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家 下载本文

中国美术史

贵乎远”, “境贵乎深”。作品《锦石秋花图》。

马元驭:字扶羲,号栖霞,又号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画传家法,而气韵超逸突过乃父。赋性落拓,纵酒逞笔,乃益豪放。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又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拘陈迹。元驭自以为得沈周、陆治遗意,其超纵处诚有陆氏风规,而老健远逊石田,盖能品也。兴至之作,逸笔尤佳,多用水墨。书亦隽雅。卒年五十四。

张子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花草得舅氏恽寿平法。尝为宋漫堂(荦)摹黄筌杜鹃花图,花约数百种,神采焕发,望若火树插空,气蒸蒸欲动。图成漫堂赏之,以为乱真。

恽冰:字清於,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亦署―南兰女子‖, 恽南田的族玄孙女。善画花卉,得其家传,以没骨法著称,用粉精纯,作已辄题小诗,名著吴中,亦能诗有故宫博物院藏《蒲塘秋艳图》、《华春双艳图》、《南山佳色图》、《紫藤月季图》、《紫霞朱帐图》;上海博物院藏《春风鸜鹆图》及广州市美术馆藏《南山秋艳图》。

王武:字勤中,号忘庵,长洲人,主要继承明代陈道复、陆治以来的传统画法,写花鸟,信步渲染,皆有生趣。其风格不如南田画派那么细腻柔美,但往往突出了疏朗飘逸的风致。

蒋廷锡:(1669~1732),字南沙,扬孙,号西谷,青桐居士,常熟人。以画风庄重著称,作风较为规矩,工书善画,兼工带写,往往能于一幅之中同见率意、工细之笔,共具赋彩、水墨画法,且神韵生动,入元人堂奥。

唐岱:(1673~1752)字毓东、号敬岩等,满洲正白旗人。康熙赐他为“画状元”。代表作《晴峦春霭图》,曾与郎世宁等海西画家合作,如《松鹤图》,这幅工笔设色画,由郎世宁画松鹤,唐岱补巨石,可以看出唐岱受西洋画法的启发,有意将巨石画得有凹凸之感,减弱皴擦的作用,使光线明暗更为突出,为融合中西画法作了积极的尝试。著有《绘事发微》一卷,共24篇。

在“娄东派”的健将中,王原祁的族弟王昱又和王玖、王宸、王愫等合称“小四王”。乾隆年间,方薰、张宗苍、钱维城等为“画中十哲”,也是娄东派的余风。

在认识清初“四王”及其传派的历史地位时,有两个特点值得强调:第一个特点是和认识董其昌的功过结合在一起的,即“娄东”、“虞山”二派在笔墨形式结构上作了重要的贡献。第二个特点是“正统派”强调形式语言对美术教育的意义,这是以往评价“四王”功过时常常忽视的问题。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由王(既+木字底)等人编撰的《芥子园画传》,由于编撰者由于从“四王”的传派出来,所以能高屋建瓴,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邹一桂:(1686~1772),号小山,无锡人。他演绎恽格没骨写生画法的余绪,而画格则接近蒋廷锡,而以笔墨清古冶艳,设色明净而享誉艺林。作《荷花图》、《百花卷》,著有《小山画谱》一书,分上下二卷,专论花卉画法。

袁江:江都(今扬州人)。雍正年间内廷供奉,山水初师仇英,后转师宋人笔法,所作景物皆工致细腻,为当时卓有艺名的画院人物。他精楼台殿阁,被推为界画第一。作品《天香书屋图》。

袁耀:字昭道,江都(今扬州人)。袁江子,师承家学,有出蓝之誉。继续以界画的传统表现北宋李郭传统中的特殊趣味。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不仅青绿工整山水,楼阁作品有名,其所画花鸟,也甚佳。流传作品比袁江多。而且往往是大幅。所画《观瀑图》、《秋江楼观图》等,无论布局,渲染,以至点景人物,都很精致。留有《阿房宫图》及《骊山避暑十二景图》大幅精美作品。《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现藏于日本。 清初“四僧”:弘仁、髡残、朱耷、石涛

弘仁:1610 – 1663,本姓江,名韬,字六奇,歙县人。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梅花古衲。他是在抵抗清兵失败后剃度出家的,这一选择使他把强烈的民族感情都通过诗书

- 45 -

中国美术史

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明清之际最有创造性的画家之一。他诗、书、画皆工,尤以画著称,擅山水、梅花。然弘仁之师古,全在把握古人之精神,不落古人技法之窠臼。主张师天地造化,师自然山水强调抒发个性和笔墨逸情。其笔墨清劲简洁,气象韵味萧疏,画风朴实恬静而浑厚壮美,一山一石皆有千岩万壑之感。作品《黄山图册》故宫博物院藏、《黄山始信峰图》、《卧龙松图》、《扰龙松图》等等,其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自然感受。为送吴羲赴扬州创作了《晓江风便图》。“新安画派”创始人。

髡残:1612 - 1673,字石溪,号白秃、残道人,电住道人,晚号石道人。俗姓刘,湖南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画以山水见长,不入当时画坛门派。画法远师巨然、米芾父子、元季四家,并得董其昌之神。他善用干笔皴擦之法,笔墨荒率干涩而魄力苍劲,境界浑厚,笔墨酣畅淋漓,还以禅解画,借画谈禅,表现出独到的见地。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评价髡残之画,“奥境奇僻,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清湛,诚元人之胜概也!”他画名甚重,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溪”。前人谓其作画“生辣古雅,直逼古风”,这正是髡残的本色。《双溪怡照图》,与程正揆合作。

石涛:1642 – 1707,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俗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号大涤子,广西全州人,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在入清以后做了和尚,别名很多,后人尊称为“道济”。―清四僧‖之一,与石溪并称―二石‖。一生精研佛学,深究禅理。书画极工,特擅山水,兼工兰竹。作画构图新奇,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所作山水皆笔墨雄伟,恣肆纵逸,构图灵活多变,自成家数,形象奇特,风神独具。通过自然的陶冶,使其山水画艺术最后臻于成熟,对清代以至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搜遍奇峰图》、《细雨遒松图》等,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它们体现了石涛所总结的三叠两段的山水画构图的重要程式。三叠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两段是景在下,山在上。它反映了画家不太重视具体的空间布局,而以心灵空间去融会自然空间的方法。这种程式化构图的提出,是画家对“思”与“景”相互关系的新认识。于此同时,石涛用点苔的变化来丰富画面的笔墨表现力;以浓点和枯点的交叉互用,形成恣肆奔放而又凝重饱满的形式结构。像他的《狂壑晴岚图》、《古木垂荫图》、《万点恶墨图》等,都能显示他在运用笔墨形式时所寄托的内心激情,具有狂放排 的气势,趋向于晚年泼墨飞舞的自由境界。和王原祁合作《竹石图》、《淮扬洁秋图》。

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一味地临摹古人的法度,反对泥古不化,强调抒发个性,主张师法造化;反对把山水画艺术降低为单纯的皴擦点染的笔墨技术,主张以笔墨传写山川万物之神,主张用画家自己的想象深入对象,要能领悟自然事物的形象的丰富内涵,特别强调绘画艺术的创造的意义,尤其是从宇宙论的高度来说明在绘画作品中创造一完整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苦瓜和尚画语录》18章开宗明义就提出“一画论”,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绘画的本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二是理一万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三是一气呵成,在作品中以有形的线迹蕴含弥贯宇宙的生命之线。这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杰作之一。

还擅长兰竹花果,笔意纵恣,功力很深而又脱尽窠臼,对后来的扬州画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作《墨荷图》故宫博物院藏、《梅竹图》等,显示出他将纵横恣肆的画风带入花卉墨竹艺术中的成就,使人在墨色淋漓中能感到自然地勃勃生气和画家的独特个性。

明末清初在黄山一带形成的绘画流派中,以新安派最著名。它创自弘仁,因其为新安歙人故得其名。弘仁、汪之瑞、孙逸、査士标合称为新安四大家。此派以元四家入手,尤重倪云林。但因其经历明清易代的变化,其作品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又因得力于黄山的启示而意境奇特。新安派对金陵、扬州等地的江南绘画产生深远影响。又有人倾向将这一画派笼统归入黄山画派。

- 46 -

中国美术史

汪之瑞:字无瑞,号乘槎,安徽休宁人。为李永昌高弟。书学李邕,清劲可喜。善山水,以悬肘中锋运渴笔焦墨,多麻皮、荷叶等皴。爱祯背面山,酒酣兴发,终日可得数十幅,与查二瞻、孙无逸、渐江称四大家。作品:《松石图》。

孙逸:字无逸,号疎林,亦号石禅, 与萧云从齐名,合称孙萧,传世作品有崇祯十二年(1639)与李永昌、汪度、弘仁、刘上延为李生白联作《冈陵图》合卷,每人画一段依次相接,孙逸所画第四段,墨色变化层次分明,质朴洁静,萧疏清逸,现藏上海博物馆;十六年(1643)作《茅屋长松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仿云林山水图》扇页,自题:―云林不是人间笔,胸次无尘腕下仙,摹得东冈草堂法,两三株树小亭边。旋吉词兄属涂并题,正。孙逸。‖藏安徽省博物馆;顺治十一年(1654)作《秋山图》轴、十四年作《仿黄公望山水图》扇页、康熙十九年(1680)作《山水》册页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查士标:1616 – 1698,字二瞻,号梅壑,一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工诗文、书画,书法师承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擅山水,初师倪瓒,后参以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吴镇、沈周、董其昌等人画法,所画笔墨纵横、粗犷豪逸,或笔法荒率、墨色浓淡干湿互用、秀润高华,或笔墨生峭劲利,画风枯寂生僻。在当时颇负盛名,为海阳四家之一。有《云山图》、《空山结屋图》、《秋林远岫图》、《云山烟树图》等传世。著有《种书堂遗稿》等。

程邃: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岩寺人,生于江苏松江。能诗画,善书法,工篆刻。作画以枯笔干皴,中含苍润,得董、巨之神。有《千岩竞秀图》最为精彩,堪当“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誉。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每作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则磨去重作。画学黄于久,中年后自成一格,纯用枯笔,干皴中含苍润。行书、隶书、篆书俱佳;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书法不蹈袭古人,尤工分书,长于金石考证,亦精医道。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等。入清不仕,工书,音律,画擅山水,风格萧疏淡远,清新松秀。绘制了《太平山水图》等表达乡土之情的山水画,并将这些作品镌刻为版画,成就突出。被认为是新安派的支派姑熟派的祖师。善画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与孙逸齐名。早期作《秋山行旅图卷》,绘《太平山水图》43幅,另有《闭门拒额图》、《西门恸器图》、《秋山访友图》、《江山览胜图卷》、《归寓一元图卷》、《谷幽深卷》、《崔萧诗意卷》等。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楼,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7日而就,遂绝笔。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汤以铁作画。著有《梅花堂遗稿》、后黄铖编有《萧、汤二老遗诗合编》,画为故宫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所珍藏。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画工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笔墨浑厚,景色奇伟。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他与石涛交契极深,画风相类。石涛非常赞赏梅清绘画“豪爽”,称其为“一代解人”。后人以梅清、石涛、梅庚、戴本孝共称“黄山画派”。作品有《黄山十九景图册》上海博物馆藏、《黄山炼丹台图》、《天都峰图》、《白龙潭观瀑图》等,气韵苍郁,笔墨灵秀,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

戴本孝: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安徽和县人,一作休宁人。绘画多写黄山胜景,擅用干笔,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构景空疏,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醮焦墨皴擦而

- 47 -

中国美术史

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在构图布境上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并不专仿元人笔墨。曾游历五岳,眼界开阔。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以布衣终身,画名早著于石涛,师元季四家笔法,得其意趣。作画善用枯笔,墨色苍润雄浑,丘壑磊落,取景于黄山,亦自成面貌。

戴本孝的画作精品多以黄山为素材,最有影响的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有诗文《前生集》、《全生集》刊世。部分画稿收藏于中国博物馆。

张庚:原名焘,字溥三,后改名庚,字浦山、公之干,号瓜田逸史,又号弥伽居士、白苎村桑者,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长古文词,精鉴别,绘事则攻学山水,出入董源、巨然、黄公望。习之既久,领略益深。浦山志于丹青,师古人而又师造化,遍游南北,探访名迹历十余年,艺术因之大进。所作笔意清洁雅秀,干湿互用,饶有韵致。亦善白描,工细人物,写花卉宗师陈淳。传世作品有乾隆十五年(1750)作《仿江贯道秋林叠嶂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十九年作《竹林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二十四年(1759)作《溪亭飞瀑图》轴现藏广东省博物馆。著有《强恕斋集》《浦山论画》《国朝画征录》等。

程正揆:(1602~1675)字端伯,号鞠陵,别号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画传董其昌晚年笔法,喜用枯笔干墨写山水,画风枯劲简老而设色浓丽。他一生致力于《江山卧游图》的创作,凡五百卷,构造繁复,笔墨精妙,意境幽邃。故宫博物院藏有《江山卧游图》数卷,可以显示其精湛的画艺,即时人所谓“冰肌玉骨”的风格面貌。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论画主张―画贵简,不贵繁‖,主张既师造化又重传统,富有见地。其画颇为时人所重,与石溪并称“二溪”。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的8位画家,即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他们虽不属于同一画派,但都能不趋时尚,能在模仿董、巨、元四家之外,在师法李成、范宽的北方山水等不同画风方面独树一帜,给当时以南宗为正统的画坛注入了新鲜的气息。

龚贤:1619 – 1688,字半千,号野遗,又号柴丈人,昆山人,迁居金陵。工山水,师董源、巨然之法而自成一派,自诩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画多以金陵一带丰饶富丽的风光为题材,笔墨沉雄,善用积墨,常浓墨涂抹多达十数层而不见堆砌繁复之迹,并善以浓淡相间之墨色互映取势见长。他也善简笔山水,寥寥数笔,不皴不擦而神气俱足。

他的艺术观与石涛等人相同,反对一味模古,主张绘画创作应与造化同根,与阴阳同候,强调画境的气势和效果。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

他非常推崇董源和米氏父子,认为画道以用墨为重,“唯善用墨者能得气韵”,故其毕生潜心钻研墨法,以用墨独标新格,因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后人谓“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代表作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溪山无尽图》故宫博物院藏,是画家用两年时间画成的精心之作,也是他一生的艺术结晶、《云林西园图》等,其著作为《画诀》重视授徒传业,对画法有系统的总结、《香草堂集》、《柴丈人画稿》、《龚半千课徒画说》等。

樊圻(音奇或吟):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善画山水、花卉、人物无不精妙。山水师赵令穰,刘松年、赵孟頫等而能自成风貌。穆然恬静,神韵俱佳;仕女画有幽闲静逸之致。善作青绿设色,皴法细密,具清疏秀逸之趣。传世作品有:《江浦风帆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柳溪渔乐图》卷,藏故宫博物院﹔《雪景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