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单元教材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1 找规律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揭示新课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二次备课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巩固练习: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课堂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2 找规律练习课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二、新知探究 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新 课 标第 一 网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