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册 下载本文

C. 操纵议会通过多种限制人民自由、剥夺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D. 必要时实行公开的恐怖独裁和法西斯专政E. 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6.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扬弃包括( )

A. 资本家个人所有制的产生 B. 股份公司的产生C.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E. 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7.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都已经全面社会化。

A.技术 B.生产 C.劳动 D.资本 E. 管理 8.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

A.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B. 可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C.肯定在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 只能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最薄弱环节取得胜利 E. 只能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三、辨析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最理想的“总资本家”。 2、自由竞争形成垄断,垄断消除了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

4、商品输出是帝国主义压迫落后国家的主要手段。

四、问答题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 资产阶级是如何推行改良主义的?怎样认识这些改良主义的措施? 3. 经济全球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其性质的二重性? 4.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6.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

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统计,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

——金鑫主编:《世界问题报告——从世界的视角观照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

1960年,最穷的46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1.4%,至90年代初,它们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只有0.6%,1995年则进一步降到0.4%。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

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20倍,1995年已达到40倍。

——[德]格拉德〃博克斯贝格、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144页 材料2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他又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 ‘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给一些国家的社

29

会稳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带来威胁。?

——江泽民(《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决策述要》,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第615页。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特点和作用? 2、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一切阶级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真正革命的阶级是( ) A、劳动者阶级 B、工人阶级 C、工人与农民 D、知识分子 2、国家从本质上说是( )

A、管理公众事务的机关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执行和维护法律的机关 D、经济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3、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居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是( )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混合经济 4、列宁提出作为小生产与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是( ) A、合作社 B、市场调节 C、国家资本主义 D、商品经济

5、《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 ) A、解放全人类 B、消灭私有制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正确认识本国( )

A、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D、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 7、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党所犯的错误归根到底就是( ) A、没有坚定不移地实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没有实行对外开放 C、没有加强法制建设 D、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9、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和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这一提法最早见于恩格期的( )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B、《共产党宣言》

C、《反杜林论》 D、《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是( )

A、思想领导 B、经济领导 C、行政领导 D、政治领导 11、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C、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1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30

A、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暴力革命问题 1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三大改造 B、进行阶级斗争

C、发展生产力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D、僵化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 1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是( ) A、党政分开 B、进一步下放权力

C、政府机构改革 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6、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和法律,因而( ) A、党高于宪法和法律 B、党与宪法和法律平起平坐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党的活动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17、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首要条件是( )

A、消灭阶级差别 B、消灭城乡差别

C、科学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 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18、社会主义民主是( )

A、一种领导方式 B、一种工作方法 C、一种组织原则 D、一种国家制度 19、原始的民主制是( )

A、国家制度 B、国家形式 C、领导方式 D、氏族制度 20、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的个别现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B、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D、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归宿、落脚点; E、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 ) A、辩证法; B、唯物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 )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杠杆; C、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根源; D、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 E、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手段。

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 A、经济斗争; B、罢工斗争; C、政治斗争; D、思想斗争; E、武装起义。 5、无产阶级政党是( )

A、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C、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 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

31

E、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6、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C、发展进步势力,孤立中间势力,消灭顽固势力; D、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E、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7、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全体公民; E 、不问其政治态度如何。 8、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正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C、我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

A、爱祖国; B、爱人民; C、爱劳动; D、爱科学; E、爱社会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完全平等; C、互相尊重;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E、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B、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C、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D、处理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E、处理一切政党相互关系的准则。

12、无产阶级专政不同于历史上一切旧政权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体现全民意志;

C、把民主与法制相结合; D、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 E、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3、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 C、无产阶级越来越贫困; D、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E、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崇高理想。 1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过的( )

A、和平过度; B、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C、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D、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 E、计划经济。 15、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 )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B、工人运动中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潮; C、无政府主义思潮; D、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潮; E、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潮。

1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 B、混合经济;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