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分笔记 下载本文

马斯洛说,实现第五层面的自我价值,容易心生空虚,丧失目标后无动力感。

中年危机,身体不如以前,有面对各方面的问题与压力,是一次重新整合,是第二次的青春期危机;与青春期危机不同的是,它是面对死亡的危机。

很多仪式是哀伤的仪式。如成人仪式是埋葬过去的童年。

3、精神分析要有作用,必须面对来访者的情感。

1?情感的两个部分:

一个是感受;

另一个是跟这个感受捆绑的认知。

2?情感分成三种:

抑郁、恐惧、焦虑。

抑 郁:糟糕的感觉+认知: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 恐 惧:糟糕的感觉+认知: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

(预期)焦虑:糟糕的感觉+认知:糟糕的事情将要发生。 如高考前的焦虑。

治疗:请描述下你的感觉/认知。

我有某种感觉,就是说不出来。这是把焦虑合理化了。

??体的疼痛,其实是人的各种情绪通过身体来表达。心通百通。

医院检查不出器质性的毛病,其实是有负面情绪在身上(流动)。

情绪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说恐惧情绪,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看见前面的危险深渊/坏蛋/动物,情绪(感觉)会让我们回避或积极面对。

两种情绪:

1?对情绪的过度反应;

2?我们对情绪的情绪。比如丘吉尔说,面对纳粹的进攻,我们的确恐惧,但是最糟糕的是对恐惧的恐惧。

所以,对自己哪怕糟糕的情绪的接受,就是我们人格成长的标志。

过早从糟糕的情绪出来,反而不好。因为它是一个正常的哀伤/悲痛过程,如果人为的阻止它,就相当于人转了急转弯,可能会导致我们内心的过度震荡,造成内伤。

该哭的时候,就让Ta哭;成长遇到打击时,就让Ta痛苦,亲友陪伴就好,最后说: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会带走一切悲伤。

弗洛伊德的《哀伤与抑郁》说:在我们面临重大丧失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哀伤,我们越能够充分的哀伤,我们就越不会得抑郁症。

哀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如果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情绪,反而可能会成为病理性哀伤。

哀伤的时间过长/过度,就需要心理治疗的干扰。可以通过仪式,让意识和潜意识停止哀伤。

??迫性的仪式行为是性行为的替代。

??全没有焦虑的所谓人本主义说的自我实现的人,他们的问题就是丧失了创造和生活的活力。

6曾奇峰的精分网络课程笔记6 《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古代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当你可以打几只兔子、养家时,一夜之间就是成人了,就可以结婚了。

工业社会之后,才有青少年的说法和学习。很多人,是被学习痛苦地虐待了十几年,被迫上学。

我们如何不被学习虐待?

学习中能够享受攻击性和性驱力的满足。

认同涉及到很多方面:

身体认同/性格认同/文化认同,等几十种

某单亲家庭(母亲带大)青春期的男孩长二百斤,也是一种性压抑,性别不认同,长了像女生生孩子需要贮备的脂肪,等于用一身脂肪告诉女生,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我没有骨胳、没有肌肉,我没办法保护你,你就不要来找我吧。

这个男孩的肥胖,既是力比多的压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

学习成绩倒数也是性压抑。因为一个男人要吸引女生的注意

女人会本能地寻找优秀的种子,在自己的身体

只和女生玩,也是一种性压抑

父母的冲突会直接变成孩子的内心冲突, 然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父母和祖父母的冲突也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冲突

夫妻的统一,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夫妻不一致同样可以制造和谐, 观点的冲突从来不会导致伤害, 导致伤害的是感情和情感的冲突

心理学与佛教本质上是一样的:有因必有果

人的一生都在被催眠

精神分析:我们理解过去,就是为了跟过去拜拜,超越过去对自己的限定,更多的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精神分析是研究非理性,却是最彻底的理性;

背叛就是成长:

一个人越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早年是怎么样限定他的,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

本讲小结:

1、强烈建议父母亲中立的对待孩子的所有表现,尽可能不加评论,不管什么评论,太多了都不好,都是一种限定。被评论就是被限定。

2、精神分析的目标:

是让这个人超越过去对自己的限定,过没有被过去限定的生活,更多的活在现在,享受当下。

我们如果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别被自己的希望伤害。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你就永远不会受到来自人际间的伤害了。

------曾奇峰

子阳:平常心是道。 对自己的付出,有预设心态:有回向当然好,没有回向也算是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或为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坦然接受现实。淡定,则从容

陷入谁对谁错,就已经掉进痛苦的漩涡,跳出问题看问题,内观我心,淡定从容",

把自己从原来的位置转身出来,才不会身陷迷局。世事有时是盲人摸象,只有全面、客观看问题,我们才会看见自己,积极前行???

精神分析实质在解读人性![微笑][微笑][微笑][微笑]曾奇峰:别被自己伤害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不可能给予别人真正的爱。自己是空的,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人。自以为的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爱别人超过爱自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勒索和绑架。证据是:得不到回馈,就会伤心愤懑。真正的爱没有回报的期待,所以不会伤心怨恨。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高尚的理由,很多时候自欺欺人。 保持与自己链接,是拥有高质量亲密关系的关键所在。假若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我们就会拼命与别人去链接,别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将远远胜于自己。对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会说\因为我爱你\但这种爱常是幻觉,是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的链接后,将爱人当成了自己,失去爱人意味着失去自己,所以我们会对爱人特别执着。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听到伤害和被伤害的事。那么一个人是怎么受到伤害的呢? 伤害有两种,肉体的,心灵的。

肉体的伤害归法院管,我们不去谈它。心灵的伤害,我认为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

比如我希望一个人喜欢我,但实际上他却对我不好,那我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 相应地,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那我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内心的宁静被打破的伤害。 更糟糕的是,这为下一次受到真正的伤害留下了隐患,因为这提升了我们对别人的希望。别人的态度是由别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证别人总对我好呢?

再比如,一个我不在乎的人,我对于他对我的态度没有任何希望,所以他无论怎么对我,都不会跟我的希望发生冲突,所以我绝不会受到他的伤害。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如果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也在某些方面伤害过别人,因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不可能总是象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古人说:宠辱不惊。那是把对别人的希望降低到最低点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呢?

7曾奇峰的精分网络课程笔记7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和宿命论有关系,是决定论

学不好外语(粤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过去; 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保持链接。并寻求过去的庇护。这表示我们还生活在过去中间。

??科书对移情的精准定义:过去在现在的重现。

??老师:移情,即转移关系。我们现在和别人打交道,只不过照搬了以前的关系的模式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