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下载本文

3.当余之从师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 .六、重点词解释 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叱咄:训斥,呵责。 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 17.穷冬:隆冬。 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

9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

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衣食简陋的句子:(1)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2.最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3.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11

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 ②悬梁刺股 ③凿壁偷光 ④韦编三绝 ⑤圆木警枕 勤学的名人名言: ①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③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重点字词 (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 (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