待遇;参加培训; 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等。
(3)实施《公务员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更新理念,加强对公务员的依法管理和监督;创新机制,完善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制度;以人为本,加强公务员能力和素质建设。
《公务员法》是规范公务员管理活动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为公务员的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一系列公务员单项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必将把我国人事管理法制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五、案例分析题
1.广州首次公务员双向选择
2005年9月,适逢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之际,广州市在公务员职务调整上施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举措,即借鉴人才市场的竞争机制,对拟调整的公务员职位实行双向选择,原东山、越秀、芳村、荔湾4区数千名公务员,不管是你是处长还是普通科员,都要在内部的人才市场上自己寻找工作,就有点像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一样。
虽然是公务员的内部双向选择,现场的紧张气氛并不亚于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公务员们同样要递简历、现场面试,有的单位还要当场进行一些常识小测试。广州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事部门并不会硬性规定各单位的用人标志,主要是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但大多数单位都要求应聘者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市属单位的要求尤为高,要求英语达到六级以上,有的甚至还对性别、身高设限。萝岗、南沙等新区对公务员的门槛相对较低,但有关人士称,由于有意入职的公务员很多,一些职位投档与录用的比例甚至高达6∶1,所以也会从学历、经验等方面择优选取。
这次可供公务员选择的,包括市属单位及新区政府各部门所提供的职位约为350个,上至处级领导下至普通科员。但按规定有资格进行选择的公务员有几千名,仅原越秀区就发了逾千张入场券,而现场聚集的公务员更有数千名。在招聘现场,一些记者对求职人员进行了采访。“唉,我的年龄超了两岁。”“我的英语只有4级水平。”“生平第一次这样‘找工作’,感觉还真紧张,有点不适应。”原越秀区某局的办公室主任感叹道。 第一次面对这种竞争,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是好事。 “有能力就有好工作,这是应该的!”一位硕士毕业的原芳村公务员说,他就在短短20分钟内与一家市属机关达成了初步意向。不过,也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公务员选择留在原区、听从分配。“我们年纪大、学历低,没办法在新区和年轻人竞争。”一位47岁的公务员说。 为了参加“双选”,四区的公务员要提前将填好的《意向表》交到了各区的组织、人事部门,表明选调新区、留在本区等意向。此次双选会,正是给各公务员与用人单位创造了直接沟通的机会。双选会后,将由各个单位确定人员,如果双方达成意向,就由单位直接跟“应聘者”联系。如果在此次双向选择后没有选定新的岗位的公务员将由原区进行调配。也有部分公务员将提前退休、自主创业等。
(本案例根据新华网2005年9月7日的相关报道整理而成) 【问题】
(1)广州市公务员职位双向选择与传统的委任制有什么不同?
(2)广州市这种在公务员系统内部引入人才市场机制选择任职者的尝试有哪些利弊? (3)公务员职位双向选择的做法有没有推广价值? 正确答案:
(1)委任制,是指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种制度。委任制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干部任用形式。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用,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任命,以及政府各部门对工作人员的任用,一般都采取委任制的形式。党的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的任用,一般也实行委任制。而双向选择是国家和被雇佣人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选择的过程。与传统的委任制相比,双线选择更加民主、公平、公开、竞争,有利于国家选择适合于行政岗位的公务人
(2)优点:公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弊端:不利于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3)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尤其是对于非高层领导职位的公务员。这种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机制有利于政府选拔出有能力的公务员到相应的岗位上,提高行政效率。但是这一机制不宜推广到高层领导,政府更迭太频繁利于政府稳定,,从而影响行政行为。
2.政府雇员制——一种新的政府用人制度
2006年3月,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内地年薪最高的政府雇员颜兵面临下岗的命运。两年前,颜兵受聘为无锡市对日招商首席代表,其税后年薪50万元。然而,在第二任期即将结束之际,他因未能完成5000万美元的招商任务,可能无法与无锡市政府继续签约。这一报道让人想起了政府雇员制的缘起的背景和推广进程。 2002年6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开始了政府雇员制的探索。随后,上海、武汉、无锡、长沙、珠海、青岛、芜湖、深圳、广州等地纷纷效仿试行,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政府雇员制在国外比较普遍,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政府雇员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都广泛推行,目前这些国家的政府雇员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占到20%至40%之间。因此,中国推行的这种用人制度可以说是从西方舶来的。
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来的公务员难以胜任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但由于公务员的薪酬刚性强,不能随意给他们加薪,而这部分人才在社会上又比较吃香,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如果仅囿于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就有可能难以吸引这部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需要打破公务员制度的框框,以较高的报酬雇用他们,这就是政府雇员制施行的初衷。 正确答案:
(1)传统公务员制度的缺点:不利于调动公务员的创造性,缺乏活力;对公务员的管理封闭僵化,有进无出,缺乏弹性。
实行政府雇员制的原因:通过雇佣合同制的政府雇员,引入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加雇佣关系的灵活性,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政府可以通过使用常任雇员来满足组织最低限度工作量的雇员要求,以雇佣临时性、兼职或季节性工人来满足组织工作量变化的要求,他们可以随时被雇佣或解雇,不受公务员制度的法定保障。政府雇员制并不是与公务员制相对立的制度,这两种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西方各国政府通常以公务员制为主,政府雇员制为辅,在保持政府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增加政府的灵活性。在中国推行政府雇员制,引入市场化、契约化的管理方式,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顺应了公共管理改革的需要。
(2)第一,简单灵活。政府雇员制增加了政府人事制度的选择集合,解决了制度短缺问题传统的公务员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的人事规则进行人事任命,资格标准和用人程序相对比较僵化,实行公式化的工资和年功晋升制,不利于用人单位自主判断决定所用人选,难以吸引到自己急需的人才,尤其是一些专业技术性人才。而政府雇员制采用市场价格决定人才报酬,有利于吸引政府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传统的政府人事制度注入了活力;它的契约用工形式有利于解决政府机关人员流动机制不畅通,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它因事设岗,因时而择,职责明确,有利于政府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它的形式灵活,各地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加以适用,简便易行。因此,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增加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选择集合,有利于解决制度短缺问题。 第二,节约了政府的人工成本与技术人才的市场薪酬相比,政府雇员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也高出普通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但如果从同一个工作在不同制度下的用人成本来看,则有利于节约政府的人工成本。
第三,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效益在现有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下,政府录取的公务员大多数是一些通用型人才,虽然适应面较广,但缺乏专业经验,尤其是缺乏政府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影响了政府技术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行政成本(如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 。而大多数政府雇员都是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马上投入使用,优化了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和能力结构,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第四,有利于淡化官本位思想政府雇员制淡化了传统政府机构的“官本位”意识,减少了“溜须拍马向上爬”的现象。一方面,政府雇员不需要考虑职位晋升,只凭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吃饭;另一方面,政府雇员只按合同要求办事,不用应付一些复杂的人和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置身于官场之外,有助于避免无谓的政治游戏和官场斗争。同时,政府雇员与政府之间是平等的雇用关系,这种契约形式也可以冲淡官本位意识。
(3)首先完善政府雇员制的制度创新,以解决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接轨问题,使公务员制度和政府雇员制并行不悖的运行。
其次,加强政府雇员的行为规范。政府雇员制则是市场机制在政府人事管理中的运用,政府与雇员之间是典型的委托— — 代理关系,委托主体为政府,代理者为政府雇员。市场机制条件下,雇员必会寻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追求能在聘用期限内为其自身带来地位、声誉和功绩等利益,忽视社会长远利益。政府雇员是因其专业优势而被政府部门雇佣, 专业优势与政治资源的结合成为政府雇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效途径。由此政府雇员的“自利性”与政府职位的“公共性”产生矛盾,导致政府雇员的“经济人”与“公共人”双重角色失衡。政府与其雇员之间在专业知识上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对代理人(雇员)难以实行有效监管,不仅监管成本和信息成本极其高昂,而且难以操作。如何构建政府雇员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体现政府职
13
位的公共性,抑制政府雇员的“自利性”,成为政府雇员制实行的运行困境。
最后,明确政府与雇员双方责权利规范问题。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应该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我国以往对公职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强调公务员的义务而容易忽视x,l-~权利保障。我国还没有关于政府雇员的相关明确法规,《劳动法》的规定也不完善,各地试行的政府雇员制都是以地方政府条令方式制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2006年实行的《公务员法》第十六章规定,政府机关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但在政府雇员的聘用、管理、薪酬保障、权利义务关系等方面仍然语焉不详。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政府雇员制在实际运行中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制度失效或扭曲。
第8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目标管理预算模式是由( )首先倡导。 B、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政府
2.公共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 )。 C、控制
3.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对( )年以上预算所做的编制。B、1—10年
4.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实行( )体制。 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5.从2000年起我国在(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C、县级
6.政府收费主要包括:( ) B 规费
7.下列不属于公共财政管理的具体目标:( ) B 发展目标
8.下列不属于税收的特征:( ) A 自愿性
9.下列关于分税制的基本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B 建立国家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10.根据财政收支的不同性质分别编制预算的预算形式是( ) B 计划规划预算
11.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 ) A 政策法规性原则
12.从我国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来看,审计机关权限具有的特征是( ) A 权威性
1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C、税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 A、2003年1月1日
15.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 ) 负责。 B.计划部门
16.我国的购买性支出一般不包括( )。 A.债务支出
17.( )不是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内容。 D.安全目标
18.凡税源广,一般而言税基稳定而又占主体地位,对宏观经济影响大且利于宏观调控的税种应划归( )。 A.中央税
二、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管理
答: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2.国家预算
答:政府预算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它是立法控制财政的手段和政府会计的基础,也是处理其他财政问题的依据,因而是财务行政的关键和中心内容。
3.分税制
答:分税制是一种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 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收的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制。实行分税制,其重点是在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分别确定其财政支出规模、税收权限和税制体系。
4.政府决算
答:政府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年度总结,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决算。
5.政府审计
答: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查,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
6. 政府采购
答: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三、简述题
1.简述分税制的具体内容。
答:(1)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政支出范围; (2)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
(3)建立独立的政府分级预算,实行税务机构分设; (4)建立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2.简述财务行政的基本功能。 答:(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财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府层级设置相一致;(3)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3.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答:(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2)财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府层级设置相一致; (3)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4.简述实行分税制的重要性。
14
答:(1)实行分税制对于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实行分税制对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起重要作用;(3)实行分税制对于发挥地方政府宏观管理作用也十分重要。
5. 政府审计的作用。 答:(1)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起监督作用,并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2)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起保证作用;(3)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起保证作用;(4)政府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行政的效益。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地位。
答:首先,公共财政管理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必然使其在政府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其次,在西方国家,公共财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使公共财政管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重要舞台之一; 第三,公共财政管理使一个变动性很大的领域,这使它较其他领域具有更大的活力; 第四,近三四十年来,公共管理的每一次变革都成为公共管理重大变革的先导
2.试根据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
答:①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公共财政管理理论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其次,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第三,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第四,公共支出管理亟须规范;第五,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②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树立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识,大力推进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公共预算管理;第二,加强公共收入管理;第三,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第四,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制度;第五,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第六、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运用;第七,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五、案例分析题
1.我国财政一方面是财政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财政支出伸到竞争性建设领域,超出政府职能范围;另一方面是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需要却无力保障。1999年初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说,今年财税改革的重点是规范收费管理,这是财税改革的近期目标。财政部将以道路和车辆的费改税为突破口。初步设想是开征燃油税和购车税,以此两税替代一切不合理的收费,这一方案已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争取当年尽快依法实施。财政部还打算用三年时间来解决如何规范农村收费问题。 【问题】
(1)结合案例,谈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渠道。 (2)结合案例,谈如何规范政府收费。 答:
(1)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渠道主要是税收和政府收费。
(2)我国目前各种收费达几千种、对于这些收费放任自流不行,盲目取消也不现实。因为,收费本身具有合理性.其能对其进行规范和加强管理。费和税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两种形式,因此,当我们研究如何规范收费的时候,不能就费论费,而应把它放入政府财政收人这一大系统中去加分析。只有从税和费两方面人手,规范整个财政分配秩序,政府收费才能真正得以规范。
一方面,从税收的角度来说,我国税收需要较大幅度的增长。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但我国的税收却表现为“缺位”,我国税收的“缺位”是导致收费“越位”的原因之一。诚然.我国政府收费项目的确过多.应取消一部分。但是,如果在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同时,税收的增长不能保证财政支出的需要,减少收费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中央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可是在许多地方.农民负担却越减越重。要使税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笔者认为:其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减少愉漏税;其二是减少各种税收减免和优惠。只要这两个措施取管齐下,把目前该征的税都征上来,税收收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就为规范政府收费创造了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对于收费也要采取措施加以规范,使我国政府收费尽快步入合法化 台理化、规范化、公开化的轨道.规范的思路大体如下:
首先,要对现存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对于这些不台法的收费项目,必须坚决取消。今后、要立足于收费的源泉控制,凡要出台新的收费项目,由财政部门提出方案后提交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只有经过人民代袅大会讨论批睢的收费项目才能成立,收费标准的调整变化也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
其次,把一部分名为费、实为税的项目进行“费改税”, 实现统一、效率的要求。如目前的养路费可改为燃油税、教育费附加可改为征收教育税。要确保“费改税”能顺利实施,必须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应当承认,地方出台的许多收费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在缺乏税收立法权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变通手段。旦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从自身利益出发.地方政府也会将这些费还其税之本来面目。
第三,把所有保留下来的台法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预算并加强菅理。不同性质的收费应当采用不同的预算形式,其中的行政性收费应纳入预算统筹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菅理。事业性收费与各项基金实行收支一条线管理,由财政审批预决算和监督瑗算的执行,事业部门具体管理收入的集中和支出的安排。这里的事业部门.指的是具有社会公益性皇确有必要由政府办的行业.如供水、供电、公园等,对于那些可以由私人部门经营的行业,应完全推向市场,其收费自然也就不再属于政府收费的范畴。
第四,随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应逐步减少行政性收费。政府提供的行政服务乃是比较典型的公共商品,其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行政性服务原则上也是不应该收费的。政府行政机关收费过多.容易造成政出多门。滋生“三乱”和腐败,最终损害政府的形象。
第9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现代行政咨询的特征主要包括( ) C 智能性
2.信息最基本的特征是( )。C.信息的时效性
3.信息的使用和价值对时间的依赖性称为( ) C.信息的时效性
4.行政决策的咨询系统与中枢系统的关系应当是( ) C.相对独立的
5.突破了行政手段纵向联系的典型运用方式,而向横向联系方面发展的行政方法是〔 ) D.行政咨询手段
6.行政决策的基础是( )。 C.行政信息
7.主要工作是汇集信息,将提取的政务信息进行汇合、集中,这属于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 )。 C.实施阶段
8.人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的学科理论是() C.管理过程说
9.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D.向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走向市场
10.下列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中,不在中国目前划分的范围之内的是( )A.国际标准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
答:政府公共部门把现代网络通讯技术运用来开发应用信息资源,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建立与网络通讯技术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推进政务管理现代化和为公众提供贴近式优质服务的新型管理形式和运行机制。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就是政府自身改革与网络通讯技术运用相互结合和互相促进的过程。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与政府自身改革的结合,并融合为电子化政府的有机组成部分
15
2.行政咨询
答:是指咨询机构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对行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以此影响决策并为决策提出建议的活动。
3.政务信息公开
答:是指政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依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
三、简述题
1.简述公共信息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行政信息具有广泛性、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开发性的特征。(2)意义:是国家实施管理、推行行政事务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与有效组织的手段;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2.简述行政咨询的特征和意义。
答:行政咨询是指咨询机构用科学方法,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对行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以此影响决策的活动。现代行政咨询的特征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智能性。 行政咨询的作用:提供决策目标的背景材料;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预测行政活动的发展变化;解答疑难和扩充知识。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答:(1)从行政信息的服务性质来看,行政信息本身是一个系统,但非封闭的,亦非与行政管理分离的。它不仅要实现与外部信息的沟通,而且要服务于行政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信息沟通则杂乱无章,为行政管理服务也只能是有名无实。行政信息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中,才能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行政管理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服务。
(2)从行政信息的反馈机制看,行政信息的反馈机制,就是把信息系统输出去的信息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控制作用。信息如果是一传了之,信息发出者对其作用如果不闻不问,那么再准确、及时的信息,也可能是不中的之“废矢”或不知中的与否的“盲矢”,失去信息应起的作用。 (3)从行政信息的急剧增长看,现代社会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发展的猛进,政治局势的变幻,使信息发生量骤增。加之原有信息量的高度积累而引发的信息含量再生性突进,信息的种类、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这就要求对行政信息的捕捉要快、广泛,加工、传递也要高节奏、高效率。综合这些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抓好抓紧行政信息管理。
4. 简述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
答:(一)行政咨询有赖于行政信息的掌握与运用 (1)信息的内容决定咨询服务的范围。(2)信息的完整性决定咨询服务能力。(3)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及时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应变性与主动性。(4)信息加工的科学性决定咨询服务的可靠性。 (二)行政咨询对行政信息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1)行政咨询使行政信息的获取更具有针对性。行政信息工作是为行政管理服务的,这种服务性质决定了信息工作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要求或需要。
(2)行政咨询为信息加工提供了依据。行政信息因其发生、形成或应用条件(时间、地点、应用者、相关信息等)不同,其价值的大小、内容的取舍、加工程度的深浅以及加工速度的快慢等都会有所不同。
(3)行政咨询为信息传递明确了要求。行政咨询的内容、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层次等,对信息传递提出了具体要求,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诸因素的确定或调整。
(4)行政咨询促进了信息管理的完善。咨询工作体现或提出了行政管理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和更高标准,这对行政信息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咨询过程实际上又可看作是对信息管理效果的检验。为能及时提供可靠信息作为咨询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管理者在管理上下功夫,保障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效能。以外,行政咨询对信息贮存和潜在价值的挖掘等也有积极意义。
四、论述题
1.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是如何体现技术应用与政府再造相结合的?
答:电子政务既是电子技术与社会和政治的互动,是一种社会建构,也是针对社会公共管理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治理策略,是一项公共治理工程,而不是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利用新技术,认为只要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诸如政府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回应力不足、透明度差等问题,完全陷入了技术决定论的泥潭。因此,赋予电子政务什么意义、什么功能,应体现电子政务的绩效目标与价值,应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的伟大实践,应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决策。要从根本上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实现政务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回应力、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必然要树立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和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念,必然要进行政府行政流程的再造、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的集成整合,必然要从着眼于政府机构内部到着眼于社会服务这一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所有这些,核心是政务问题。电子政务建设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固化旧的行政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而是要固化再造后的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2.办公自动化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之间的显著差别是什么? 答:(1)现代的办公自动化着重于提供办公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2)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对外表现形式,办公自动化工程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远高于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它能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增强办公人员之问的协调和合作。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源只有办公自动化工程的运转成功,政府上网才有意义,否则政府上网工程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3.论述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 答:( 1)改变政府组织状态。电子政务的实现势必导致政府组织状态的变化,使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政府组织无缝化。
(2)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的实现将极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电子化技术提供了迅速、及时和广泛获取行政信息的有效手段,增强了政府对管理变量的把握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2)电子化的行政方式为实现政府服务的充分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可更充分地满足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的要求,如政府正积极实施的“在线预约、线上发证、在线报税、在线缴款、在线申办”,以及“单一窗口”的“一网式”公共服务等。(3)电子化的管理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方式,在处理大量的公共事务过程中,减少了工作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行政资源的有效产出的量。(4)电子化的政务流程为克服机械化政务流程弊端提供了可能,机械化政务流程的弊端主要有三多,即会议多、发文多、环节多,这些弊端的克服有待于信息的迅速传导与回应、信息的及时处置与灵活对应等电子化网络流程的实现。
(3)促进政府民主化发展。民主化是现代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将从四个方面促进政府民主化进程。第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第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公平。第三,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监督。第四,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参与。
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当然不止上述方面,在此仅是择其要而言之。同时还应指出,电子政务对政府发展更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各国政府的竞争新起点。对此,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相向的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五、案例分析题
1.在实践中,各个地方政府大都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一楼式”的办公与政府服务。请比较分析这种“一楼式”与“一站式”之间有无差别。 答:“一楼式”与“一站式”之间是有差别的。“一楼式”是一个物理概念,只是各部门的机械整合,只是空间地理位置上的整合,它并没有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有时只是一个文件收件室,没有实现“一楼式”的功能,没有给公民带来多大的方便。“一站式”是整合了部门资源的网络虚拟办公,解决了“窗口”(前台) 受理与其本部(后台) 处理之间的互动互联的问题、解决各个窗口部门之间的互动互联与资源共享问题,真正实现了网络化办公环境和实现无缝式服务。
2.当前,我国有些地方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仍停留在办公室自动化和技术应用的层面上,认为电子政务是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的事,只要资金、设备到位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与各类数据的效力缺乏法律规定,导致公众或企业通过网络传递数据和资料之后,政府部门并不能依据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审批和提供政府服务,还是要公众或企业带着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原件到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来办理的情况。
【问题】请你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措施。 答:(1)由注重技术导向转变为注重政务导向。
以往,从领导者到一般公务员和公众,都把电子政务建设看成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认为是计算机工作者的事。这种技术决定论导致了电子政务建设完全是一种外延式的技术应用,完全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新技术去适应旧体制,原有的行政业务流程、办事方式、服务范式和组织结构形式都原封不动,新技术当然不可能有效发挥作用。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从一开始就应是一体化了的概念。行政改革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电子政务不是要对已有的传统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处理,而是要对再造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电子政务是实现行政改革、推进行政现代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