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情况报告 下载本文

究奠定基础。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切实改变以往随机分案造成的投入大、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建立了以分类分案为主,随机分案为辅的分案机制,对所受理的民事案件,按照民事案由划分为合同类、损害赔偿类、劳动争议类等几大类,民一庭专门审理婚姻家庭和劳动人事争议案

件,民二庭专门审理医疗纠纷、人格权纠纷、合同纠纷,审判监督庭专门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等案件。同时,针对辖X机动车事故责任案件、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设立的专业的合议庭,专门审理该类案件。通过完善民事案件分案制度,减少了重复劳动,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

(二)抓学习,开展类型化专题研究,形成类型化研究成果。以分类分案为基础,以庭室为单位,成立了类型化研究小组,要求每个研究小组结合所在庭室审理案件的特点确定1到2个类型化研究课题,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法条和案例,形成一类案件的审理要点和裁判方法,在各庭室之间开展交流,并将研究的课题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最终形成类型化研究成果,指导法官提高审判质效。通过开展类型化研究,有力提升了法官的法律适用能力和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2013年以来,XX法院共有X篇案例被最高法院的相关刊物刊登,X篇论文获得了全国法院学术研讨会优秀奖。

(三)抓裁判文书质量,提高裁判文书说理水平,促进类型化研

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坚持以法官职业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司法能力培训和学习,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聘请法学专家或审判业务骨干就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新颁布的《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及司法解释、前沿法学理论、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等进行重点讲授和集中学习,提高民事法官审理新类型案件的能力。同时,广泛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庭审观摩、优秀(最差)法律文书评比、审判调研等,进一步提高民事法官司法能力。 三、打好“审”和“管”组合拳,力求管得严。

坚持审判与管理、监督并重,依托信息技术,对民事审判全流程实施信息化管理,保障了民事审判工作规范。

(一)抓流程管理。将民商事案件的审判流程细分为立案、应诉材料发放、首次开庭、庭审结束、文书制作与签发、结案、装订、归档等主要流程节点,并结合审判实践与审限规定,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要求,提示法官提高审判效率。同时,对于财产保全、管辖异议、公告送达、司法鉴定等影响审理期限的非必经流程,相应设置辅助流程节点,规定各节点的办理时限,对于因启动管辖异议、公告送达、司法鉴定程序而办理审限扣除手续的,审限扣除期间不计入主要流程节点的时限内,确保审判程序严谨。 (二)抓节点控制。将节点的控制与信息录入权限在审判组合内部进行划分,立案庭负责立案信息录入,承办法官负责审理信息的录入,庭长、分管院长负责文书审核与签发,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案件结案报结的审核,办公室负责案件归档的审核,改变以

往审判流程节点由法官一人掌控的模式。同时,实行重点节点系统自动预警和庭长与审管办两级催督办机制,某一流程节点即将超过规定时限,管理系统自动发出预警,超期信息除在法官个人系统中通过高亮方式提示外,还将同步通知庭长与审判管理办公室,庭长随时对本庭流程节点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审判管理办公室每周对全院流程节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将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督促超期案件尽快进入下一流程节点,避免案件超审限的情况发生。

(三)抓信息公开。开通了12368短信平台,将其与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