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 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 》,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 ,是用 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 、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 个主题,并选择了 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 和 。(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 ,二是课程的 。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 ,又是学生学习

的 。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 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

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

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

A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B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C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D 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性质上来讲属于学科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 C中学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D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E中学生物学课程属于综合课。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全体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中学生物学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物学课程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中学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C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为选修课。

D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为必修课,高中阶段有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E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 4、课程标准是

A《课程计划》

B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C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课程文件。 D《教学大纲》 E教学的具体内容的规定。 5、生物课程标准是

A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B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C每个中学生物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D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E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6、生物课程标准

A是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计划。

B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内容。 D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 E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7、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正确的是

A前言:简要阐明了编写者的写作意图,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共选取了科学探究、人与生物圈、生物的多样性等10个主题。

D内容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 E实施建议:主要建议课时的分配。 8、属于我国7~9年级生物学课程总目标的是

A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义。

B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C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D 掌握基因工程等生物学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E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参与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 9、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包括 A思维习惯 B实验操作技能 C科学探究技能

D获取信息的能力 E思维能力 10、关于生物教科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工具 B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书籍

C教学内容的载体,它包括了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知识的深度、呈现方式以及编写思路等。 D教师不可选择、不可变动的教学内容

E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编写人左右

2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学习目的: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充分认识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能描述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描述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

学习重点:科学素养与生物科学素养。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自然科学的不同维度,能描述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明确生物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填空题

1、自然科学包括 和 两部分,前者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

及由此构成的知识体系,后者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科学家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自然科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纬度构成: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

A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B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解释有所不同,而同一时代,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专家对它的解释则是相同的。

C 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

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D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

B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

C 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应该有相同的要求。

D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 、科学要与 7、我国将生物科学素养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并将它作为课相互作用。

程的主要目的是在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是假设、 A 1980年 B 1990年 和 。 (三)单项选择

1、关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 、观察与实验。

B 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C 自然科学是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D 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2、自然科学主要的四个维度是

A 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

B 精确测量、认真观察、精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C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D 确认和表述问题 、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们是

A 强烈的好奇心、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 B 假设、观察、实验 C 解释、测量、数据分析

D 实事求是的态度、大量的参考资料、定量化的分析 4、中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科学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在 A 20世纪60年代以前 B 20世纪70年代初期 C 20世纪80年代以后 D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对科学素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2000年 D 2001年

8、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A 强烈的好奇心、团队合作、创造力、科学的思维方法

B 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C 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诚实的学习品质

D 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诚实、合作、顽强的学习精神 9、 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B 科学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C 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能够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D 科学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以恒定的模式发生和发展,只要通过认真系统的研究都可以被认知。

10、学生科学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科学探究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B 科学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

3

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C 科学探究就是要学生掌握科学家们探究的方法,开辟人类新的知识领域。

D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

11、下面的叙述中,属于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的是

A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出哪些是生物学的术语和概念,并能将这些术语与自然界中的现象相对应。但他们仍有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也很不准确。

B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生物学词汇,对术语的定义表述也很准确,但大都基于记忆。

C 学生应能理解生物学的概念体系,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知识和技能,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D 学生理解生物学素养在诸多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知道生物学

的发展史和生物学的本质、特点,理解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多项选择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要把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课程来对待。

B生物教学中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C生物教学中需要讲授、演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内容,但不需要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

D生物教学中,应开展探究性学习,逐渐取消其他学习方式。

E生物教学中应重观察实验,以学生亲自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为主。 2、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靠的是科学家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B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C科学理论只有当它们被实验反复证实之后,科学家们才会接受 D自然科学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得到积累 E科学就是指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包括

A定量化 B定性化 C观察与实验

D科学过程 E重复实验 4、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是一个知识体,这个知识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但不会增大。

B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和追求 C科学是一套研究方法 D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E科学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根扎于社会之中 5、学生应掌握的自然科学核心的基础内容包括

A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运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B学生以在校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C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

D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E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6、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A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

B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D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E从不与他人合作,事事坚持独立的能力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B我国最先使用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C生物科学素养概念的确立,使世界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D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E我国在2000年将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

8、科学态度包括

A好奇心 B思维力 C诚实

D合作 E创造力 9、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世界不可以全部被认知

B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C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科学不能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E科学能够为一切提供全部答案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其作为学习科学的方法

B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导那些“精英”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探究

C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在课外活动课中进行

D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

4

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E科学探究不是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B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处于这种连续变化的不同位置

C一个学生有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可以看他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多少和年级的高低

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是一个学生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和水平 E为学过生物学知识的人其生物学素养只能为零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学习目的:能简述“学习”一词的含义,概述教育心理学上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上的含义,懂得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影响,能简述概念转变的条件及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 学习重点: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简述“学习”一词的含义,概述学习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影响,简述概念转变的条件及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行为如何改变的问

题,形成了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即 和 的学习理论。 2、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

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 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

3、 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而 理论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4、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律和 ( )

律。

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 。

9、斯金纳提出了 教学的概念,并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并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倡导 教学运动,此运动给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影响。

10、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

是 和 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11、讲解式教学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

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提供 和呈现 。 1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

出一种 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 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13、皮亚杰学说是当代 理论的重要来源。皮亚杰认为知识既

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42

1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 向学生的传递,而是

学生 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15、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

种 、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 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16、概念转变理论就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 是如何转变为

的理论。概念转变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17、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 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

念的合理性、 四个条件。 (三)单项选择

1、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三大理论是:

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斯

5、 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强化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机体希

望增加的刺激,后者则是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7、斯金纳继承了华生强调的科学、客观和预测等心理学传统,采取以

动物实验为依据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参照桑代克的学习原理,创立了 学说和 理论。 8、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 ,机体自身

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D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A 新的学习与原有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

B 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

5

利于教学。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 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3、桑代克在1913年所做的一个经典行为主义的实验中,用的实验动物是

A 狗 ; B 猫; C 白鼠; D 鸽子 4、桑代克提出的一系列的学习律包括

A 准备律、近因律、效果律 B 频因律、准备律、效果律C 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D 近因律、频因律、练习律 5、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A 按照准备律,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意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B 按照效果律,惩罚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惩罚比奖赏的效果更有力。

C 频因律提示我们要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合理安排。

D 近因律则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6、下面与斯金纳无关的叙述是 A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B 量力化教学原则和直观教学 C 程序教学

D 小步调教学原则和强化学习 7、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为重视的有

A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B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C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D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 8、关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描述正确的是 A 强调学习过程 B 强调外在动机 C 强调信息的储存 D 强调教师指示性的的语言信息

9、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

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B 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C 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D 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竞争。 10、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是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结

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B 在发现法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因此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

C 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D 发现学习不是机械学习。 11、讲解式教学是

A 渐进分化和整和协调的教学方法。

B 是学生机械接受性学习。C 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向学生讲解。

12、讲解式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D 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3、先行组织者是指

A 教师; B 学生; C 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 D 学习材料

14、讲解式教学要遵守的原则是

A 渐进分化、整合协调 B 提供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新材料 C 提供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 D 呈现学习新材料、整合协调 1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共同点:以客观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现实的、外在于学习者的。

B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知识的本质、组成、来源、发展及应用不具有共同的假定。

C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都试图分析、分解并且简化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D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也有共同之处。 16、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 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B 科学教育对培养人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起着关键作用。

C 科学教育改革是本次教育改革的焦点。

D 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培养科学精英。 17、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来自于

A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B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维果斯基的思想、皮亚杰学说。

C 布鲁纳经验性学习、皮亚杰学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

6

作用理论。

D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学说。

18、建构主义认为

A 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

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B 科学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

C 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学习者是被动的吸收者。

D 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要学习的材料一无所知。 19、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突出特点是

A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B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C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D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自己为中心,注重独立的学习方式,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20、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

A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B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C 从教师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D 从教师者的经验出发、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独立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1、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A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B 对新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C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D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四)多项选择

1、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

A巴甫洛夫-华生的强化理论 B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

C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D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E桑代克的强化理论 2、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遵循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3、按照华生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种动作,就要经过多次联系,形成连续动作的习惯

B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C学习者的年龄、练习时间的分配、过度学习等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

D过度学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E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学习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有

A效果律; B练习律; C近因律; D准备律; E频因律

5、按照桑代克的观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完全相同,其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 B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C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D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弱与反应后获得的奖惩有关 E不知道结果的练习,更有助于学习 6、斯金纳创立了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C强化理论 D试误理论 E发现学习理论 7、斯金纳认为

A机体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B机体不一定需要接受明显刺激才能形成反应 C机体产生的反应可分为: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 D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行为的学习,如写字

E增加正强化或减少负强化都能促进机体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 8、与斯金纳有关的内容是 A强化教学原则 B概念图教学策略

C程序教学运动 D及时反馈原则 E直观教学原则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的内因,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人的

7

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E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E发现学习和意义学习都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1、发现学习强调

A学习过程 B直觉思维

C内在动机 D信息提取 E信息储存 12、按照布鲁纳的观点,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A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

B教师从事知识教学,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 C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

D教材难度安排不需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E教师从事知识教学,不需配合学生的经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

E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14、下面内容与奥苏伯尔相关的有

A渐进分化 B整合协调 C讲解式教学

D先行组织者 E实验式教学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是建筑学上的专用术语 C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全新的思想 D建构主义理论就是皮亚杰学说

E建构主义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6、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描述有

A科学知识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B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C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

D学习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E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主要是同化和顺应。

17、建构主义强调

A学习者的经验 B以学习者为中心 C学习情境

D互动的学习方式 E教师的作用 18、概念转变理论

A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经验研究之上

B建立在认知科学关于儿童错误概念的经验研究之上 C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 D试图解释和理解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E试图解释和理解错误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现有概念的 19、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对错误概念的不满 B对现有概念的不满 C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D现有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 E错误概念的不合理性、不可理解性 第四章:教学基本技能

学习目的:本章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基本教学技能的理性理解,明确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目的,不仅能解释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求,还要加强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基本教学技能。

学习重点: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概述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目的,解释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并能够课堂上运用基本教学技能。 (二)填空题

1、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 、 。 2、变化技能是把学生的 注意过渡到 注意的有效方式。

3、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 、 、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4、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 和 的变化。

5、写在黑板正中的板书称 ,写在黑板两侧的板书称 。

6、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 、图示式、 、计算式等。

7、板书的类型有: 、 、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等。 8、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 、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等。

9、结束技能的类型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领悟主题、 、 等。

10、课堂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 讨论、专题讨论和

8

讨论。

11、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提问、讲解、

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2、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导入、教学语言、

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13、教学技能主要包括 、 、导入、教学语言、

提问、讲解、变化、强化、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

1、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A 获得反馈信息 B 引起学习动机

C 明确学习目的 D 激发学习兴趣 2、不属于课堂教学导入应用原则的一条为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3、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奏;D 词汇和语法 4、一个人的能力与哪个因素无关

A 知识; B 体力; C 智力; D 财产

5、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C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发性 6、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

A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B 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C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D 能力的形成比知识的获得要快 7、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 检查学习,巩固知识 B 激起动机,建立联系 C 传授知识,形成志趣 D 明确目的,形成概念 8、与课堂提问的要点不符的是

A 清晰与连贯 B 停顿与语速 C 提示与评价 D 阐明与补充

9、讲解法的优点在于

A 学生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B 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 C 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D 有利于记忆 10、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善于组织和示范 11、不属于变化技能的类型为

A 教学媒体的变化 B 教学环境的变化 C 教态的变化 D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2、应用变化技能的原则并不强调

A 针对学生的特点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C 注意反馈和调节 D 与其他技能的联接 13、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 氛围强化 B 服饰强化

C 环境强化 D 动作强化 14、演示技能的十项要点不包括

A 能动能静 B 现象明显 C 示范准确 D 便于观察 (四)多项选择

1、课堂教学导入的应用原则为

A 示范性和鲜明性; B 目的性和针对性;

C 趣味性和艺术性

D 关联性和启发性; E 教育性和强化性 2、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以下诸要素

A 语音和吐字 B 音色和音域 C 语调和节奏 D 词汇和语法 E 音量和语速

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科学性和学科性 B 教育性和针对性

C 针对性和生动性 D 多样性和强化性 E 简明性和启发性

4、课堂提问起着以下作用

A 渗透思想教育 B 检查学习情况 C 促进思维发展

D 巩固所学知识 E 运用所学知识 5、课堂提问的要点在于

A 提示与评价 B 阐明与补充 C 停顿与语速

D 清晰与连贯 E 指派与分配 6、讲解技能的类型可分为

A 问题中心式 B 描述式 C 解释式

D 原理中心式 E 倡导式 7、讲解技能的要点在于

A 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 B 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 C 注意演示技能的运用

D 注意板书技能的运用; E 注意强化技能的运用 8、变化技能的目的在于 A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B 创造引起学习动机的条件 C 丰富学习环境 D 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E 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9、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A 思路的变化 B 身体的移动 C 声音的变化

9

D 目光接触 E 面部表情的变化 10、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 提倡有意识的变化; B 变化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C 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 D 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自然 E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变化技能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有 A 演示强化 B 语言强化 C 动作强化

D 活动强化 E 标志强化

12、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为

A 强化要有目的性; B强化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C 强化的方式要单一D 强化的手段要多样; E 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当、可靠 13、运用演示技能的要点是

A 安全第一 B 操作迅速 C 示范准确

D 现象明显 E 便于观察 14、板书设计的目的是

A 提示重点 B 展现教学内容结构 C 启发学生思考

D 强化记忆 E 检查学习效果 15、结束技能的类型有

A 巩固联系 B 领悟主题 C 集中小结

D 比较异同 E 系统归纳 16、课堂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是

A 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B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C 要适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D 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运用 E 注重深化重要的事实、概念和规律 17、应用课堂组织技能的目的是

A 组织维持学生的注意 B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C 加强学生的进取心 D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E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18、课堂管理性组织包括

A 指导性组织管理 B 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C 诱导性组织管理 D 课堂秩序的管理 E 启发性组织管理 第五章:教学策略

学习目的: 能就概念图在改进生物教学方面的作用从理论上进行论述,并能用概念图表达某一单元的教学计划;会制定合作学习的方案;简述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并会设计探究学习的方案;能简述STS的定义、特性,分析STS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点。

学习重点:概念图策略、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概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简述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简述STS的定义、特性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二)填空题

1、在概念图中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 和连接线上的

表示。

2、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的工具、 的工

具和评价的工具。

3、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竞争,二是 ,

三是 。

4、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

和表达交流

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6、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探究活动分为: 探究、

推理性探究和 探究。

7、观察是指利用 、 、味、嗅、触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8、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 、 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9、科学不仅是 ,也是过程、 、态度、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10、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 、方法、 、创造力、应用等的综合体。

(三)单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 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 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 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A 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 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 D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3、在合作学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学生之间积极主动互相依赖 B 不需要每个成员都负责任

C 十分需要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D 学生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10

4、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 A 教师用准备的教具进行演示; B 教师注意告诉学生怎样操作或观察什么 C 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问题; D 教师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发现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该

A 要求学生及时表达 B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C 要求学生进行眼、手、脑并用 D 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观察过程

6、以下体现STS教育特点的词汇中,不正确的是 A 概念领域 B 创造力

C 过程技能 D 模拟描述 (四)多项选择

1、概念图的特征表现在

A 概念图包含具体事例 B 概念图讲求递进关系 C 概念图包含交叉连接 D 概念图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E 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对特定事物的理解 2、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

A 可以作为竞赛的工具; B 可以作为学的工具; C 可以作为教的工具 D 可以作为选拔的工具; E 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3、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 A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 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 学生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D 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E 小组中成员的竞争显得突出

4、积极主动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良好方法,这种依赖表现在 A 同伴之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 学习资源应该共享 C 组内竞争,组间合作 D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E 小组成员只有互助才能互利

5、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负起责来是成功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小组人数越多成员的责任感越强

7、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A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B 使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C 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D 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E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8、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

A 创新式探究 B 自主式探究 C 发现式探究

D 实验式探究 E 推理性探究

9、美国基础科学课程计划认为,科学过程技能包括 A 观察和分类 B 测量和推论 C 预测和交流

D 假设和解释 E 实验和控制

10、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和技巧主要有

A 图表 B 方程式 C 语言文字 D 符号 E 模型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学习目的:能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根据各种直观教具的特点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并尝试正确使用直观教具,会设计制作动态生物教具。

学习重点: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简易生物教具的制作。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理解生物直观教学的功能、方法和操作,熟悉常用直观教具的种类、作用,以及在生物教学中如何选择、组合、使用。掌握简易生物教具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填空题

1、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直接、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

生的 、 和表象。

2、实物,是生物活体,具有 、 、生命性的特点。 3、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 能力、 能力、思维能

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4、生物教具中的替代物指的是无须 的、 的物体。

5、教具的组合方式有 和 两种。 6、每种直观教具都有自身的 和 ,不存在一种优于其他教具的教具。

7、简易生物教具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 的教具。

B 不必考虑成员的能力 C 要求成员互教互学 (三)单项选择 D 要求成员向小组或全班汇报工作

E 指派一名成员做检查督促者

6、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 设计教学活动 B 预计教学可能发生的困难 C 帮助学生分组 D 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 E 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2、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根据是

A 教学内容和教具价格 B 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C 教学时数和学生年龄特点 D 教学时数和教具价格

11

3、简易教具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A 时效性强 B 设计新颖 C 推广快捷 D 材料易取 (四)多项选择

1、直观教学的优势表现在 A 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C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 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E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实物是生物活体,它的特点在于

A 真实具体 B 不受生态保护的限制 C 容易控制 D 能反映生物的一些可见形态和功能 E 有生命性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简述如何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熟悉实验教学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明确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填空题

1、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学实验、

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

2、从学科特点上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

学实验和 学实验。

3、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 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

4、生物实验中的情感目标由低到高可分为 、接受、 、满意等层次。

5、实验课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 、教师现场

指导、 等环节构成。

3、生物标本的特点是

A 不易失去真实色泽 B 常带有非真实性的特征 C 不易控制 D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E 真实反映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

6、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 , 只是观察。 (三)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生物学科应培养的特殊能力 B 是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生物模型的特点是

A 是进行实验的首选材料 B 立体感强

C 可以拆卸重组 D 细微之处演示效果好 E 可以作为全真替代物 5、生物挂图的特点是

A 可将生物复杂结构简约化 B 可将抽象过程形象化 C 可呈现生物内外部联系

D 能准确规范地表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E 容易表现立体的、活动的事物 6、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往往用于 A 揭示复杂机理 B 突破教学难点 C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D 设置悬念 E 巩固知识 7、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具时应注意

A 学生是否注意到教具 B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C出示教具的程序 D 出示教具的时机 E 教具的完好程度

第八章:中学生物学实验

学习目的:知道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简述如何做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会编制学年实验教学计划,能解释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思考实验教学的改革。

学习重点: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

C 在初中阶段已相当完善 D 只能在实验中得到培养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操作技能目标

A 学会观察,实验后进行记录、绘图、测算、统计、分析

B 能把所学知识归纳、综合,提出自己的见解 C 会使用常规生物实验仪器、器具进行实验 D 会采集、制作生物标本

3、教师控制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

A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和结论 B 不知道实验过程和结论

C 知道实验课题、结论而不知道过程 D 知道实验课题、过程而不知道结论

4、在学生独立实验的主要环节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演示实验 D 学生操作 5、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B 演示技能是学生小组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C 演示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D 演示技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 6、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 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C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D 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12

7、下列不属于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的是

A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B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C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多项选择

1、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

A 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 B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C 提高多种能力

D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E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A 形态学实验 B 探究性实验 C 解剖学实验

D 分类学实验 E 生理学实验 3、生物实验课前应做的准备有

A 最好选取活的、新鲜的材料 B 检查实验设备用具 C 配制出药品 D 预设多种实验方法 E 进行预试

4、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A 组织教学 B 指导性谈话 C 学生实验操作

D 教师现场指导 E 实验小结

活动是一个__________系统。

3、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备课工作的规范化、________化、________化之上。

4、当代教育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大力倡导教学设计的一个最

基本的 ,既“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任务不仅蕴涵着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学生在

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方面的变化。

6、教学主线由____________ 的主线和______________ 的主线共同组成。

7、分析教材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过程,要

注意走出“______________”的误区,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 灵活地处理教材。

8、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_________ ,

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为教学补救提供 。

9、生物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

的一个重要 ,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 10、教案只能反应出对实际教学的___________ ,因此在应用中不能

5、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 从生活中提出探究课题

_________教案的程式不变,要根据课堂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灵活调整使用。

B 使学生明确目的方法和步骤 C 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三)单项选择 D 引导概括规律 E 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6、模仿式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A 教师对每一步骤提出要求

B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

C 教师加强检查和讲评 D 学生主动地做实验

E 要求学生熟练、快速地操作 第九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学习目的:知道备课的意义和依据,掌握备课的程序要求,提出了解学生的具体途径,学会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懂得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并作好教学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学习重点:备课的内容及程序、教案的编写与范例。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熟悉备课的程序,能从多角度具体分析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某一节内容,会撰写反映备课要求的教案,并积极探索生物教学改革的途径。 (二)填空题

1、教学是一种复杂而又细致的创造性工作,目标指向性、

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是生物教师活动的重要特征。

2、由于组成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是在不断 着的,所以教学

1、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是

A 有针对性、有鲜明性 B 有随意性、有趣味性 C 有组织性、有计划性 D 有过程性、有完整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 以学生为中心 B 以书本为中心 C 以课堂为中心 D 以教师为中心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包括哪方面?

A 经济的需要 B 情感的需要 C 应用的需要 D 求知的需要

4、天资过人,不服输,有争先的强烈心理愿望,强烈的自尊心导致心理脆弱,对学习成绩的看重往往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5、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某一单科有偏好,常不满足于常规教学内容,不屑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有钻研劲头,有较强的创造潜力,学习成绩有波动的学生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类型 A.合作型 B.介入型 C.竞争型 D.逃避型

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几个要素,对它们的分析为

13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7、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显示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8、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 实验室与图书馆 B 家禽与家畜 C 家长与亲戚 D 花园与宠物 9、不属于社区学习资源的是

A 报刊与杂志 B 田间与山丘A C 动物园与植物园 D 良种站与养殖场 10、态度和交往目标一般采用下列哪项评估手段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观察学生的行为

11、教师解释探究的程序并阐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概念属于探究训练程序的哪一阶段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2、准备道具,布置舞台是角色扮演程序的第几阶段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3、生物学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和

A 导言 B教学进程 C 教学板书 D 教学设计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 A.描述 B.识别 C.列出 D.关注

15、下列哪项不属于技能性目标动词

A.体验 B.模仿 C.运用 D.使用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

A.参加 B.阐明 C.交流 D.认同

17、“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为备课的意义

A. B.

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B.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C.备目标 D.备检测 E.备过程 4、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知识领域

A.

内化成个性品质 B.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C.运用规则与原理 D.掌握策略与方法 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5、下列哪项属于学习任务的态度领域

A.

记忆信息,理解概念 B.有意接受与主动反应

C.内化个性品质 D.提倡团队精神 E.模仿动作与整合动作

6、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确定难点应从下列哪几个方面考虑

A.

知识的深度 B.教学的重点

C.学生的接受能力 D.学生的活动能力 E.关键性知识 7、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有形物质资源

A.

教具 B.家长的态度 C.学生已有的经验 D.仪器设备 E.教材

8、下列哪项属于课程资源的无形人文资源

A.

教材 B.学生已有的经验

C.家长的态度 D.仪器设备 E.科技馆 9、常见的教案形式有下列哪几种

A.

文字式 B.表格式

C.程序式 D.图文式 E.综合式 10、下列哪几项是教学目标包括的主要要素

A.

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行为客体 E.表现程度 第十章:生物教育评价

学习目的:能理解四种教学评价的含义,会区分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的主要不同点,会编拟单元测验试卷,会对近几年来的中学生物学试卷进行分析,并了解实作评价的类型、步骤和方法。 学习重点: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教师自编成就测验: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理解生物教育评价中的有关概念,会编拟单元测验试卷,了解实作评价的类型、步骤和方法。 (二)填空题

1、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可分为 评价和 评价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无) (四)多项选择题 1、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

A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B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C 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D 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

C.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D.教学目标的指向 E.教学经验的借鉴

2、下列哪几项属于备课的依据

A.

教学的预见性 B.教学的计划性

C.教学对象的需要 D.教材内容的规定 E.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3、备课的内容和程序通常包括下列哪几个方面

A.

备学生 B.备任务

14

机 E 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 常模参照评价 B 配置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E 终结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A 常模参照评价 B 实作评价 C 纸笔测验

D 形成性评价 E 效标参照评价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A 依据教学目标 B 兼顾多重目标 C 采用多元方法 D 重视反应过程 E 善用评价结果

第十一章: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学习目的:能举例说明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概述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学会设计生物学校外活动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对如何进行生物课外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展开讨论。举例说明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

学习重点: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程序及指导管理。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能概述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会设计生物学校外活动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提出完善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的建议,知道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易燃药品等几大类。

10、生物实验中凡使用会与学生口腔或体液接触的器具都应是

_____________ 的产品,否则应使用取自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

11、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 、摔伤、迷路、溺水以

及 。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功能

A.爱国主义情感的加强 B.社会责任感 C.课业的巩固 D.集体观念 2、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功能

A.社会责任感 B.课业的巩固 C.纪律观念 D.劳动观念

3、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是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的哪个阶段

A.活动准备阶段 B.活动启动阶段 C.活动实施阶段 D.活动结束阶段 4、下列哪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指向上考虑的

A.前瞻性课题 B.实践性课题 C.思辩性课题 D.综合性课题 5、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形成果 A创新意识 B.探索勇气 C.交往能力 D.结题文章

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具有较鲜明的特性,指的是 A 过程性 B 针对性C 鲜明性 D 趣味性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征 A.

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B.活动类型的多样性

1、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______________”

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__________学习方式。

2、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总目标包括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和教学功能以外,还具有

本身完善个性、 和 的功能。

4、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 、活动

启动阶段、 和活动结束阶段。

5、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应使学生开拓选题思路,

明确选题原则,了解 ,学会 。 6、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

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 ”,因此,其评价是一种___________。

7、实验室要安装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电源插座。

8、实验室中应备有___________ ,并放置在 。其内应随时

备有常用的应急药品和器材。

9、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些药品或试剂具有某种程度

的危害,这些有危害性的药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C.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D.活动时空的自由性 E.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2、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优越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教学功能

C.完善个性 D.服务社会 .提高科学素养

3、下列哪几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选题是从课题性质方面考虑的

A.

综合性课题 B.实践性课题

C.单科性课题 D.实现性课题 E.前瞻性课题 4、下列哪几项属于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无形成果

A.

产品 B.交往能力 C.社会责任感 D.结题文章 E.制作品

5、生物野外活动中最突出的风险有下列哪几个方面 A.

野生动物咬伤 B.摔伤及溺水

C.迷路 D.交通安全 E.触电

15

6、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危害性的药品包括下列哪几大类 A.传染性B.有毒 C 有腐蚀性D.易燃药品 E.触电 7、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过程性 B.全面性 C.动态性 D.诊断性 E.甄别性 8、 下列哪几项为预防化学药品危害的措施

A.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通风 B.药品的容器使用后要盖好

C.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D.做好灭菌处理 E.不得在实验室饮食

9、在生物学实验中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有 A.

化学药品 B.解剖器 C.花粉D.孢子E.电器设备

的障碍和经典意识的障碍。

10、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 和 。 11、教育调查法一般由研究者通过 、 、座谈等方

式向被研究对象或当事人了解情况。

12、访问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 的、 的谈话。

13、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性和 性。

14、一个假设起码有两种基本变量: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5、在教育实验工作进行的时候,可能给予施加影响的非实验因子很

多,这些因子可归为两类:一是____________因子,二是__________因子。

16、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是一种有一定规律的、 的、 的行动路线。

17、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有: 、 和学术论文。

18、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知识的 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 者。

19、当代生物学教师的角色正在由课程开发的 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 者。

第十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习目的:在形成现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能教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初步形成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在形成现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初步形成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练习撰写教学论文。 (二)填空题

1、教育科研意识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 20、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学会 、学会 、和 。

2、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____、自组织性。

3、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不能脱离 而孤立

地、单纯

地去研究生命的活动反应,这不可能寻找到生命现象的

_______________。

4、信息输入、信息加工、 、 等主要步骤构成有秩序的信息流程。246

5、根据____________的观点,把教育科学研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

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要素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形成、实施和发展,有人称之____________。

6、教育活动有其强烈的 ,而结果却有________________。

7、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

的 ,产生良好的___________。

8、________是教学科研的理想实验室,_________是教学科研对象,

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科研的课题,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切感受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研究机会。

学会反思。

21、知识的存在形式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_______,二是________。 22、生物教师的反思能力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

A 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B.教育的价值是促进人的潜能充分自由地发展

C.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

D.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

2、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同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过程,属于下列哪类教育观念 A.新的教育价值观 B.新的教育过程观

C.新的教师观 D.新的学生观

3、由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体现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中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要素的总和,属于下列的哪项原则

A.整体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9、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表现在 的障碍、 4、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

16

A 信息交流、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四阶段 B 信息反馈、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输出四阶段 C 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四阶段 D 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阶段 5、控制论把研究对象控制信号执行过程的情报回援,称之为 A.被控系统 B.控制机构 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6、控制论把对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称之为 A.被控系统 B.控制机构 C.控制信息输入D.控制信息输出

7、生物教师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中创造性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属于下列哪项定位

A.研究的立足点 B.研究的着眼点 C.研究的方式 D.研究的出发点

8、下列哪项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态度的表现

A.从众思维 B.因果思维 C.二值思维 D.批判性思维

9、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经验总结法

10、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一般是由调查者通过下列手段收集资料,但可以不包括

A 座谈 B 问卷 C 访问 D 观察 11、问卷法的优点是

A.信度和效度高 B.适于作深度追问 C.省力、省时、省钱 D.不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12、问卷回收率低于多少时,其可信度降低

A.50% B.60% C.70% D.80% 13、下列哪项不属于测试法的类型

A.个性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单元测验

14、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属于下列哪种实验

A.对照实验 B.析因实验 C.定性实验 D.定量实验

15、实验总是存在误差,误差原因一般不详而且无法控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系统误差 B.过失误差 C.随机误差 D.人为误差

16、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按一定的标志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

C 委婉的暗示力 D 新异的吸引力 18、与教学论文的题目要求不符的是

A 严格 B 确切 C 鲜明 D 简要 19、常用的拟定教育研究报告的编写提纲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0、现代师生关系应体现在

A.师道尊严 B.惟师是从 C.主从关系 D.共同学习的伙伴

21、新的教师观认为,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应从 A 灌输者转向塑造者 B 训导者转向授予者

C 研究者转向实践者 D 传递者转向合作者 22、下列哪项使得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 A.执行者 B.决策者 C.设计者 D.协调者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属于新的教师观

A灌输者 B.训导者 C.帮助者 D.促进者 E.研究者 2、下列哪几项是中学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障碍

A.

心理品质的障碍 B.思维定势的障碍

C.经典意识的障碍 D.课程任务繁重没有时间 E.不具备研究的技术

3、下列哪些表现为教师从事科研常见的思维定势

A.

二值思维模式 B.因果思维模式

C.求异思维 D.从众思维 E.创新思维 4、下列哪几项属于调查法的特点

A经验性特点 B.直接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非干预性特点 E.干预性特点

5、按照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工具可将调查法分为下列哪几种

A.

个案调查 B.访问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测验法 E.普遍调查

6、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它主要有哪几个要素组成

A.

信念与热情 B.知识与经验

C.眼光与智慧 D.个性化与社会化 E.尊贵与拥有 7、问卷的常见形式有

A.简答式 B.是非式 C.选择式 D.排列式 E.评判式 8、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A.可预见性B.可干预性 C.非干预性 D.间接性 E.经验性

内容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属于下列中的哪一项 A.资料质量的核查 9、属于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是 B.资料分组

C.资料汇总 D.资料的分析和结论 17、教学论文的属性不要求 257

A 理论的说服力 B 事实的雄辩力

A.观察报告 B.文献综述 C.调查报告 D.实验报告 E.经验总结报告

10、“善学为师”的新命题与教师在下列哪几方面的知识密切相关 A教育学知识 B.心理学知识

17

C.方法论知识 D.生物学知识 E.生理学知识

9、 生物学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善学者”应注重在下列哪些方面的摸

A.生物学知识 B.学习方法论

C.学习信息技术 D.研究学习策略 E.生物学原理

12、下列哪几项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角色作的描述

A.越来越多地传递知识的人 B.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 C.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 D.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E.领导者 13、传统教育的弊端表现在

A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 B.过分强调规定而忽视选择性

C.过分强调划一性而忽视多样性

D.张扬教育的个性化,发现、欣赏、学生的“不同” 14、下列哪几项属于方法性知识 A.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结果的知识

B.识别知识价值的方法 C.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D.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E.传播与表达的方法 15、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构成的三级课程为 A基础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E.综合课程

16、下列那些项目属于论文正文的撰写内容 A.

研究报告的主体 B.体现不同类型报告的“个性”

C.在报告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D.是高层次的概括和思考 E.研究的背景

《生 物 学 教 学 论》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二、填空题:

1、(分科、综合) 2、(必修、选修)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4、(成果、行为动词) 5、(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6、(10个、“人与生物圈”) 7、(出发点、依据) 8、(总目标、具体目标) 9、(书籍、工具) 10、(课程标准、教育方针)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A 6、B 7、D 8、A

18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DE 3、ABD 4、BC 5、ABCD 6、BDE 7、BD 8、ABC 9、ABCDE 10、AC 五、简答题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六、论述题

1、为什么中学阶段要开设生物学课程? 答:要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

①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②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它不仅有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途径和方法。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①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③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也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 (3)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4、创造力: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的发明)。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

的、新的、前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二、填空题:

1、(静态、动态) 2、(研究的方法、技术和社会) 3、(观察、实验)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B 6、A 7、D 8、B 9、C 10、C 11、B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ACD 4、CDE 5、ABCDE 6、ABCD 7、ACD 8、ACDE 9、BCD 10、DE 11、AB 五、简答题

1、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依赖于精确的测量。 (2)观察与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预期的要求是出自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预期要经得住实验的检验。

19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有人将科学过程纳为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工作步骤:如确认和表述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为检验假设寻找证据;根据

证据来评价假设,如有必要并对其修改;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之中。

六、论述题

1、试论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物,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2)中学生物学课程肩负着培养所有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任。①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活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②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3)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操作建议)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3、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这被称为准备律。 5、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这被称为练习律。

6、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称为效果律。 7、操作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8、应激性反应: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反应。

9、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

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10、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已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二、填空题:

1、(行为主义、认知主义)2、(桑代克、学习理论)3、(行为主义学习、认知主义学习) 4、(频因、近因) 5、(频因、近因) 6、(正强化、负强化) 7、(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 8、(应激性反应、操作性反应) 9、(程序、程序) 10、(映像、图像)11、(先行组织者、学习材料) 12、(意义学习、学习内容) 13、(建构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 14、(教师、建构自己的知识)

15、(解释、实践) 16、(先前概念、科学概念) 17、(现有概念、新概念的有效性)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B 8、A 9、D 10、A 11、D 12、B 13、C 14、A4 15、B 16、D 17、B 18、A 19、B 20、A 21、C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CE 3、ABE 4、ABD 5、BCD 6、BC 7、BCDE 8、ACD 9、BDE 10、BDE 11、ABCD 12、DE 13、CDE 14、ABCD 15、AE 16、BCE 17、ABCD 18、BC 19、BC 五、简答题

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2)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 (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4)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渡学习和集中学习。

20

2、发现学习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

提供现成的知识。

(2)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象性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3)强调内在动机。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布鲁纳认为,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4)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材料之前,脑海中的相关概念有多有少,存在个别差异,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在这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科学的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构建自己的意义。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发生在于解决认知冲突或不平衡的认知结构所发生的改变。个人的学习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 4、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强调哪些方面? 答:(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教师应认真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背景,呈现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之内。 (2)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适时创造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

异,进而再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师要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学习方式。

注重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

5、建构主义理论给生物教育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4)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6、概念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答:(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 六、论述题

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与生物学教学 答:要点:

(1)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③

2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从学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② ③ ④ ⑤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3)生物教学应如何进行(谈谈自己见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的概念转变? 答:要点:

(1)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2)概念转变的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3)生物教学中前概念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分析(理解的偏差、遗忘、日常生活经验等) (4)具体教学中可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2、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3、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4、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5、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6、语言强化: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和处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7、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8、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

9、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相互影响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10、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

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11、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来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

12、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

1、(准确、生动)2、(无意、有意)3、(语调、音量)4、(节奏、速度)5、(主板书、副板书)6、(表格式、综合式) 7、(提纲式、表格式)8、(系统归纳、比较异同)9、(集中小结、巩固练习)10、(小组、辩论式) 11、(导入、教学语言、) 12、(提问、讲解、) 13、(演示、板书)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C 6、D 7、A 8、D 9、B 10、D 11、B 12、C 13、D 14、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E 3、ABCE 4、BCDE 5、ACDE 6、ABCD 7、ABE 8、ABCDE 9、BCDE 10、ACDE 11、BCDE 12、ABDE 13、ABCDE 14、ABCD 15、ABCDE 16、ACDE 17、ABCDE 18、BD 五、简答题

1、简述课堂导入技能的主要目的。

答:(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2、简述构成教学语言的诸要素。

答:(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 (4)词汇; (5)语法。

22

3、简述运用教学语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科学性; (2)教育性; (3)针对性; (4)简明性; (5)启发性。 4、简述提问技能的要点。

答:(1)清晰与连贯; (2)停顿与语速; (3)指派与分配; (4)提示。 5、简述教态变化的诸方面。

答:(1)声音的变化; (2)目光接触; (3)面部表情; (4)头部动作和手势 (5)身体的移动。 6、简述强化技能的类型。

答:(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强化。

7、简述运用演示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针对性和目的性; (2)适用性和鲜明性; (3)示范性和可靠性; (4)演示和讲授统一性。

8、简述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答:(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2)要注意启发性; (3)要注意条理性; (4)要注意简洁性; (5)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 9、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

答:(1)系统归纳; (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 (4)领悟主题; (5)巩固练习。

10、简述课堂组织的主要目的。

答:(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1、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答:(1)导入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 (2)提问技能和讲解技能; (3)变化技能和强化技能; (4)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 (5)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3、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二、填空题:

1、(连接线、词) 2、(教的、学的) 3、(独自工作、合作工作) 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5、(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6、(发现式、实验式) 7、(视、听) 8、(嗅、触) 9、(知识、方法) 10、(过程、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D 四、多项选择题

1、ACDE 2、BCE 3、ABCD 4、ABDE 5、CDE 6、ABCDE 7、ABCDE 8、CDE 9、ABCDE 10、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答:(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3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

2、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答:(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六、论述题

1、你认为生物教学改革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要点: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完善教学评价手段; (4)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里? 答:要点:

(1)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认可; (2)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熟练操作;

(3)探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 (4)探究性教学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5)其它方面。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 3、生物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 二、填空题:

1、(感觉、知觉) 2、(真实、具体) 3、(观察、操作) 4、(加工、现成) 5、(横向组合、纵向组合) 6、(优点、缺点) 7、(构造简单、经济实用) 三、单项选择题1、D 2、B 3、A

四、多项选择题1、ABCE 2、ADE 3、DE 4、BC 5、ABCD 6、ABCDE 7、BCD 五、简答题

1、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答:(1)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2、解剖学实验:是解剖动植物体,研究其内部器官、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实验。 3、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4、分类学实验: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来判断它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的实验。

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知识的实验。

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7、模仿式实验:指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而进行的实验。 二、填空题:

1、(形态、解剖)2、(生理、分类)3、(认知、情感)4、(注意、兴趣) 5、(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小结) 6、(教师、学生) 三、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C 5、A 6、C 7、C

四、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E 3、ABCE 4、ABCDE 5、ABCD 6、ABC 六、论述题

1、在你校,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还存在哪些困难或不足?

答:要点:(1)教学经费问题; (2)学生人数多与实验室少的矛盾

24

(3)课时不够; (4)教师重视不够; (5)其它方面。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2、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人际交互的组合。 3、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二、填空题:

1、(有组织、有计划)2、(变化、动态)3、(合理、有序)4、(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5、(情感态度、价值观)

6、(知识结构、教学目标7、(以教材为中心、学习需求)8、(学业表现情况、依据)9、(因素、教学资源)10、(预测、固守)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A 4、C 5、B 6、B 7、C 8、A 9、A 10、D 11、B 12、C 13、B 14、D15、A 16、B 17、C 四、多项选择题1、ABC 2、CDE 3、ABCDE 4、BCD 5、BCD 6、ACD 7、ADE 8、BC 9、ABCDE 10、ABCE 五、简答题

1、简述备课的依据。

答:(1)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教学目标的指向; (3)教学对象的需要; (4)教材内容的规定; (5)教学经验的借鉴。 2、学生的学习需要大体有哪几个方面?

答:(1)求知的需要;(2)情感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应用的需要;(5)预期的或未来的需要。 3、简述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答:(1)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况;(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简述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教材,具体要做的几个方面。

答:(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

(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 (4)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和育人因素。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1)联系大自然实际; (2)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3)联系农业生产实际; (4)联系自身发育实际; (5)联系社会问题实际。 6、生物教师在备目标时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答:(1)要全面; (2)要明确; (3)要难度适中; (4)要便于检测;(5)要有弹性。 7、对教学时间的设计主要考虑哪几方面。

答:(1)整体时间分配; (2)课时分配; (3)保证学生实际学习时间; (4)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六、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要点:(1)广泛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2)网上查询; (3)注意积累;4)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媒体资源。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2、诊断性评价:是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的一种评价方式。

3、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式。 4、效标参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 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来评价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方式。 二、填空题:

1、(效标参照、常模参照)

四、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E 4、A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25

答:(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学研究性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我实践、

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二、填空题:

1、(身边的生物学、实践性) 2、(知识、能力) 3、(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4、(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5、(选题范围、选题方法)

6、(创造性学力、发展性评价) 7、(三孔的、接地保护) 8、(急救箱、明显的位置) 9、(有毒、有腐蚀性) 10、(一次性、动物的) 11、(野生动物咬伤、交通安全) 三、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A 5、D 6、A

四、多项选择题1、ABCDE 2、CDE 3、AC 4、BC 5、ABCD 6、BCD 7、ABC 8、ABCE 9、ACD 五、简答题

1、简述生物学研究性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工作。

答:(1)学生情况分析; (2)学习资源分析; (3)指导策略; (4)优势劣势分析; (5)做出整体规划。 2、简述生物学研究性活动选题应注意的原则。

答:(1)可行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5)服务社会的原则。 六、论述题

1、请至少提供5项生物学研究性活动的选题范围并举例说明。 答:要点:

(1)选择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课题,例: (2)选择有当地特色的课题,例: (3)选择解释大自然中现象的课题,例: (4)选择与生活相关的课题,例: (5)选择探索未知的课题,例: (6)其它,例: 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2、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学习,构建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的一整套

理论。

3、学习理论: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各种学说。 4、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改革的理论。

5、信息论:是从信息的获取、转换、传递、储存和处理的过程来研究系统的运动规律的理论和方法。

6、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

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

7、测验法:是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编制一组标准化测试题,按规定程序去测定某些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8、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

活动。

9、对照实验:是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相对比较,找出两种事物和现象的异同,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或某种原因的有关实验。 10、析因实验:是由已知结果和现象去探索产生这种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实验。

11、定性实验:是用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某种措施是否有效等的实验。 12、定量实验:是用来测定研究对象的某些方面或因素的数值,确定某些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 13、预测性实验:是在进行大规模实验之前的抽样实验。 二、填空题:

26

1、(追求、探索)2、(稳态、自主)3、(生命有机体、本质属性) 4、(信息输出、信息反馈) 5、(系统论、教育系统 6、(目的性、不确定性)7、(高度结合、利用信息效应) 8、(教室、学生) 9、(心理品质、思维定势)

10、(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11、(问卷、访问)12、(面对面、有目的) 13、(可预见、可干预)14、(自变量、因变 15、(变性因子、恒性因子)16、(严密、有条不紊)17、(调查报告、实验报告)18、(移植、给予)

19、(执行、研究) 20、(学习、创造) 21、(内容性知识、方法性知识) 22、(自我监控、教学监控) 三、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D 5、D 6、A 7、A 8、D 9、B 10、D

11、C 12、C 13、D 14、B 15、C 16、B 17、C 18、A 19、B 20、D 21、D 22、A

四、多项选择题1、CDE 2、ABC 3、ABD 4、ACD 5、BCD 6、ABC 7、ABCDE 8、AB 9、ACDE 10、ABC 11、BCD 12、BC 13、ABC 14、BCDE 15、BCD 16、ABC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几个方面。

答:(1)新的教育价值观; (2)新的教学过程观; (3)新的教师观; (4)新的学生观; 2、简述设计问卷要注意的问题。

答:(1)目的明确; (2)问题适当; (3)语句明了; (4)合适的调查对象; (5)问卷的回收。

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1)选定研究课题; (2)查阅有关文献; (3)制定研究方案; (4)搜集整理资料;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答:要点: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3)掌握科研方法; (4)善于利用信息; (5)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研究)。 2、试论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要点:

(1)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 (2)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3)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 (4)由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探求教学资源的引导者 (5)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 (6)由课程开发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3、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答:要点:(1)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具体论述) (2)要求教师学会创造(具体论述)

(3)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具体论述)(4)其它(具体论述)

27

5)新的教学评价观。 5)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