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诉讼实务中17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程永顺 下载本文

②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行为、证据保全案件。③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④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三)专利犯罪案件

这部分没有太多新的变化,还是三种:

1、假冒他人专利罪(《专利法》63条、《刑法》216条); 2、泄露国家秘密罪(《专利法》71条); 3、徇私舞弊罪(《专利法》74条)。

在专利的纠纷当中,涉及到民事这一块案件的种类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专利法当中,并没有规定侵犯专利罪。《刑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的知识产权的单行法或者刑法里面纷纷规定了,比如说侵犯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但没有侵犯专利罪。跟专利有关的罪就是假冒他人专利罪、泄露国家秘密罪以及徇私舞弊罪。并没有“侵犯专利罪”。为什么会没有?跟《专利法》立法本意有关。

二、专利案件的诉讼管辖不断放宽 (一)专利行政案件的管辖

1.诉中国专利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由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管辖(法院内部由知识产权庭负责)。过去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内部由行政庭和知识产权庭分别管辖这类案件,现在都统一了,行政庭都不审了,统统由知识产权庭审判,主要是考虑到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性。

不管原告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被告是中国专利局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就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起诉管辖。

5

2、诉地方管理机关的,与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相同。

(二)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

专利民事案件是怎么管辖的呢?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跟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有区别,特别是在级别管辖上,实行的是特别指定管辖。1985年2月最高法院曾经发布一个司法解释,那个司法解释,就确定了专利的民事案件要实行特别指定管辖,在中级法院当中,最高法院指定的一些法院专门审理专利的案件,当时,全国一共指定了37个中级法院,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现在为止,已经有72个中级法院对专利民事案件有司法管辖权。全国一共有409个中级法院。在这409个中级法院当中,有76个法院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批复,一个一个承认其管辖权,有管辖权的法院可以审理专利案件,没有管辖权的法院就不能受理和审理专利案件。因为专利案件比较特殊,技术性、专业性更强,所以法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专门学习,才能审理好这种案件。

在地域管辖上,专利案件跟一般的民事案件一样,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合同履行地原则和侵权行为地原则。

就是在76个法院当中,具体由哪个法院管,实行地域管辖的原则跟其他的民事案件也是一样的。

侵权行为的怎么理解?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

第一,被控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

6

第二,被控侵犯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

第三,被控侵犯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

方法专利主要是指发明专利,产品专利主要是指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外观设计,虽然也是产品,但对外观设计的使用行为是不侵权的,一般的专利产品包括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这五种行为都是侵权。而对于外观设计来讲,使用行为不侵权。

第四,假冒专利的行为实施地; 第五,上述行为的行为结果发生地。

这些通通作为侵权行为的行为地,可以根据这些行为发生地确定管辖。

在销售地可以起诉制造行为,但必须将销售者作为共同被告。才能在销售地的法院管辖。

三、原告与被告

在专利案件中,经常容易出现原告和被告方面的失误,造成案件在程序上被驳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所以有必要说一下。

(一)原告

1.在专利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决定的相对人。第三人作原告时,必须是真名实姓(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可以是任何人)。这个“任何人”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权利人自己,也包括虚拟人,在市

7

场经济当中,我想去仿制一个产品,在仿制之前就将其无效掉,但是害怕告我侵权,但在市场上,直接宣告其专利权无效,就等于将自己暴露在竞争的表面上。不愿意这样做,而是愿意用个人的名义、员工的名义提出无效,可以吗?当然可以。但在官司无效决定做出之后,进入司法程序,司法程序当中,原告按照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是真名实姓的,真正的人,而不是虚拟的人。

2.侵权诉讼中的原告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利害关系人”,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是指独占被许可人(可单独作原告)、排他被许可人(可共同作原告)、普通被许可人(经特别授权,可单独或共同作原告)。

3.提出诉前临时禁令的原告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请。不含普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

4.发明人资格纠纷、奖励报酬纠纷,原告只能是个人。

(二)被告

1.专利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主管机关。 2.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