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9. 平衡功能的感觉系统组成和作用

感觉系统组成:躯体系统,视觉系统,前庭系统

躯体系统作用:皮肤感触、压力觉感受器向大脑皮质传递有关体重分布情况

和身体重心位置的信息,本体感受器想大脑皮质输入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的信息

视觉系统作用:通过视觉,能够看见某一物体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判断自

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知道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前庭系统作用:前、后、外三个半规管內壶腹嵴的运动位置感受器,感受头

部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角加(减)速度变化而引起的刺激

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静止时的地吸引力和

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引起的刺激。

10. 姿势与运动发育的规律

1. 动作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的方向和发育

2. 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3.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的发育 4. 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放下手中的东西

5. 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到坐下 6. 先学会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11. 姿势维持期的两大特征 生理性弯曲、原始反射

12. 要完成翻身运动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头向一侧或左右回旋,受非对称性反应的影响,呈非对称性的伸展模式

13. 要完成四爬(膝手爬)动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胸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的交替运动

14. 立位姿势发育时间点 5~6个月立位条跳跃 7~8个月扶站阶段 9个月,抓站阶段 10个月,独站阶段

15. 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 有两脚分开大足距发展到两脚并拢小足距 2. 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

3. 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 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 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 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 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 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16. 粗大运动发育里程碑

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

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步行姿势运动发育

17. 由卧位向坐位转换的运动模式(正常模式和异常模式)

18. 影响运动发育最常见的原因 中枢性运动功能调控障碍 19. 运动发育的异常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 原始反射亢进或残存

2. 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3. 肌力和肌张力异常

4. 运动不规律,不协调或不自主运动 5. 病理反射出现

20. 小儿脑瘫实施早期康复的理论依据

婴幼儿处于脑发育的关键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其可塑性最强,是学习运动模式等最具有潜力的时期,具备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通过一定方法使患儿学习到正确的模式,促进未成熟性到成熟性发展,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固定和发展,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21. 脑瘫患儿姿势与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 运动发育延迟的同时伴有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 2. 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 3. 固定的运动模式 4. 抗重力运动困难

5. 做分离运动困难的整体运动模式 6. 发育不均衡 7. 肌张力不均衡

8. 原始反射残存,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9. 感觉运动发育落后,“感觉”过敏而导致运动失调 10.联合反应和代偿性运动

22. 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方的表现形式

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升高,表现为“折刀式” 不自主运动型脑瘫患儿表现为肌张力的动摇性变化,静止时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时增高

强直型脑瘫表现为“铅管状”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型脑瘫肌张力多不增高或可能降低

23. 围巾征

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第四章 《精细运动发育》

1.手的基本动作包括什么?精细抓握包括哪些? (P67) 基本动作: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

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

抓握动作: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力性抓握包括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 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

2.抓握运动发育的规律? (P68)

①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3个月左右,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左右,婴儿注意到手的存在且能随意张开,开始出现随意抓握动作,标志手动作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主要表现: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抓握动作过程中的手眼逐渐协调。

②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3个月)→全手掌抓握(五个月)→(前臂旋转运动功能发育)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拇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

以动态三指捏为例,当尺侧三指弯曲形成稳定点后,就能精确控制桡侧手指运动。也就是说手的动作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

③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即抓握手向抓捏手发育阶段。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即拇指向下或在与手背平行的高度弯曲取物的模式,在上肢动作未分化阶段,婴儿往往采取此种模式抓握。 生后7个月开始,随着稳定点由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移动,使得手指能够捏住物体。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第二,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 ④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人类首先学会抓握运动,然后逐渐学会张开手放开物体。

3.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什么时候? (P68) 大约3个月

4.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倒手运动出现在生后?全收握笔、自发乱画的时间?)

倒手运动出现在出生后7个月

全收握笔、自发乱画的时间:15个月

5.视觉发育包括哪些内容?分为哪几个阶段?

视觉发育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等,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 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② 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③ 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6.眼球的运动控制发育顺序?

首先是水平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最后是斜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7.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 ① 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

② 2月龄的婴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 ③ 婴儿视力的强制性注意(3~6个月)。

④ 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 ⑤ 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 ⑥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8.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六岁 9.3个月小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 180°

10.简述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 (P83) ①躯干及骨盆不稳定导致身体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不能保持稳定。

②躯干、上肢、手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影响伸手、抓握、释放以及精细 运动功能的发育。

③伴随整体异常姿势或上肢受累,手可能呈握拳或半握拳。 ④ 由于平衡功能不佳,需使用单手或双手支撑体重。 ⑤ 手功能保持在较低水平。 ⑥ 释放动作不成熟或异常。

11.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哪些表现? (P84)

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弯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12.婴幼儿视觉功能评定方法? (P87)

婴儿期视觉功能评定方法非常有限。评定开始时,可以 首先 观察婴儿如何看周围环境、 是否与父母有视觉 交流,然后评定运动功能、注视、追视、辐辏功能、双眼同视功能、视野检查、视力检查。

① 单眼遮盖试验 用于辨别单眼视力情况。当被遮盖的眼视力弱或失明时,患儿不会出现反抗;当被遮盖的眼没有问题时,患儿会躁动不安,出现反抗动作。重复数次,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② 光觉反应 出生时就有光觉反应,强光可引起闭目、皱眉;2个月时对光觉反应已很强。如果对强光照射无反应,说明其视觉功能可能存在严重的障碍。 ③ 注视和追视 婴儿出生后的第2个月就能协调地注视物体,并在一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