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下载本文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1)在20℃时,A、B两个烧杯装了100克水,分别取30克和40克氯化钠溶于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则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 ________(填字母)。图B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若要从氯化钠溶液中结晶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用什么方法?________

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8分) (共7题;共48分)

24. (10.0分)配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如果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所用硝酸钾药品不纯________;②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________。

25. (4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 10 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 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________。

第 9 页 共 19 页

26. (6分)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因素 温度/℃ 加入溶剂种类 加入溶济质量/克 加入固体种类 加入固体质量/克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________来比较的。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7. (8分)了解到钠与水会生成 NaOH 和 H2 并放出大量热。爱思考的小明和老师交流: 钠既能和水反应又能和酸反应,那么当它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反应速度应该差不多。老师带小明到实验室,他们取来等质量且形状一样的钠 8 块,分别放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水中,实验结果如下表: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0 0.18 0.36 1.8 3.6 5.5 11 22 反应时间(s) 20 18 13 11 21 37 65 114 20 水 20 硝酸钾 10 第1 组 20 酒精 20 硝酸钾 10 20 水 10 硝酸钾 10 第2 组 (1)分析数据可得出________的结论;这个结果让小明很疑惑,尤其是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达到 22%时反应速度明显减慢且出现了少量白色固体。这个白色固体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老师告诉小明,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却不如钠剧烈,钙与稀硫酸的反应更慢,Ca(OH)2 和 CaSO4 的溶解度比较小,无法及时溶解的生成物会覆盖在反应物表面阻碍反应。小明有所感悟,他去查阅 NaOH 和 NaCl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NaOH溶解度(克) NaCl溶解度(克) 30 119 36.3 40 129 36.6 50 145 37 (2)你认为小明不查阅常温下的溶解度是因为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9 页

(3)对比 NaOH 和 NaCl 的溶解度,在老师协助下小明知道白色固体是 NaCl,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达到 22%时反应速度明显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

28. (8.0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是我市初中学生科学实验的考查内容之一。请你仔细阅读并结合平时实验的实际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下述仪器组合有 (填字母编号)。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④⑤

(2)配制(1)中食盐溶液需要进行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①通过计算,配制上述食盐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5g,水85mL

②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把固体氯化钠直接放在左盘上称量,然后倒人烧杯中 ③用量筒量取85mL水,倒人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操作失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3)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29. (4分)小丽在研究气体压强时,得到了如下有关数据。 表一 p(×105Pa) 2.4 1.2 0.8 0.6 第 11 页 共 19 页

V(×10-5m3) 表二 T(℃) p(×103Pa) 1 2 3 4 0 100 25 110 50 120 75 130 (1)表一是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由数据可以得出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是:温度不变时________。

(2)表二是探究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由数据可以得出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请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个应用这一规律的实例:________。

30. (8.0分)“吹泡泡”是一种很流行的儿童很喜欢玩的游戏。七(6)班的亮亮同学自制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看着自己吹出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水晶般美妙的的泡泡,特别开心。可是他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结合实验记录表,该同学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 (2)于是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 管子直径(mm) 泡产生的情况 肥皂液 3 容易 5 较易 10 较难 20 难 50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一种)________

四、 解答题(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4 (共5题;共46分)

31. (8分)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

第 12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