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下载本文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 二、赏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欣赏认识。出示教材范作,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尝试练习。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4、学生修整展示作品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

9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三、验证方法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四、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10

5 同一幅画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

11

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 .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2

6 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