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下载本文

第三节 词类(虚词)

一、虚词 (一)介词

1、介词的功能

介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绝对数量有限,但是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介词的句法功能主要是附着于其他词语之前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和定语等,虽然介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可是由其构成的介词短语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多样,个性突出,总之,介词是汉语虚词中功用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广的一类。

介词基本功能有:a、附着定位,b、不能单用,c、不作谓语,d、不能连用

a、附着定位,所谓附着定位,就是指介词必须位于介词宾语的前面,在任何情况下,介词宾语都不能外移或省略,如“小王把车骑走了。”

b、不能单用,所谓不能单用,就是指介词是粘着的,必须先组成介词短语以后,才能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单独一个介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

c、不作谓语,就是指任何一个介词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中心,介词短语多充当状语或定语,有的充当补语。

d、不能连用,就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两个介词并列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两个连续使用的介词,那么它们一定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如: 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 把[在那里受苦]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这些伪劣产品,自从被[从北京来]的专家查封之后,就一直搁在仓库里

2、介词的特殊功能

介词的特殊功能是指部分介词所保留的实词性功能,包括:

附着在谓词性词语或小句之前。如“当尖嘴的布谷鸟在山前一叫,人们就在这荒野里进行了第一次播种。”

与介词宾语在答句中单用。 比如 你跟谁生气?——跟他。 你从哪儿走?——从这里

你在哪里找到的?——在书架上 可以用正反并列式提问,如

“从不从北京出发?” “对没对她说?” “向不向他学习?”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与联系

现代的介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古代的动词虚化发展而来的,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虚化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介词与动词一直存在着交叉纠葛。总的来说,动词和介词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着区别和对立: A、 动词能做谓语中心,介词不能。

我们不去北京——我们不从北京

我们尽量满足你的要求——我们尽量根据你的要求

B、 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 C、 大部分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 D、 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介词不能。

E、 动词所带的宾语可以外移、删除或转换,介词不能,如

我写好了论文。→论文,我写好了。→我论文写好了。→我写好了[ ]。 我吃过饭了。→饭我吃过了。→我吃过了。

我从东门走。→*东门,我从走。→*我东门从走。→*我从[ ]走。

这些对立,都是动词具有的功能,介词不具备。其实,换个角度看,介词这些功能的丧失,也就标志着动词转化作为介词过程的最终完成。

总的来说,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介词和动词区别开来,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词正处在由动词象介词的转化过程之中。这一过程,有的开始不久,正在分化之中,有的早已开始,但还没有结束。 这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动介兼类词。主要有:

替、鼻、在、朝、拿、往、向、瓤、给、味、打、论、依、照、按、队、冲 当、顺、沿、乘、趁、连、离、管、把、叫、按照、依照、通过、经过

对这些词,仅仅依靠上面所列的静态的区分标准,显然是不够的,有时甚至难以区别。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它们在言语中所处的语境,根据它们动态的分布,确定它们的词性。如:

我来替你,你回去吧。——我真替你感到难过。 他拿着一本书。——别拿他开玩笑。

4、“V+P+N ”结构中的“P”

来自ˇ北京 发自ˇ内心的喜悦 摘自ˇ《读者》处以ˇ罚款 致以ˇ亲切的问候 冠以ˇ美名 碍于ˇ情面 惯于ˇ夜间写作 位于ˇ长江下游 走向ˇ深渊 奔向ˇ大海 转向ˇ黑板 飞往ˇ上海 通往ˇ火车站 开往ˇ前沿阵地

鸟儿一下子飞到了ˇ树梢上。 他坚持到了ˇ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突然把书扔在了ˇ桌子上。 姑娘转眼就消失在了ˇ拥挤的人群中。

(二)连词

1、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的虚词,主要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虚词。根据其功能,连词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 连接词和短语的组合连词:和、跟、同、与、及、或

第二、 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由

于、因为、只有、不管、无论

第三、 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关联连词:及时、既然、金冠、宁可、尚且、虽然、所以、从而、

与其、如果、否则、但是、况且、因此等。

2、连词的语法特点: 1)、连词是一种纯粹的虚词,它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只表示一种逻辑关系; 2)、连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连词没有任何变化形式,不能重叠;

4)、连词不作任何句子成分,没有修饰和补充的作用。

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和、跟、同、与”既可以充当介词,也可以充当连词,“跟”带有口语色彩,显得随便,“与”带有文言色彩,显得庄重。如“战争与和平”不宜说成“战争跟和平”。“和”、

“同”书面语口语都用,如果一起使用,一般把“和”作连词,把“同”作介词,如: 小王同小张和小李吵了一架。 小张和小李同小王吵了一架。

这四个词都是既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介词,在“N1和N2+v”的句子中我们怎么分辨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替换法——就是用“他们/她们俩”来替换“N1和N2”,能替换的是连词,否则是

介词。如:

小王和小林爱看戏。= 他们俩爱看戏。 小王和小林耍滑头。≠ 他们俩耍滑头。

(2) 互换法——就是N1和N2前后互换,能互换的是连词,不能互换的是介词。如:

小王和小林爱看戏。= 小林和小王爱看戏。

小王和小林耍滑头。≠ 小林和小王耍滑头。

(3) 分解法——就是将N1和N2分解开来,分别同”V“结合,能分解的是连词,不能

分解的是介词,如:

小王和小林爱看戏。=小王爱看戏+小林爱看戏。 小王和小林耍滑头。≠小王耍滑头+小林耍滑头

(4)插入法——就是在N1和N2之间插入状语,能加的是介词,不能加的是连词,如: 小王和小林爱看戏。≠ 小王经常和小林爱看戏。 小王和小林耍滑头。= 小王经常和小林耍滑头。

(5)转化法——就是将N1转移到V之后重新组合,能转化的是介词,不能转化的是连词,如:

小王和小林爱看戏。≠ 和小林爱看戏,小王认为没有必要。 小王和小林耍滑头。= 和小林耍滑头,小王认为没有必要。

(三)助词

1、助词的特征

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上边表示动态 、结构等语法意义的虚词。助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只表示附加意义,附着性特别强。根据助词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示的意义的不同,助词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A、 结构助词——的1、地、得 B、 时态助词——着、了、过 C、 比况助词——似的、似地、一样、一般、般、样 D、 时制助词——的3、来着、来1

E、 表数助词——第、初、老、来2、把、多、上下、左右、开外 F、 列举助词——等、等等、云、云云、的5、什么的 G、 其他助词——们、被、给、连、的话、看、所

助词的个性特征很强,各个小类之间在附着对象、表义方式、虚化程度、使用频率等各个方面都相差较远。之所以都归入助词,原因主要在于: 1、 功能上,它们都是附着的,大都是后附;

2、 在作用上,它们都是辅助的,是用来辅助各类实词、短语和句子的; 3、 在表达上,他们都是以表语法意义或范畴意义为主的;

4、 在读音上,它们大都要发生一定程度的音变,有相当一些要弱化并读成轻声。

2、结构助词和“的”字短语

1)、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三个。它们的语法作用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各种结构关系。三者在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区别: (1)、形式动词“进行”、“加以”、“予以”、“作了”以及“给??以”等格式后面的动词之前,要用“的”,不用“地”,因为该动词表示的是指称义。 如:

大家热烈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他周密地调查了每一个细节。——他对每一个细节作了周密的调查。 我们必须严厉打击票贩子。——我们必须给票贩子以严厉的打击。 在主语位置上,用“的”和“地”似乎都可以:

严厉的批评对他有好处。—— 严厉地批评对他有好处。 周密的调查很有必要。—— 周密地调查很有必要。 虽然都可以,但表义重点不同, 区别在于:“批评”、“调查”在前句是指称义,是定语;在后句是陈述义,充当的状语。前句讲的是什么样的“批评”、“调查”,重在内容;后句讲的是怎么样的“批评”、“调查”,重在方式。 (2)、“得”、“的”的区分 这头牛拉的比拖拉机拉的还多。 这头牛拉得比拖拉机拉的还多。 小李师傅说的很对,完全符合事实。 小李师傅说得很对,完全符合事实。 (3)、助词“得”和语素“得”的区分,如:

助词“得”——看你忙得,一头的汗。/看你急得,等我把话讲完吧。 语素“得”——这个人我认得。/这件事我还记得。这样做不值得。 博得、赢得、获得、懒得、落得、觉得 2)“的“字短语:

结构助词“的”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它可以附着在别的词或短语后面,一起组成作用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即“的”字短语。如 木头的、说的、旅游的、买菜的、

“的”字短语可以看成是由名词性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而来的,但在意义表达上,“的”字短语比定中短语具有更大的概括性,相当于一类的人或事物。比如: “你的”——“你的书”、“你的衣服” 现在种田的、做工的、教书的、,甚至当兵的,都在为经济建设而奔忙。 但“的”字短语显得不够尊重,有的随便。

“的”字短语的基本功能是充当主语、宾语,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 穿灰色西服的是刘老师。

先进的帮助落后的。 买的没有卖的精。 这产品进口的。 “N的”、“A的”一般没有歧义,而“V的”是有歧义的。如 反对的是他的父亲。 给的并不多: 3)、“的”的特殊用法

今天我的东,我请客。 谁的原告,谁的被告。 他的班长,我当学习委员。 别生我的气。 开他的玩笑。 告老师的状。 他的篮球打得好。

前一种主要表身份、职务等,后一种构成伪定语,表相关的范围、对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