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下载本文

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因而仅仅是静止的农业社会的典型结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变革基础上的动态性工业社会,因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终身的或世袭的阶级。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既基于自然差别。 25、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如春节、圣诞节等)、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日常交际方式等等。

四、论述题:(每题25分)

(一)、结合现实,思考社会组织的兴起过程中,初级群体衰落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答案: 1、积极意义

首先,社会组织的兴起,使人们以更大的规模组织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分工与协作,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率地从事各项活动。如现代工厂所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其生产领域、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都远远高于家庭小生产。其次,社会组织把大量的人口结合在组织体系中,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分工协作,彼此依存,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社会的有机联系。

其次,人们从更多地依赖感情和私人关系来处理问题,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分工、规章制度来处理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更趋合理与完善的表现。 2、消极影响

初级群体的衰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人是有感情的,社会组织无法代替初级群体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方面的作用。初级群体的衰落使人们在生活中的互助关系、感情联系变得松懈或中断。这些消极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对老年人的赡养与照顾,“破损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以及人们的感情需要等方面发生困难。) (二)、结合社会学中关于初级群体的理论,试论述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发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答案要点:

(1)初级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成员有限。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第三,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第五,成员难以替代。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2)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第一,活动空间接近。第二,接触时间长。第三,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第四,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3)初级群体的功能:第一,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第二,负功能。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4)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三)、结合教育社会学理论,谈谈什么是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并分析其原因及改革措

施。

(答案要点:理论要点15分,结合实际10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1、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曾经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反动阶级的压迫,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迈向现代化时,基本上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之中。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早已形成,全球性社会也正在逐步形成。第二,“迟发展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2、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第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第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1、政府是现代化的提倡者、计划制定者和组织者。2、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3、推动并且控制社会现代化过程。4、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第二,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第三,只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自我完善。)

(四)结合社会具体化事例理解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与消极功能。 (答案:(1)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方面;

1、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正式结构能够通过专业化和制度化方式活动,以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但以分工为基础,效率为目标的职位规范,限制了个人丰富的个性的发挥,排斥个人的感情需求。非正式结构可以弥补个人在组织中的个性、感情和志趣的需求,减轻个人在组织中的压力,造就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非正式结构还有助于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军队中的战友情谊往往能提高战斗力。

2、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正式结构具有稳定性、持续性、高效性,而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它适合于处理程式化、经常性的任务和相对稳定的环境。但是,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依靠非正式结构来适应这种变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合理但不合规定”的现象和一些变通做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2)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对非正式结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降低组织的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2、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3、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循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 (五)试论述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答案要点:

1、个人条件 包括:先赋条件和自获条件。

2、社会条件 包括:影响人们获得职业的社会条件主要有就业制度、就业机会和文化价值观念。

具体论述见教材第325-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