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此外,生产过程可分离为独立的运营阶段,距离对运输成本影响不大。
2、1.社会政治背景
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投资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对方社会文化特点。 2.结构状况
发达地区经济和技术结构易于使跨国投资企业与其联为一体,不发达地区则比较困难。若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联系较强,较难与当地建立供应联系;反之,主要从事生产链中部分经济活动的跨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与其它公司发生联系。 3.相对地位
跨国公司与投资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等,是决定两者关系的另一重要因素。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七章 一、 选择题
1、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概念的内涵有( ) A.空间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具有层次、等级之分。 B.既有同质区域又有集聚区域。 C.区域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D.区域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阶段所组成的生命周期 2、 下列选项属于区域经济结构范畴的有( )
A.产业结构 B.空间结构 C.要素结构 D.技术结构 3、 克拉克产业分类又称为( )
A.产业功能分类 B.四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4、 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 ) A.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 B.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C.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 D.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5、 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 )
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 B. 感应度系数 C. 影响力系数 D.生产率系数 6、 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选择区域的潜导产业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
A.世界进步的大趋势
B.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 C.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 D.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7、 下列关于霍夫曼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C.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 ,霍夫曼比例呈上升趋势 D.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8、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中,( )是最基本的力量。 A.集聚机制 B. 区位指向 C. 空间近邻效应 D.扩散机制 9、 对于城市职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13
A.基本职能主要是指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B.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是靠起所有的特殊职能 C.基本职能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根本 D.一般职能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职能
10、 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或程度的指标有( )
A.经济指标 B.环境指标 C.人口指标 D.用地指标 11、 关于农村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村工业化是解决区域中城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B.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
C.农村工业化不仅 是农村发展的变革,而且是全国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农村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决条件的
12、 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 A.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B.引导、改变消费需求 C.引发、促进制度创新 D.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二、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结构 2、产业(industry) 3、区域产业结构 4、主导产业 5、关联产业 6、潜导产业 7、区域空间结构 8、空间近邻效应 9、农村工业化 10、技术创新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2、如何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4、简要回答区域从哪些方面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作用。 5、简要回答农村工业化的导因。
6、技术创新如何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五、论述题
1、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试分析在区域产业结构严禁过程中,二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试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集聚与扩散机制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谈谈两者分别形成的原因,产生的效应及其两种机制之间的关系。 4、试分析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5、论述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竞争的压力 2、产出水平、平均成本
14
3、扩大经营范围 4、经济、战略
5、一体化扩张、多样化扩张、外部发展 6、接触扩散、等级扩散
7、市场进入、市场扩展、生产发展 三、名词解释
1、是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降低. 2、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4、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5、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6、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四、简答题
1、(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概念。
(2)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3)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2、步骤1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步骤2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步骤3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步骤4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步骤5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步骤6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1)首先,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产生种种经济活动。
(2)其次,区域空间结构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
(3)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4、(1)、区域范围的大小 (2)、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3)、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 (4)、区域内的人口条件 (5)、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
(6)、区域的政治、社会文化因素
15
5、(1)、农民自发、自主地发展非农产业。
(2)、外来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在农村投资,雇佣当地农民发展非农产业。
6、(1)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
(2)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五、论述题
1、(1)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
市场机制的缺陷(或市场失灵): (2)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作用方式:
2、(1)、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 (2)、产业结构演化原因:
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
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其国民收入的 相对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3、(1).集聚机制
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所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集聚能够产生集聚引力。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在集聚过程中,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等将不断地向优区位移动,于是就促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极或增长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集聚将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内部会产生中心与边缘的分化过程,产生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密集与稀疏现象,区域内部因此而出现空间差异和不平衡。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2)、扩散机制
原因:避免集聚不经济;
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 政府的政策作用。
(3)、二者的关系:首先,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集聚机制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从而遏制集聚的进一步进行。同样,扩散机制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限度也会产生扩散不经济,从而抑制扩散的继续进行。
4、(一) 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1)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 (2)城市是区域的流通中心。
(3)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