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1) 下载本文

精品

第一章

国贸: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量:指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以基期价格作参照,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动。

国际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贸易条件: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交换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它用贸易条件指数反应。三种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分单项,双项)

当TOT>1贸易条件改善;当TOT<1贸易条件恶化;当TOT=1不变。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出口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反映GDP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进口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反映国内市场的供给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国内市场上外国产品的相对竞争力。 影响因素:国内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加工贸易层次,汇率水平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它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示各洲、各国或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补偿贸易:对解决买房的资金暂时不足和帮助卖方推销商品均有一定作用。

welcome

精品

国际贸易的分类:货物移动方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有第三国或地区参加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清偿工具:现汇贸易、易货贸易。 交易手段:单证贸易、无纸贸易。

第一章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自然条件C人口,生产规模与市场因素D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E上层建筑

静态利益: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侧重分析一国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消费方面的利益,体现的是直接贸易利益)表现方面:1国际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2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家交换为条件 动态利益:开展贸易后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诸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表现方面:A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产品需求,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B有利于促进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C可以增加资金积累,促进就业D可以刺激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E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的发展。 国际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题参与国际贸易的主动性和创新

welcome

精品

性,产业结构优化的代价和时间。 第三章

重商主义学说: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真正的源泉;主要通过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从而保证金银进口。早期:禁止金银出口,对外贸易应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晚期: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奖出限入外贸政策,保证外贸顺差

绝对优势理论: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条件下每一国只生产其中劳动效率较高、成本较便宜的产品,然后进行彼此交换,则对两国都是有利的。 评价:指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理论建立,肯定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局限性:不能解释国贸的全部。 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都要有某一商品的生产绝对成本低,只要各自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获利,即“两优取其最优,两略取其次略”。评价:积极性: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深刻的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为以后贸易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局限性:不能正确解释为什么在国际间不等量的劳动可以相交换;把国际分工看做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把世界看做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 第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主要用生产要素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流向。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分析基础 A要素凛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一般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依据要素的多寡,可将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

welcome

精品

资源贫乏的国家。 B要素价格: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主要内容:要素供给比列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雷步津斯基定理。

A商品价格存在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B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产品成本的差别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差异造成的。

评价:进步性:从两个方面深化了比较优势理论,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局限性:忽略需求,与现实情况不符;资源禀赋差异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诸多假设与现实不符。

列昂惕夫之谜①人力资本的差异,忽视了无形资本;②美国实施关税贸易保护政策; ③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特定的商品在劳动力丰裕的国家生产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生产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④需求偏好差异,成立的前提假设是贸易国双方的需求偏好是无差异的,因此消费结构也是相同的;⑤自然资源稀缺,只考虑了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忽略了自然资源;

评价: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对谜的解释深化了人们对要素禀赋的认识,出现了新要素贸易理论;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新要素理论: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源说、研究与开发要素说,信息要素说,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时,不但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要素,还要考虑技术、信息等要素,从而来确定商品的比较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该理论把市场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了起来,是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成熟阶段, 产品标准化阶段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