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1) 下载本文

精品

意义: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掌握出口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一国在进行创新、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时,都要把握时机,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微观竞争机制:在于企业内部的活力。中观竞争机制:企业转向产业、区域等范围。宏观竞争机制:4基本因素 :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辅助因素:机遇和政府。波特机制/钻石体系 第六章

幼稚产业保护轮 德国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

内容:求得生产力发展比财富本身重要;各国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不同(提出经济阶段论,保护贸易的基本依据);选择保护对象是有条件的,保护是有期限的(最高期限30年);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是关税 评价:进步性:发展了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理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段性和进步性,形成了贸易保护的完整理论体系。局限性:生产力概念庞杂;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缺乏科学性。 新重商主义 凯恩斯

内容:批评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提出贸易保护主张;支持保护关税制度。

评价:积极性: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代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是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规律性。局限性:只注意研究有效需求,强调刺激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而忽略解决供给问题的重要性;把贸易顺差看做国内投资,认为可以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事实上贸易顺差不同于国内投资;对外乘数效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资源稀缺会

welcome

精品

限制国民收入下一轮增长;忽视了对外贸易发挥乘数作用的条件。 “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内容:世界经济体系被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不平等性”三个特点;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外围国为实现工业化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评价:进步性:从理论与实践上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丰富国贸理论宝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局限性: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原因的解释不全面,没有从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从初级产品的角度进行考虑(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等)。 第七章

自由贸易政策: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和限制,也不给予补贴和优惠,允许货物和服务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的一种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各种补贴和优惠以鼓励出口的一种政策。 第八章

关税:当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特点: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是一种间接税,税收主体是本国的进出口商,税收客体是进出口商品。 作用: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保护国内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国内市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进口附加税:进口国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在征收进口关税的同时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关税的种类: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和反倾销

welcome

精品

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普惠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优惠税率。它在最惠国税率的基础上实行减税或免税。 特点:非互惠税率。基本目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收益,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三项基本原则:普遍性,非歧视性,非互惠性

最低限额:税率比最惠国税率低,按最惠国税率的一定百分比征收 关税的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

名义保护率也叫名义关税率,它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和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关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愈高。 有效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第九章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灵活性

绝对配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规定一定数额的进口配额,对于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于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进口许可证制指国家为管制对外贸易,规定某些进口商品必须事先领取进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welcome

精品

自动出口限制: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 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国家以维护国家、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为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差异而形成的贸易壁垒。

构成: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信息技术壁垒(书上分类标准)

特点: 广泛性、合理性、灵活性、隐蔽性、复杂性、有效性

环境贸易壁垒特点:合法性和隐蔽性、歧视性和不公正性、广泛性和关联性、时效性和发展性 构成(形式):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标准、自愿性原则-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绿色补贴制度、绿色包装制度 第十章

促进出口措施:出口信贷:指发达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

分类: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就是此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因而起到促进商品出口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约束性贷款。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 特点:1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2属于中长期贷款,期限为5到8年,最长10年;

3出口信贷与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以减少或避免信贷风险; 4贷款偿还均为分期偿还,一般规定半年还本付息一次,还款期限有长有短。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