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一、作者简介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背景介绍

“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三、美文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四、相关链接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涉江采芙蓉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难点: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法 三、自主学习 1.字音字形 涉江采芙蓉

2.填空(作者、背景、背诵等相关内容) 涉江采芙蓉, 。

四、佳句摘抄

五、课内探究

1.解读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扩展提问:这两句诗作为正式诗歌的起首,有何特色?

2.解读第三、四句。

扩展提问:第三、四句的语气如何?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3.解读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扩展提问:第五、六句中,“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并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解读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扩展提问:最后两句有何特色?

六、拓展迁移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责,但感别经时。

七、作业

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全文。并准备默写。 2.预习曹操的《短歌行》,收集曹操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