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四建
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8、 周边拉结
(1)、 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2)、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3)、 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20
江西四建
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9、 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50mm×100mm×2000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mm×100mm枋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8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或者使用铁制侧模卡勾步步紧代替侧模压脚)。之后吊直侧模,根据梁截面积不同,在梁高的中间加υ14穿墙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到两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 10、
柱模安装
(1)、 柱模安装工艺流程:弹线找平定位组装柱模涂刷脱模剂安装柱箍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轴线、垂直度固定柱模预检封堵清扫口; (2)、 先弹出柱的轴线及四周边线;
(3)、 根据测量标高抹水泥砂浆找平层调整柱底标高,并作为定位的基准,支侧模时应与其靠紧;
(4)、 通排柱(或多根柱)模板安装时,应先将柱脚互相搭牢固定,再将两端柱模板找正吊直,固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柱模除各柱单独固定外还应加设剪刀撑彼此拉牢,以免浇灌混凝土时偏斜;
(5)、 柱脚应预留清扫口,柱子较高时应预留浇灌口,高度不得高于柱脚2米;
21
江西四建
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6)、 柱模应根据柱断面尺寸和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加设柱箍及对拉螺栓; (7)、 柱模板的安装必须待钢筋检查无问题并办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封模,封模前必须将模内垃圾清理干净,施工时要留出梁口位置(或砼只浇到梁底),紧固夹具间距不大于500,柱模安装时在下部留设清除口,待模板内垃圾清除干净后再封模。 11、
墙模安装
剪力墙采用九夹板配制,Φ14@450对拉螺栓连接,竖向围檩采用
100×100@250方木,水平向围檩采用Φ48×3.5@450钢管与对拉螺栓相连,每排两根,外侧用二个山形帽固定件或成品铁板垫块加双螺帽拧紧,100×100方木衬档接头错开,方木长度采用4000、2000二种规格。墙“L”型时的阴阳角及模板拼缝处必须用两根50×100或100×100木楞方固定,以免漏浆走位。外墙内侧模板离结构面≯10mm,离结构面≤150mm处设一限位钢筋@1000,圠层间芀点处及楼梯井搭接处需设一20mm统长带,以便下一层浇捣时搭接良好,同时在层閴节点处须预埋单头薺栓@500与板板筋焊接,墙外侧用Φ48钢管治外墙统长配置,墙端最外一道对拉螺杆离墙端必须<150mm。
四、 检查验收
1、 不满足要求的相关材料一律不得使用,采用问责式制度,相关人员签字。 2、 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将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和加固时人力、物力大量耗费。确保一次验收通过。 3、 砼结构观感质量符合相关验收标准,少量的缺陷修补完善。 4、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如下表:
项目 预埋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尺寸 允许偏差(mm) 3 3 5 +10,0 2 +10,0 10 +10,0 预埋螺栓 预留洞 5、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如下表:
22
江西四建
项 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基础 模板内部尺寸 柱、墙、梁 楼梯相邻踏步高差 柱、墙垂直度 相邻模板表面高差 表面平整度 层高≤6m 层高>6m
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检查方法 尺量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尺量 尺量 尺量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尺量 2m靠尺和塞尺量测 允许偏差(mm) 5 ±5 ±10 ±5 5 8 10 2 5 6、 整体式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检查除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尚应检查下列内容: (1)、 扣件规格与对拉螺栓钢楞的配套和紧固情况; (2)、 支柱斜撑的数量和着力点; (3)、 对拉螺栓钢楞与支柱的间距; (4)、 各种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固定情况; (5)、 模板结构的整体稳定; (6)、 有关安全措施。
7、 模板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
(1)、 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或有关模板排列图和支承系统布置图; (2)、 模板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及验收记录; (3)、 模板工程支模的重大问题及处理记录。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 组织保障
1、 安全保证体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