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安全、清洁、四通八达和趣味盎然的行人通道,而且要充分顾及局部地区气候的因素,并须确保可方便残障人士来往。
?
提供完善的行人道路网络,把各主要活动场所贯连起来,方便行人往返。为街道两旁创造活力动感,并且拓宽街道,夹杂以休憩用地和绿化地点,使这些连接通道更形吸引。地面和地下行人通道的环境则须更具朝气、更为绿化。
?
设置斜路,以方便长者、残障人士、与同小孩的父母等行人来往。
b) 街景
?
铺筑高质素的行人路面,例如用地砖铺砌图案、用砖或石铺砌路面。设置街道装置,使之与邻近的发展项目或地区的风格融汇协调。在商业和旅游区的设计及选料上,更应避免采用划一的规格。
13
?
缩减平台的水平覆盖范围,以腾出更多地面作为休憩用地及街头活动。容许在路面设置惹人注目的地标,例如以小规模具特色的入口、雕塑或园景等作为瞩目的标志。
?
鼓励在路旁沿途植树。沿路旁提供园景建筑,广植树木,藉以绿化环境,改善街道环境质素。在合适情况下,以栽种树木和灌木树圃等美化措施,为沉闷的路旁添上绿意。
?
过路处、凹凸纹指示条、凸字数据板等的设计,须充分顾及残障人士所需。街道设施也须合乎残障人士和长者的需要。
?
引入户内行人通道的概念,在户内空间辟设四通八达的行人通道网,把公众常到的地点连接起来。这些行人通道应开放给公众使用,规模则视乎行人流量而定,并且尽可能容许自然光线进入。
?
鼓励建筑物的临街部分提供较富生气的设施,例如在行人路旁设商铺、酒吧、咖啡茶座等。避免在这些临街部分设置机房。
5. 纾缓道路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措施
纾缓道路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措施
14
?
在易受环境滋扰的建筑物与道路(污染来源)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或利用不易受环境滋扰的建筑物作为缓冲。办公室楼宇、密封的运动场馆、购物商场等,均可作为此等分隔设施。
?
应着重从污染源头施加管制。管制汽车废气、辟建地下或半地下道路,以及设立行人专用区等措施,都有助达成这个目标。
?
设立通风廊来疏导空气流通,以改善城市环境中局部地区的气候。由于天然的气流方向可随着季节而变动,因此通风廊的布局须充分配合利用气流的方向。
?
隔音屏不可以碍眼,否则会在视觉上对街景构成不良影响。因此,适当的话,可把隔音屏的功能融入园景计划,或者采用透明物料(例如玻璃)制造隔音屏,以尽量减低视觉上的影响。
?
在可行情况下,以隔音罩遮盖噪音来源。
15
?
以吸音物料铺设道路表层。
6. 保存在远眺下的山脊线/山峰景观
至于其它较具争议的议题,包括保存在远眺下的山脊线景观,以及如何使维港海旁的发展有优美的设计,这项研究也进行了一些概括的分析。
保存在远眺下的山脊线/山峰景观
就保存在远眺下的山脊线/山峰景观,我们初步订出维多利亚港两岸七个瞭望点,以供考虑。
这七个瞭望点包括:
(1) 从九龙远眺香港岛山脊线/山峰的瞭望点:
瞭望点一 - 西九龙填海区的拟议文化艺术区; 瞭望点二 - 尖沙咀文化场馆;以及
瞭望点三 - 东南九龙发展区的拟议海滨长廊。 瞭望点四 - 鱼涌公园;
瞭望点五 - 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以及 瞭望点六 - 西营盘孙中山纪念公园。 瞭望点七 - 山顶狮子亭。
(2) 从香港岛远眺九龙山脊线/山峰的瞭望点:
(3) 扯旗山的瞭望点:
这项研究探讨了在这七个瞭望点远眺下,维港两岸现时和日后可见的山脊线/山峰景色,当中已考虑既定/计划中的发展/重建项目所造成的影响;随后并确立了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覆盖区,以定出余下可保存的山脊线景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