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基于ASPNETSQL学生选课系统毕业设计 下载本文

(3) 操作可行性-----界面设计时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习惯,使得操作简单;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第2章内容主要是:系统需求分析包括,现有系统介绍;系统的实体分析,实体关系图。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系统分析

在本系统中,有三类用户: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不同的用户所具有的操作权限以及操作内容均不一样。

本选课系统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系统管理员只负责向系统中添加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以及教学楼教室信息。系统管理员不参与开设课程、选择课程等,一切均由教师、学生等录网站自行完成。系统管理员设置一个选课时间段,在到达时间段以前,教师可以开设课程;到达时间段以后,学生可以登陆网站选择课程。

教师用户登陆网站后可以开设课程,为自己的课程编辑上课时间和地点,当系统中出现时间地点冲突的时候,系统向教师用户报告并推荐一个时间地点。每门课程可以是必修或则选修,教师为每门课程设置一个学分,并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给予分数,如果学生及格,学生将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对于学生用户,每个学生除了必须选择必修课程外,至少还要选择两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对自己选课信息锁定,以免不小心被修改。当时候超过选课时段后,系统自动锁定学生的选课课程。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生成一份学生自己的课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登录网站查询成绩与学分。

根据上面的要求,从操作功能上可以分为两个类:一个是通用操作,主要实现用户的登录注销和修改密码等;另一种是为不同用户定制不同操作。 1。通用操作 (1)登录与注销

每个用户都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录系统。用户操作完成后推出系统,注销后可以重新登录系统。 (2)修改密码

每个用户第一次登录都用默认密码(教师和学生与帐号一样)。 2。用户所具有功能 (1)系统管理员

设置选课时间段:系统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设置选课时段,只有在选课时间段里,学生才可以选择课程,超过次时间段,学生选课信息被自动所定,不得修改。

录入学生与教师个人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添加删除。 录入教学楼教室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教学楼教室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以便教师在开设课程时候设置上课的教室。 (2)教师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教师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E-mail地址等。

开设课程: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开设课程,可以设置该课程为必修课程或则选修课

程,可以设置该课程的最大人数。教师还可以为该课程设置一个前导课程,若学生没有学习或则选择前导课程则不能选择该课程。

编辑课程上课时间:教师在开设了课程后,可以灵活地设置上课时间和地点。

给学生分数:课程结束后,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可以为学过课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成绩,若

及格,给予学生学分。 (3)学生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电话等。

查看必修课程: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所有的必修课程。查看该课程的信息,上课时间地点,开课教师信息等。

选择选修课程:学生登录系统后,在所有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至少两门选修课程。同时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锁定选课信息:学生登录系统,确定了所选课程后,可以锁定自己的选课信息,以防被别人或则自己不小心修改。

查看最终选课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列出已选择的课程,若选课信息未被锁定,则可以退选,若所选课程少于两门,系统会提示选择的课程少于两门。 查看学分和成绩

课程结束后,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学习课程的成绩和已获的学分。

2.2 系统总体设计

在前面的系统的系统功能分析中,将系统划分成10个模块,如图:

用户登录身份验证模块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并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跳转到对应的页面中。设置选课时间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修改选课时间段。录入信息模块提供给系统管理员,用来录入学生和教师信息,以及录入教学楼教室等信息。开设课程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用来开设一门必修课程或则选修课程。编辑课程时间地点模块提供给教师用户,编辑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友好的界面和操作。评分模块用于教师用户给选修该教师开设的课程的学生评分。查看课程模块包括查看必修课程、查看选修课程、查看已选课程、查看课程成绩单。选课和锁定模块中实现选择选修课程和锁定选课信息的功能。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是此类系统的核心,系统中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所有ASP.NET页面中

通过ADO.NET与数据库连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实现所有需要的功能。数据库软件有很多,如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等。本系统中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工具。数据库是网站的核心,数据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网站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数据库开发过程一般是先系统分析,再逻辑设计,然后物理实现。系统分析中分析数据库用户需求,并画出E-R图直观地表示出数据库系统的需求。逻辑设计中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一个关系模型。物理设计为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理的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通常选取一个常用数据库软件,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与逻辑设计中数据模型对应的数据库。

3.1数据库系统分析

本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楼”、“教室”、“课程”等。其中“教师”与“课程”存在“开设”联系,并且一个教师可以开设N门课程,即“教师”与

“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样“教学楼”与“教室”也存在一对多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学习N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M个学生学习,即“学生”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同样“课程”与“教室”之间也是多对多的关系。整个数据库可以用一个E-R图表示,如图:

E—R图中的实体图:

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就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即将所有实体和关系转换成一系列的关系模式。转换过程中常见规则有: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一个一对一的联系可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一对多的联系可以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多的那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多对多的关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根据以上四条规则,下面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对于“教学楼”、“教室”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规则(3)转换成两个关系模式 教学楼(教学楼ID,教学楼名称)

教室(教室ID,教学楼ID,教室名称) 对于“学生”、“课程”和它们之间的“选修”关系就可以规则(4)转换成三个关系模式。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登陆密码,学分,地址,电话,电子邮件)

课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教师编号,学分,最大人数,课程简介,前导课程编号) 选课(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依次类推,剩下的关系转换成下面三个关系模式: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电子邮件,个人简介)

课程时间地点(课程编号,开始周次,结束周次,上课时间,上课教室ID) 管理员(帐号,密码)

3.3数据库物理实现

经过数据库系统分析和逻辑设计后,数据库的结构已经非常清晰,剩下的就是用一种数据库软件实现这样的结构。本系统中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首先我们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创建一个数据库,我们命名为

“SC”,如图3-1:

图3-1

选中SC数据库,向数据库中添加8个表:

Student,Teacher,Course,SC,CourseTime,Building,Room和Admin,每个表与逻辑设计中一种的关系模式相对应。下面是每个数据表中的属性,包括属性列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可以为空和备注说明等内容。

(1)Student表。Student表用来存储学生的个人信息,使用学号作为主键,如图3-2:

图3-2

(2)Teacher表。Teacher表用来存储教师的个人信息,用学校分配给教师的教师编号作为主键,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如图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