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下载本文

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短暂的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三、多方位展示自我,积极有效地参与评价。让作文教学成为“三生”课堂的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理念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而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生存、生活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的“营养”,而语文作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历程。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话题,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能让其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确立深刻的写作立意,体现丰厚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精神,做到既练文也树人。诸如《成长往事》、《——给我的爱》、《生活的启示》、《我战胜了……》《——,你真了不起!》《美好的日子》《我爱我家》《认识自我》、《我的追求》、《面对挫折》、《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等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生、体验生活。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自我体验和深入思考,就可以促使他们去感受、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生存的探索、生活体验。通过引用、剖析,从而激活生命意识,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保护生存的环境,强化生存的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课堂,是实施“三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三生”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和谐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尹鸿伟,罗崇敏.推进现代教育公平[J].南风窗,2009(26).

[2]周家荣.论“三生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7.

[4]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高等学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54. [5]周家荣.关于医科院校生命教育特色体系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7]周家荣.论生存教育是生命价值回归的重要途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