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荷花湾美景及《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及美景。
教师介绍荷花湾是费县的美景,可以供人们游览欣赏,放松心情。同时让学生说出人们在游览时经常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感受不文明的习惯带来的不好影
响,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为了让环境更加美好,我们班的同学成立了环保小组。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有四位同学收集饮料瓶。 师: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生:他们分别收集了多少饮料瓶?
师:(利用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出来,一共14个
师:(利用课件出示)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多少?你怎么知道的?除了数出来,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2、11、15个,是比较法得出来。
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一目了然的知道他们收集的多少? 生: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 师: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及优势?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统计图知识同时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师:根据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 (1)“移多补少”的方法。
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利用白板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
生: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 师: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移一移的方式感受平均数,首先从直观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意识能力。)
(2)“先合后分”的方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列算式。
师: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 生:(14+12+11+15)÷4=13(个)
师:14、12、11、1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相加?
生:分别表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饮料瓶,因为需要把它们合起来,所以相加。
师:4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4?
生:4表示4个人,需要平均分成4份所以用除法。 师: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深化对平均数的认识,知道如何求平均数。)
师: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
生: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