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论治的主要依据是 A.病 B.病位 C.病性 D.病因
E.辨证的结果
2.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和 A.胆 B.三焦 C.小肠 D.胃 E.肾
3.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 A.虚实关系 B.相生关系 C.相克关系
D.阴阳表里关系 E.连带关系
4.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运化水谷 B.生成津液 C.生成气血 D.宜发肃降 E.外举清气 5.肝开窍于 A.目 B.耳 C.口 D.鼻 E.舌
6.主宰生长发育功能的脏腑为 A.心 B.肝 C.脾
1 / 16
D.肺 E.肾
7.中药的四气为
A.是指中药的四种特殊气味 B.寒凉药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
C.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D.是指中药的辛、成、甘、苦四种味道 E.温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8.中医学中,广义的“精”是指 A.血 B.津液
C.一切精微物质 D.生殖之精 E.脏腑
9.六淫的概念是
A.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B.内风、内寒、内暑、外湿、外燥、外火
C.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D.内风、内寒、内暑、内湿、内燥、内火 E.外风、外寒、外暑、外湿、外燥、外火 10.六淫致病中,性属“黏滞”的病邪为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11.风邪的特点 A.易伤阳气 B.火易耗伤津液 C.燥易伤肺 D.善行而数变 E.易致肿疡
12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是 A.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
2 / 16
B.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C.治疗效果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标准 D.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E.只有通过正确的辨证和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3.八纲辨证是指:表里、寒热、虚实、和 A.浮沉 B.盛衰 C.润燥 D.正邪 E阴阳
14.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为 A.咳嗽是否伴有咳痰
B.寒热症状、内脏症候是否突出 C.头身疼痛与否 D.舌象的变化 E.出汗量之多少
15.下面属虚证的临床症状为 A.体质多壮实
B.精神萎靡,虚证者声低息微 C.声高气粗
D.胸腹按之疼痛,涨满不减 E.脉象有力
16.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常见于 A.里实寒证
B.阴虚或气虚发热 C.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D.少阳病和疟疾 E.实热证
17.询问汗的有无,可以判断感受外邪的性质和卫阳盛衰,表证有汗常见于
A.多属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 B.外邪人里的里热证
C.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D.里热炽盛
3 / 16
E.阳气不足,蒸化无力所致 18.中药消食药的服用时间应是 A.饭前服用 B.饭后服用 C.两餐间服用 D.清晨服用 E.睡前服用
19.中药缓下剂的服用时间应是 A.饭前服用 B.睡前服用 C.饭后服用 D.清晨服用 E.两餐间服用
20.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之从口涌吐的方法为 A.汗法 B.下法 C.吐法 D.和法 E.清法
21.呕吐患者正确服用中药的方法为 A.大剂量服用 B.吐后立即服用 C.小量频服 D.吐前服用 E.昼夜不停服用
22.为防止中草药变性,影响疗效,煎药用具不宜选 A.砂锅 B.瓦罐 C.搪瓷罐 D.铁锅 E.不锈钢锚
(23-25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30岁,于1天前因受凉,自感恶寒,头身疼痛,有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等症状,舌苔薄白,遂就诊。
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