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前言,主体,结论和建议等主要部分和署名,附录等次要部分组成.
①题目: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要简炼,概括,语意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一见题目就能了解调查报告<>的主题.
②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首先要交代清楚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也就是交代这项调查研究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然后要交代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的具体方法,调查的项目等.如果是抽样调查,还要说明抽样的种类和方法,发出问卷(调查表)的数量,以及回收率如何等.
③主体:主体也就正文部分.这一部分要把进行调查搜集得到的材料进行通过调查表或统计数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调查分析后的结果.
常见的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按照调查的顺序,被调查者的问题逐项写清楚.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事实有头有尾,过程清清楚楚.(例见教材P132—P135)
二是把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按种类分成几个部分或方面来写.每个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小标题,揭示概括主要内容,或用序号标明,使之眉目清楚.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便于人们根据各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一层层地了解调查报告<>的内容.
④结论与建议:这一部分,作者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和倾向性的内容,也就是所说的结论.它是作者对调查结果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观点,也是整篇报告的宗旨.写作这一部分,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分成几个要点来写,并且要写得简明扼要.
此外,在调查报告<>中还要有作者的署名,有的调查报告<>还有附录.其中署名有两种情况:一是独立撰写的直接署上作者的真实姓名和作者的工作单位.另一种是集体合作形式的成果,通常有两种署名方式:一种是按承担该项工作的责任和贡献大小排序署名;一种是以\某某课题组\名义署名,执笔者的名字加括号标注出来. 2,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报告<>的观点要来源于调查过程的资料;
②在确定实施调查研究时,就要做好撰写调查报告<>的准备工作; ③撰写调查报告<>时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主题; ④调查报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朴实,生动;
⑤撰写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教育实验法 (一)概述 含义及特点
含义: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对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教育对象的变化及教育结果,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1)教育实验研究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研究对象接受的不同实验处理,就是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作.(3)实验研究必须控制.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中的几个变量
三种变量:自变量(研究者操纵的),因变量(结果变量),无关变量(与目的无关,与结果有关)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输入变量或实验处理.在实验假设和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是一种被假定为原因的变量;而在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由实验研究者或教师主动操纵的因素,通过它的变化引起其它变量(因变量)发生变化.
21
在中小学教育实验中,自变量往往就是那些改革措施,教学方法.此外还有: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 自变量的几个特征: ①可操纵性; ②创新性; ③有效性;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或实验结果.它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结果因素,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
在中小学教育实验中,因变量一般表现为学生的发展.这往往是经过一定的自变量的作用后产生变化的,是知识,能力,技巧,态度,兴趣,情感,意志以及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另外,在教育实验中产生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课程等方面的优化,也属于因变量. 因变量的特征: ①可变性; ②可评测性; ③依存性;
3)无关变量:那些不是某项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在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因变量Y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 无关变量的特征: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2,教育实验研究的假设与验证 1),实验假设(假说)
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假设就是研究者对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假设是研究者设想的,用以解决所选问题的答案.
第二,在假设中,研究者所设想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实验验证
就是对实验之前所提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的科学假设进行验证. 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①共变关系.所谓共变关系就是要用实验事实证明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共同变化的.也就是说,当自变量(X)由X1 → X2 发生了变化,因变量(Y)也应当由Y1 → Y2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自变量变化了,因变量没有变化,我们就不能判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②时间顺序.所谓时间顺序,是说自变量的变化发生在因变量的变化之前.
③控制无关变量.我们必须提供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事实,才能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以上三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因果联系.
3,教育实验研究的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考虑如何在一个实验中构造,安排自变量及其呈现方式,因变量的指标及测定方法,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措施,确定取样大小及方法,安排实验的具体步骤及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1),教育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2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是教育研究的效度.
研究的效度指结论的准确的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两种效度都只是度的问题.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是实验设计的评鉴标准.内部效度决定实验结果的解释,外部效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推广.
①内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没有内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②外部效度:是指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它非实验情境,其它变量条件及其它时间,地点或总体中去的程度.
外部效度分两类:一是总体效度,是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二是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验情境中产生的范围. 2)教育实验设计的过程(见P157\表4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3)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实验设计有单因素实验,双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等多种模式.
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是单因素实验的基本模式: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模式.
这类实验模式要操纵的自变量仍是一个,但它们同时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单组单因素实验相比,这种实验模式可以控制更多的无关变量,从而使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便于研究者进行归因分析.(例见P16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为不等组分配;另一种为等组分配.相应地,中小学这种教育实验模式又可以继续分为两种模式:
①不等组分配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模式.这种实验模式的优点是:
第一,比较对两个组同时进行的前测(Y1,Y3),可以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的近似程度和差异程度,从而便于从两个组的后测差异(Y4 -Y2)比较中清除这种原有的差异,便于更准确,可靠地进行归因分析,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效果.
第二,通过对照组前后的差异(Y4 -Y2,若是以数量表示的,要注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考察学生自然成长或原有教育措施对因变量的影响,以此来映衬实验组前后测的差异(Y2-Y1,若是以数量表示的,要注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从中清除自然成长或常规教育措施的影响,更清晰地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效果.
②等组分配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模式.这一模式除了具有上一模式的主要优点外,更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与实验相关的主要特征上是相等的,从而排除了实验群体不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教育实验研究的评价
一般的教育教学评价只鉴定实践成果,而实验评价既鉴定实践效果,也鉴定研究成果.中小学教育实验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活动和标准的合理性问题,要根据教育实验的各种基本要求,按照教育实验过程的主要环节,用理性分析,重复实验等多种方法检验和评价教育实验的科学性程度.
1),教育实验评价的特点
①从评价的性质看,既重价值判断,也重事实判断.也就是既对所达到的教育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看它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又要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事实判断.
②从评价的内容看,既重结果评价,也重过程评价.也就是说它既包括与教学评价相似的,对实验所取得的教育成效做出价值判断,也包括与其它实验评价相同的,对实验所获得的新认识(围绕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做出事实判断.另外,中小学评价还要考察实验过程,通常要将
23
实验的全过程分成不同阶段来评价.
③从评价的标准看,既重教育目标和要求,也重实验的规范.也就是说,要从教育目标和要求的角度来考察实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还必须接受实验规范方面的评价.看评价的设计,内容界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确立),实话过程(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控制),因变量检测等方面是否符合实验的规范,以及实验获得的结论本身是否严密,能在哪些情境中得以验证和推广等.
④从评价的方法看,既重定量评价,也重定性评价.中小学教育实验的一些效果可以通过定量地考察学生的成绩,作业,行为表现(包括课堂上和课外观察到的行为)等验证,这包括采用定量观察,测量,作品分析等.同时教育环境,班级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特征等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和定量分析反映出来,就需要通过定性评价方法来考察. 2),教育实验研究评价的内容
教育实验研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目标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实验选题的价值性.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即既要看它是否反映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代表了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否能在相关领域的认识上取得一些突破或拓展;同时又要看它能否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
B,实验假说的科学性.即教育实验假说是否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或教育经验事实依据,假说所涉及的概念系统是否完备,确切,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C,实验目标的可操作性.即要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能在实践中得到实施,以及实验是否能获得足够的物资,人员和资料方面的支持条件.
②过程评价:是对教育实验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的评价,它涉及到准备阶段的实验设计,实施阶段的变量控制和总结阶段的归因分析等.
③成果评价:可分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个部分. 3)教育实验评价的作用:
①评定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效果,指导教育实践. ②全面衡量实验的价值,为相关的研究导向. ③评定实验研究的规范性,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 5,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要讲清三个问题: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方法,实验的结果. 1)实验目的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要明确界定和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讲清要研究什么和为什么要研究它,也就是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达到实验目的的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实验变量的控制,即在实验中如何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对此实验报告要有清楚的描述.此外还要讲清研究的对象,实验的环境,仪器,测量工具,研究的程序步骤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搜集到的因变量的数据资料及统计处理,二是根据实验目的来解释其结果是否达到或证明了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实验法举例:
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标:中国(深圳)文化背景下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研究假设:
1.伴随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还有着相对独立的自主学习活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