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4、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P443)
由于多方面原因,包括海岸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油污、海底石油开采渗漏、海洋倾废问题严重等,造成海洋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现象,影响了海洋养殖区、保护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海洋功能区的功能发挥。具体表现为:近岸水体污染范围和程度加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临近海域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盐失衡和有机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海洋环境灾害频繁发生;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
5、简述中国海洋的地域差异。(P445、P451、P456、P465)
(1)渤海深入中国内陆,北西南三面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陆地所环抱。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环渤海的辽宁、天津、河北和山东三省一市,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中国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区域,也是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而且濒临渤海的天津各港口乃首都北京对外交流的最快海上出口,因此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性海区。 (2)黄海北端是辽东半岛,西邻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侧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部以长江口东北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具有陆间海的性质,又有海湾的特征。
(3)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东海的大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中国一半以上的岛屿分布在这里。海湾以杭州湾为最大;主要的岛屿有台湾岛、舟山群岛、澎湖
第 44 页 共 45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列岛、钓鱼岛等。东海鱼类资源、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4)南海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东邻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北半球太平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加上近年发现的丰富油气资源,在经济、国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6、简述渤海对华北区的影响。(P446——P450自己总结) 有利影响:
(1)气候环境方面:①渤海影响华北地区的水陆热力差异,海风为华北沿海地区带来了水汽,增加空气湿润程度和降水量,海陆季风气候使得华北地区四季分明。②渤海造就了华北地区的大量滨海湿地、滩涂,有利于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资源经济方面:①渤海地区海洋渔业丰富,成为了华北地区主要的渔业基地。②渤海海水盐度高,沿海地区气候干燥,适合盐业的生产。③渤海资源油气资源丰富,能源的开发促进了华北区经济的发展。
(3)港口与海洋运输方面:渤海的沿岸地形多样,多深水港口,海运发达,利于华北区的对外联系,货物的海运,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渤海污染在各大海域中最为严重。海洋污染导致渤海海洋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沿岸华北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第 45 页 共 46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7、对比台湾岛与海南岛区域开发的异同。(P464、P473自己总结)
(1)相同点:①在森林、热带水果等农业资源的开发中台湾岛和海南岛都利用自身热带优势,种植各类热带作物。②在渔业开发中,台湾岛和海南岛都积极发展渔业。③都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④在工业方面,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⑤在旅游方面,都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⑥开发过程中都重视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⑦开发过程中都注重环境的保护。
(2)不同点:海南岛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基本满足工业发展要求;台湾岛资源贫乏,工业资源依赖进口。
8、简述海洋国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P439——P442自己总结)
中国海洋国土面积广大,有300万平方公里。中国目前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土海洋利用意识淡薄。但随着近几年,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特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海洋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的海洋产业体系呈现出以海洋水产为主,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滨海旅游和海盐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同时,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农牧业、海洋能发电、深海采矿等新兴海洋产业将逐步形成和发展。海洋国土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国土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后,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海洋国土,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把握好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能否获得新动力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 46 页 共 47 页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十二章:中国东部地带
1、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结构与特征。(P481——P482)
三面环山、平原沃野是辽吉黑地区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地理形成的自然基础。本区西北的大兴安岭一直向南延伸,东北部有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向东南部延伸。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了东北大平原,沃野千里,沼泽、湿地散布其间,是中国农业潜力最大的地方。区内河流众多,径流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气候,气温南北差异显著。辽吉黑地区森林和草甸草原广泛分布,由东向西分布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相应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为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相应的自然地带性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平原土地为黑土和黑钙土。该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分布广泛。
2、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P486自己总结)
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湿地、沼泽的减少;西部土地盐碱、沙化;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生态问题。这就需要科学种田、合理轮作与施肥;防治风蚀沙化;保持水土等农业开发措施。东北平原的农业开发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潜力,实现农业区域专业化。
3、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征、问题与发展趋势。(P488——P489) (1)特征: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钢铁工业为基础,以机械工业为核心,以石油工业为能源部门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第 47 页 共 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