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练习与作业 下载本文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后练习 ..................................................... 1

第一章 总论..................................................................................................... 1

一、判断对错 .............................................................................................. 1 二、单项选择题 ........................................................................................... 1 三、多项选择题 ........................................................................................... 2 四、填空题 .................................................................................................. 3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5

一、判断对错 .............................................................................................. 5 二、单项选择题 ........................................................................................... 5 三、多项选择题 ........................................................................................... 6 四、填空题 .................................................................................................. 7 第三章 统计整理 ............................................................................................. 9

一、判断对错 .............................................................................................. 9 二、单项选择题 ........................................................................................... 9 三、多项选择题 ......................................................................................... 10 四、填空题 ................................................................................................ 11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13

一、判断对错 ............................................................................................ 13 二、单项选择题 ......................................................................................... 13 三、多项选择题 ......................................................................................... 14 四、填空题 ................................................................................................ 15

i

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17

一、判断对错 ............................................................................................ 17 二、单项选择题 ......................................................................................... 17 三、多项选择题 ......................................................................................... 18 四、填空题 ................................................................................................ 19 第六章 抽样推断 ........................................................................................... 21

一、判断对错 ............................................................................................ 21 二、单项选择题 ......................................................................................... 21 三、多项选择题 ......................................................................................... 22 四、填空题 ................................................................................................ 23 第七章 时间数列 ........................................................................................... 24

一、判断对错 ............................................................................................ 24 二、单项选择题 ......................................................................................... 24 三、多项选择题 ......................................................................................... 25 四、填空题 ................................................................................................ 26 第八章 统计指数 ........................................................................................... 27

一、判断对错 ............................................................................................ 27 二、单项选择题 ......................................................................................... 27 三、多项选择题 ......................................................................................... 28 四、填空题 ................................................................................................ 29 第九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0

一、判断对错 ............................................................................................ 30

ii

二、单项选择题 ......................................................................................... 30 三、多项选择题 ......................................................................................... 31 四、填空题 ................................................................................................ 32

第二部分 计算题作业 ................................................... 1

第四章 计算题 ................................................................................................... 1 第五章 计算题 ................................................................................................... 2 第六章 计算题 ................................................................................................... 6 第七章 计算题 ................................................................................................... 9 第八章 计算题 ................................................................................................. 12 第九章 计算题 ................................................................................................. 15

iii

第一部分 课后练习

第一章 总论

一、判断对错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2. 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3.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

质的认识。( )

4.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5.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

化为统计指标。( )

6.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

用数值表示。( )

7. 在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这一总体是有限总体。( )

8. 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二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 ) 9.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 ) 10.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 )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

A、报告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

1

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要了解某班4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体学生 B、4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7、设某地区有25家生产玩具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A、每一个企业 B、所有25家企业 C、每一件玩具 D、所有企业生产的玩具 8、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9、统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 )。 A、它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它是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它是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它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 10、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3、在工业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工资 B、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5、在人口普查时,全国总人口这一总体是( )。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可相加总体 D、不可相加总体 E、既是大总体又是小总体

6、在全省总人口这一总体下,一个市的人口是( )。

A、总体单位 B、大总体 C、小总体 D、有限总体 E、可相加总体 7、要了解某市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情况,那么( )。 A、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 B、总体单位是每件产品 C、产品产量是个不可相加的总体 D、全部产品是个有限总体 E、每个企业是个小总体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9、变量就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所以( )。 A、各种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 B、变量不包括品质标志

C、所有标志值和指标值都是变量值 D、某个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值 E、某工业企业总产值20万元是个变量 10、统计的特点有( )。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同质性 E、客观性

四、填空题

1、社会经济统计是在_________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_________ 。 2、十七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 _________ 》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3、数理统计学是由_________于十九世纪把_________ 引入统计学后逐渐形成的,最初用于研究

3

_________ ,以后逐渐扩充到_________领域。

4、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_________ ,它的数值表现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

5、研究我国工业生产状况,则总体单位是____________ 。

6、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两个组成部分:统计指标的概念和_________ 。 7、统计指标具有______与______等两大基本特点。

8、对某管理局所属企业的机床维修、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体单位是______。 9、统计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可分为______与______。 10、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______科学。

4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判断对错

1.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2. 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

调查时间。( )

3. 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4. 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 5. 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 6. 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 7. 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

征的认识。( )

8. 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 ) 9.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 10. 企业机器设备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 ( )

二、单项选择题

1、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A、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推断总体数量 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5、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5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6、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 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 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

8、某市规定200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0、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 )。

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 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 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所取得的资料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2、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3、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4、调查单位是( )。

A、需要调查的总体 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6

D、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 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5、要调查全国民营企业情况,全国每一个民营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填报单位 E、总体

6、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7、非全面调查是指( )

A、普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8、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9、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

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B、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C、在能否计算和控制误差上不同 D、调查的目的不同 E、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10、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

A、2000年11月2日1时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30 日6时出生的婴儿 C、2000年10月30日 14时死亡的人 D、2000年11月1日 1时死亡的人

E、2000年10月29日出生,11月1日3时死亡的婴儿

四、填空题

1、全面调查包括_______和_______ 。非全面调查包括_______ 、 _______和_______ 。组织重

点调查的关键是_______ 。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______ 、 ______和________ 。在调查中提出的各项问题称为________ ,也叫调查纲要。

3、调查表的构成内容一般有______ 、 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 4、在进行统计调查时, _________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5、若要调查某市全民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情况,调查对象为________ ,调查单位为_______ ,填报单位为_______ 。

7

6、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______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_______选取的。 7、把统计调查划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是按统计调查的不同______而划分的。

8、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统计调查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访问、网上调查法和卫星遥感法等。

9、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这些调查单位的______。 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______。

8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判断对错

1.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各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3.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4.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5.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

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6.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 7. 统计分组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9.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 ) 10. 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关键是(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到( )组。

A、60—70分 B、70—80分 C、80—90分 D、90—100分

4、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组,再按规模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分组。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5、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9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重叠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汇总表 8、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

9、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在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 10、次数分配数列是(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属于( )。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80─90 90─100 100─110 合计 企业数 5 30 15 50 A、品质分配数列 B、变量分配数列 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 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 E、次数分配数列 2、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C、各组频率大于零,频率之和等于1 D、频率越小,则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属性分组( )。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E、宾馆按星级分组

4、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审核的方法有( )。

10

A、计算检查 B、逻辑检查 C、时间检查 D、调查检查 E、平衡检查 5、变量数列中频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

A、各组频率大于1 B、各组频率大于0 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D、各组频率之和小于1 E、各组频率之和大于0

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以下部分构成( )。

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 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 8、统计数据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数据的( )。

A、准确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 D、科学性 E、代表性 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 C、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0、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

这一分组( )。

A、是等距分组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工资600元,应计在\元组内

四、填空题

1. _________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既是_________的继续,又是_________的前提。 2. 统计整理包括对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部分的整理,主要是对_________进行的整理工

作 。

3.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在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

_______ 。

4. 在组距数列中,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 5. 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6.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的分组叫做:_________ 。

11

7.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______。

8.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______。 9.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______。

10. 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判断对错

1、总量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比率指标。( ) 2、相对数一般都可以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 ) 3、时期指标的数值和时点指标的数值都可以连续计算。( ) 4、强度、比较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

5、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对基本建设投资额等指标的长期计划,用水平法进行考核。( ) 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变动而变动。( ) 7、动态相对数也是一种比较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和变化。( ) 8、对比的事物是否可比,对计算相对指标至关重要。( )

9、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 ) 10、结构相对指标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各部分,以一部分数值与与另一部分

数值对比的比重或比率。(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出席率 B、及格率 C、达标率 D、学生数

2、计划规定成本降低3%,实际上降低了5%,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于:( )。

A、98.1% B、102.1% C、97.9% D、101.9% 3、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 )。

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期应达到的水平 C、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D、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4、平均每人分摊主要产品产量是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的:(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5、下列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指标是:( )。

A、标准实物量指标 B、多重实物量指标 C、价值指标 D、劳动指标 6、在同质总体中计算总量指标,只能是:( )。

A、总体单位 B、有限总体 C、无限总体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 D、商品库存额

13

8、学生数以“人”作为计量单位,则这种计量形式称为:( )。

A、自然计量单位 B、标准实物计量单位 C、度量衡单位 D、劳动单位 9、比例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比例关系,是属于一种:( )。

A、结构性比例 B、强度性关系 C、比较性比例 D、计划性关系 10、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 )。

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期应达到的水平 C、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D、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三、多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实物单位 B、劳动时间单位 C、价值单位 D、百分比和千分比 E、倍数、系数和成数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平均每人占有国民收入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密度 D、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E、职工出勤率 3、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计算和运用原则有:( )。

A、可比性原则 B、与典型事物相结合的原则 C、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D、多项指标综合运用的原则 E、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 4、根据下述资料可以计算哪几种相对指标:( )。

人口总数 其中:男 女 又知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F、计划相对指标 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

A、国民生产总值 B、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

C、各产业增长速度 D、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 E、各产业占的比重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调整数(单位:万人) 1982年 101654 52352 49302 1990年 114333 58904 55429 14

6、我国GDP每增长1%,相当于人均增加收入70多元;全国将增加60—80万个就业岗位。这里用到的指标有( )。

A、时期数 B、时点数 C、平均数 D、强度相对数 E、比较相对数 7、2008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500亿元;2008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9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8、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9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 )。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 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 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9、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

A、某地区平均每人年生活费2 540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2.6‰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 2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27%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8‰。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人数 D、某农场每年养猪存栏数 E、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四、填空题

1、只有对________才能计算总量指标。______是确定和计算总量指标的基础。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________。

2、 ___________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互对比。

3、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现象的________ ,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时被广泛运用。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愈大,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愈强,经济发展程度愈高。

4、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5、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对比。 6、结构相对指标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以部分数值与__________对比求比重或比率。

15

7、相对指标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反应某些相关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对比的事物是否可比,对计算相对指标至关重要。

8、动态相对数也是一种比较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__________上的发展和变化。 9、__________是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对比,以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综合指标。

10、两个数字对比、分子数值与分母数值差别______时常用倍数。

16

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一、判断对错

1、当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众数的数值就是众数组的组中值。( ) 2、已知某数列的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3,则该数列属于左偏分布。( ) 3、对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两者必然相等。( )

4、如果分组数列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相同,计算平均差的加权平均式等于简单平均式。( ) 5、平均指标由于反映的是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因此它可用于不同现象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对比。( )

6、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它们的离散程度也完全相同。( )

7、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8、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9、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 ) 10、标准差系数是测量标志变异程度的一个相对指标,因而其数值的大小与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无关。( )

二、单项选择题

1、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0,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A、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C、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 D、不受权数的影响 3、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 )。

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4、若两组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组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7

5、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中的权数为:( )。

A、标志值 B、单位数比重 C、标志值的标志总量 D、权数之和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 B、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 C、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又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D、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 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

A、权数的标志值 B、权数的相对数 C、权数的平均数 D、权数的绝对值 8、对比不同地区的棉花生产水平,应该采用的指标是:( )。

A、人均棉花产量 B、每亩棉花产量 C、棉花总产量 D、平均每亩棉花产量 9、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为相对数,权数为标志总量时,计算平均数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 B、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 C、调和平均数方法 D、算术平均数基本算式 1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 )。

A、总体部分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 B、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 C、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 D、总体标志总量与权数系数总量之比

三、多项选择题

1、受极端值影响比较大的平均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2、简单算术平均数适用于:( )。

A、在统计分组后形成的各种分配数列 B、在若干个变量值情况下

C、各组次数都相等情况下 D、各组次数都对称情况下 E、各组变量值都相等情况下 3、标志变异指标可用名数表示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平均差系数 D、标准差 E、标准差系数 4、不同总体的标准差不能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

A、平均数不一致 B、标准差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离差平方和不一致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18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标志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变量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原则是( )。

A、现象的同质性 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C、用变量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D、用时间变量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E、把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 7、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

A、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的情况

B、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 C、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 D、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 E、求平均比率时 8、中位数是(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9、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还存在著差异,这些差异的变动:( )。 A、对平均数没有影响 B、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 C、不直接影响平均数水平 D、如果太大,就无法计算平均数

10、不同数据组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

A、消除了不同数据组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B、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 E、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四、填空题

1、由于标志值的次数对________的大小有________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权数。

2、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即________权数和________权数,由此产生了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

3、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________分布的,其计算结果是一个________ 。

4、中位数是位于数列________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则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________的某一标志值,它们也可以称为平均数。

19

5、标准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志值________的大小,还取决于标志值________的高低。 6、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________ 。 7、标志变动度与平均数的代表性成______关系,即总体的标志变异指标值______,平均数的代表性______;反之,标志变异指标值______,平均数的代表性______。 8、是非标志的方差为______,标准差为______。 9、平均差指标的主要局限是______。

10、为了避免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和为0,平均差的计算采用 形式,其结果同样可以反映变量值的离散程度。

20

第六章 抽样推断

一、判断对错

1、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

2、抽样估计的准确度与可靠性要求是一致的,即准确度越高,则可靠性越大。( ) 3、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配合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4、正确进行抽样推断的意思是使全及指标等于抽样指标。( ) 5、当抽样数目一定时,总体标志变动度越小,抽样误差也越小。( ) 6、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 7、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大小。( ) 8、抽样调查可以设计得不存在抽样误差( )

9、在误差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抽样组织方式所必需的抽样数目也不同。( )

10、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除了每一个总体单位的中选概率有差别之外,可能组成的样本数目也是不同的。( )

二、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意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随机原则 D、准确性原则 2、全及总体按其各单位标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A、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 B、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C、变量总体和属性总体 D、可列无限总体和不可列无限总体

3、有效性是衡量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估计量准则之一,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量的方差:(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不等 4、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 )。 A、扩大误差 B、缩小误差 C、扩大极限误差 D、缩小极限误差 5、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 )。

A、掌握总体单位的情况 B、抽样估计 C、计算样本平均指标 D、计算成数 6、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 )。

A、 总体标准差 B、抽样总体的标准差 C、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D、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7、 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8、一般说来,使样本单位在总体中分布最不均匀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9、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置信度)从68.27%提高到95.45%时(其他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

A、增加一倍 B、增加两倍 C、增加三倍 D、减少一半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 )。 A、缩小为原来的81.6%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三、多项选择题

1、样本个数的多少取决于:( )。

A、样本容量 B、总体全部单位数 C、抽样方法 D、研究的目的 E、抽样误差大小 2、不重复随机抽样的特点在于:( )。

A、由n次连续的实验构成 B、每次实验互不独立

C、每个单位中选与否互不影响 D、每个单位在每次被抽选的机会相等

3、样本容量的确定是抽样设计中一个必须着重考虑的关键问题,因为它会影响:( )。

A、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 B、样本的可能数目 C、样本的标准差 D、样本成数的抽样误差 E、抽样极限误差 4、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类型抽样 E、多阶段抽样 5、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就是( )。

A、抽样框 B、推断对象的总体 C、子样 D、样本个数 E、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 6、在抽样调查中( )。

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 B、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C、抽样总体是不确定的 D、抽样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是随机抽取的

22

7、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 )。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的 D、只有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 E、是可以控制的 8、在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整群抽样 E、机械抽样 9、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E、总体大小 10、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B、调查人员的素质 C、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D、抽样组织方式 E、样本容量

四、填空题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______原则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调查是用______推断______的一种调查方法。

2、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离差,它是由抽样的______性而产生的。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方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的方差来代替。 3、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可以______推断的把握程度,缩小抽样误差的范围,则会______推断的把握程度。

4、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误差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总体标志值的变异程度、_________和_________。

5、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三个优良标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 6、在抽样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7、在随机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______。 8、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三个优良标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 9、抽样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10、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有______和______两种,两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不一样,______方法误差大,______方法误差小。

23

第七章 时间数列

一、判断对错

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2、前期发展水平除以100即为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 3、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

4、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 ) 5、在统计中通常采用最小平方法确定趋势模型中的参数。( ) 6、平均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根。( )

7、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主要是为了消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 ) 8、移动平均法修匀后都要损失一定的信息量。( )

9、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每年相等。 ( ) 10、由间隔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均匀变动。 ( )

二、单项选择题

1、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时间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2、根据间隔相等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序时平均法 D、加权序时平均法 3、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4、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5、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 6、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

A、两者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D、两者都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7、根据间隔相等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序时平均法 D、加权序时平均法

24

8、根据间隔不等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序时平均法 D、加权序时平均法 9、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10、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

C、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时间数列按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E、绝对数时间数列

3、某五年中每年国民生产总值是( ),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用(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加权算术平均法 E、几何平均法 4、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5、时点序列的特点有( )。

A、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 B、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C、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 D、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E、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7、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5

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8、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 )。

A、时距扩大法 B、方程法 C、最小平方法 D、移动平均法 E、几何平均法

9、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 B、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 C、需要计算季节比率 D、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 E、季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 10、时间序列的可比性原则主要指( )。

A、时间长度要一致 B、经济内容要一致 C、计算方法要一致 D、总体范围要一致 E、计算价格和单位要一致

四、填空题

1、时间数列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_。 2、如果关心整个计算期内总的发展水平,则应采用_________法求平均发展速度。

3、由总量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按其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4、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各期_________求平均数,统计上又称为______________。 5、增长百分之一绝对值是以绝对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用百分数表示的____________,即_________的百分之一。

6、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___________的平均数,它也是一种_________数。

7、如果用_________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那么由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出来的最末水平应等于实际最末水平。

8、按组成时间数列指标的形式不同,时间数列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9、发展速度由于基期的不同确定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0、如果时间数列表明现象的发展大体上是按每期以相同的增长量增减变化,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_________,可以拟合相应的_________方程来预测。

26

第八章 统计指数

一、判断对错

1、指数按指标的不同作用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 2、综合指数和总指数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指数。( )

3、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 ) 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 5、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以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权数。( )

6、某公司全年产值计划完成为115%,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人人数分别超计划7%和8%所致。( )

7、已知几种商品的个体物价指数和基期的销售额,计算物价总指数,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 )

8、按不变价格编制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反映的是物量的变动。( ) 9、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是按对比的基期不同而划分的。( ) 10、若商品销售量增5%,价格上涨8%,则销售额指数下降。(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是一种:( )。

A、表明现象变动的绝对数 B、表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C、表明现象变动的平均数 D、表明现象变动的抽样数 2、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按指数:( )。 A、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 B、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 C、指数化的指标是否相同 D、计算时是否进行加权 3、所谓物量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是:( )。 A、取p0q0 的问题 B、取p1q1 的问题

C、取p0 还是取p1 的问题 D、取p1/p0 还是取q1/q0 的问题

4、零售商品价格增加2%,零售商品销售量增加5%,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加:( )。 A、3% B、7% C、10% D、7.1% 5、综合指数包括:(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27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6、派氏物量综合指数公式是:( )。

A、∑q1p1 /∑q0p1 B、∑q1pn /∑q0pn C、∑q1p0 /∑q0p0 D、∑q1p1 /∑q0p0 7、拉氏物量综合指数公式是:( )。

A、∑q1p1 /∑q0p1 B、∑q1pn /∑q0pn C、∑q1p0 /∑q0p0 D、∑q1p1 /∑q0p0 8、若物价持平,销售量增加,则销售额指数:( )。 A、为零 B、降低 C、增长 D、不变 9、下列指数是商品销售额综合指数的是:( )。

A、∑p1q1 /∑p0q0 B、∑q1p0 /∑p1q1 C、∑q1p0 /∑q0p0 D、∑q0p1 /∑q0p0 10、下列指数是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的是:( )。

A、∑p1q1 /∑p0q0 B、∑q1p0 /∑p1q1 C、∑q1p0 /∑q0p0 D、∑q0p1 /∑q0p0

三、多项选择题

1、某地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为基期的110%(按现价计算),这个相对数是:( )。 A、比较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狭义的指数 D、广义的指数 E、发展速度指标 2、指数体系的作用是:( )。

A、推算作用 B、权数作用 C、同度量因素作用 D、比较作用 E、因素分析作用 3、固定构成指数是:( )。

A、数量指标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组平均数指数 D、个体指数 E、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4、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为:( )。

A、平均指数仅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B、它们的计算结果在各种情况下均相等 C、都是总指数 D、平均指数可以有独立意义 E、均可用于全面和非全面调查 5、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括的指数有( )。 A、可变组成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算术平均指数 E、调和平均指数 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平衡作用 B、权数作用 C、稳定作用 D、同度量作用 E、调和作用

28

7、若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pq??pq1101表示的意义是( )。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8、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 )。

A、简单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加权指数 9、当权数为p0q0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可变形为加权 调和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可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E、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没有变形关系 10、指数体系中( )。

A、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B、一个总值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 C、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D、存在绝对变动额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 E、各指数都是综合指数

四、填空题

1、总指数的计算方法(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后者又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指数的概念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总指数是指______的指数。 3、使用__________才能使不能直接加总的指标过渡到能够加总的指标。 4、平均指数就是________的平均数,其权数一般是基期或报告期的__________。 5、同度量因素在编制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6、计算总指数时,综合指数法要依据__________资料计算,平均指数可根据________资料计算。 7、今年的1元钱只能买回去年1元钱75%的商品,则物价______。 8、某商店销售额增长了25%,商品销售量下降了5%,则物价上涨______。 9、若商品销售量增5%,价格上涨8%,则销售额指数为______。

10、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 一般应以______为同度量因素,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为同度量因素。

29

第九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判断对错

1、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这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 ) 2、不管自变量如何变化,因变量都不变,这种情况称为零相关。( ) 3、总变差一定大于回归变差。( )

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 5、相关系数的值越大,说明相关的程度越高。( )

6、求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参数的常用方法是最小平方法。( ) 7、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

8、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 9、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 10、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0。( )

二、单项选择题

1、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有:( )。

A、函数关系与因果关系 B、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C、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D、回归关系与因果关系 2、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 )。

A、完全负相关 B、相关程度很高 C、完全正相关 D、相关程度很低 3、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

A、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B、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C、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 D、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 4、相关分析是研究:( )。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5、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 A、–0.86 B、0.78 C、1.25 D、0

6、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30

。 )

A、高度相关 B、中度相关 C、低相关 D、极弱相关

7、在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将其中一个变量定为自变量,另一个变量定为( )。

A、固定变量 B、因变量 C、任意变量 D、自变量

8、如果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唯一确定,这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称为(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不完全相关 D、完全相关

9、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个肯定有误( )。 A、y=25–0.75x B、y=–120+0.86x C、y=200–2.5x D、y=–34–0.74x 1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相关关系中各现象之间:( )。

A、一定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 B、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但不是确定的关系 C、存在着不明显的因果关系 D、存在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E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2、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E、零相关 3、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不完全相关关系 E、零相关 4、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是说明:( )。

A、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程度的高低 B、和估计标准误差值成正比 C、和估计标准误差值成反比 D、和估计标准误差值无关系 E、和估计标准误差值的关系不确定 5、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B、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31

D、现象为相关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E、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6、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

A、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B、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7、变量之间的不完全相关可以表现为( )。

A、零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曲线相关 8、下列现象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B、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的关系 C、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关系 D、施肥量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 9、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直线相关 D、负相关 10、下述关系中属于正相关的是( )。 A、工业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 B、商业企业的劳动效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 C、单位产品成本与原材料消耗之间的关系

D、工业企业的劳动效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填空题

1、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2、相关关系按照性质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若估计标准误差越小,则根据回归方程式计算的估计值就越______。

4、在回归方程y=a+bx中,待定参数a是__________ 、 b是________。在统计中估计待定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5、当变量x和y之间存在负相关时,随着变量x值的增加,变量y的值会相应______,随着变量x的减少,变量y的值会______。

6、回归系数大于0,表示两变量______方向变化;回归系数小于0,表示两变量______方向变化。 7、相关关系r的取值越接近于________,则说明现象之间关系密切,越接近于________,则说明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8、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回归方程推算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其计算公式为

32

________。

9、剩余标准差是以________为中心反映各观察值与估计值平均数之间离差程度的大小,通常也称为________。

10、变量x与y之间存在二个直线回归方程的条件是现象之间________,存在一个直线回归方程的条件是现象之间________。

33

目录

第二部分 计算题作业

第四章 计算题 ................................................................................................... 1 第五章 计算题 ................................................................................................... 2 第六章 计算题 ................................................................................................... 6 第七章 计算题 ................................................................................................... 9 第八章 计算题 ................................................................................................. 12 第九章 计算题 ................................................................................................. 15

I

第二部分 计算题作业

第四章 计算题

作业4.1: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为105%,比上年增长7%,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单位产品成本上年为420元,计划规定今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今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字和实际数字,并计算出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作业4.2:某市三个企业某年的下半年产值及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第四季度 计划 产值 (2) 125 315 比重 % (3) 实际 产值 (4) 126 260 比重 % (5) 计划 完成 (%) (6) 100 96.5 第四季度为第三季度% (7) 企 业 甲 甲 乙 丙 合计 要求:

第三季度 实际产值(万元) (1) 120 250 300 [1]试计算并填写上表空栏,并分别说明(3)、(5)、(6)、(7)是何种相对数;

[2]如果丙企业能完成计划,则该市三个企业将超额完成计划多少(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说明)?

1

第五章 计算题

作业5.1:已知某地区各工业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计划产值资料如下: 计划完成程度(%) 企业个数(个) 计划产值(万元)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120 120以上 合计 7 22 57 26 3 115 140 310 1650 710 40 2850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各企业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2)如果在上表中所给资料不是计划产值而是实际产值,试计算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

2

作业5.2:已知某厂三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其废品率、产量和工时资料如下: 车间 甲 乙 丙 合计 废品率% 3 2 4 -- 产量(件) 70 20 90 -- 产品制造总工时 1500 3000 500 5000 计算:(1)三种产品的平均废品率;(2)假定三个车间生产的是同一产品,但独立完成,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3)假定三个车间是连续加工某一产品,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

3

作业5.3:对某车间甲、乙两工人当日产品中各抽取10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得资料如下:

偏差 零件数(件) (微米) 甲工人 乙工人 9.6以下 1 1 9.6-9.8 2 2 9.8-10.0 3 2 10.0-10.2 3 3 10.2-10.4 1 2 试比较甲乙两工人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稳定。

4

作业5.4:某企业工人工资资料如下:

工人 类别 技术工人 普通工人 合计 要求:

(1)分别计算基期工人总平均工资和报告期工人总平均工资填入上表空格处;(2)说明报告期工人总平均工资比基期工人总平均工资降低(或提高)的原因。

月工资水平(元) 基期 700 400 报告期 750 450 工人数(人) 基期 300 200 500 报告期 400 600 1000

5

第六章 计算题

作业6.1:某电池厂生产2号电池100,000节,按规定,电流强度在5安培以上者为合格品,抽取0.1%进行检查,结果如下表,试计算平均电流强度的抽样平均误差及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电流强度(安培) 电池数(节) 4.5以下 1 4.5-5.0 2 5.0-5.5 48 5.5-6.0 42 6.0-6.5 5 6.5-以上 2 合计 100

6

作业6.2:某农场进行小麦产量抽样调查,小麦播种总面积为1万亩,采用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从中抽选了100亩作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测得样本平均亩产400斤,方差144斤。

要求计算: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该农场小麦平均亩产可能在多少斤之间?

作业6.3:某纱厂某时期内生产了10万个单位的纱,按纯随机抽样方式抽取2000个单位检验,检验结果合格率为95%,废品率为5%,试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全部纱合格品率的区间范围及合格品数量的区间范围?

7

作业6.4:某农场进行小麦产量抽样调查,小麦播种总面积为1万亩,采用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根据以往资料知道,总体平均亩产400斤,方差144斤。

要求计算:若概率保证程度95.45% ,要求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1斤,问至少应抽多少亩作为样本?

作业6.5:为调查农民生活状况,在某地区5000户农民中,按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400户进行调查,得知这400户中拥有彩色电视机的农户为87户。

要求计算:(1)、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地区全部农户中拥有彩色电视机的农户在多大比例之间?(2)、若要求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0.02,概率保证程度为95%,其它条件不变,问应抽多少户作为样本?

8

第七章 计算题

作业7.1:某工厂上半年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就下表资料进行如下计算和分析:(1)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平均工人数,并对比两季度的变化情况;(2)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并对比两季度月平均产值的变化情况;(3)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并对比两季度月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

月初工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 (万元) (注:七月初工人数为2250人) 1月 1850 2月 2050 3月 1950 4月 2150 5月 2216 6月 2190 2496 2720 2706 3226 3740 3729

9

作业7.2:根据表中我国1998年~2003年GDP(单位:亿元)的资料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年份 GDP 增长 量 发展 速度 增长 速度 逐期 累积 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1998 78345 1999 82066 2000 89468 2001 97315 2002 102398 2003 116694 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1%绝对值

作业7.3:(1)某公司2000年产值为2400万元,若今后以每年递增19.235%的速度发展,则到2008年将达到什么水平? (2)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根据“十五”计划,要在2005年达到125000亿元,每年应递增百分之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2000年人口数为12.5亿,在“十五”计划内人口增长率控制在0. 9%,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多少?

10

作业7.4:某企业历年利润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年份 利润总额 1998 51 1999 59 2000 67 2001 76 2002 84 2003 93 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并测算2004年该企业利润总额(趋势值)。

作业7.5:某企业若干年指标资料如下:

年 度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发展 水平 285 增减量 累积 - 106.2 逐期 - 平均 增减量 - 42.5 发展速度% 定基 - 环比 - 136.0 增减速度% 定基 环比 - 45.2 - 3.2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表中所缺的其它数字及2001年和2004年增长1%的绝对值。计算1999-2004年的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

11

第八章 计算题

作业8.1:某农贸市场销售三种农产品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单 位 万斤 万斤 万斤 – 生产量 基期 400 120 80 –– 报告期 500 125 80 –– 产品价格(元) 基期 0.2 0.4 0.5 –– 报告期 0.18 0.40 0.45 –– 要求:(1)、分析三种农产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情况,以及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2)、分析三种农产品销售价格的综合变动情况,以及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

作业8.2有三种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生产费用(万元) 基期 36 64 12 112 报告期 45 60 15 120 产量增长百分比(%) 25 0 50 — 产品 甲 乙 丙 合计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三种产品产量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12

作业8.3:某企业生产费用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生产费用(万元) 基期 36 64 12 112 报告期 45 60 15 120 单位成本降低百分比(%) 0 6.2 16.7 — 产品 A B C 合计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并分析由于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作业8.4:三种农产品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单 位 万斤 万斤 万斤 – 生产量 基期 400 120 80 –– 报告期 500 125 80 –– 产品价格(元) 基期 0.2 0.4 0.5 –– 报告期 0.18 0.40 0.45 –– 要求:对三种农产品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