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下载本文

B、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D、霁云射矢明志,“贞元中”,“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E、将就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3、《张中丞传后叙》中,表现张巡的性格特征有( ) A、为国让贤 B、从容镇定 C、视死如归 D、忠贞刚烈 E、博闻强记

4、《张中丞传后叙》中,刻画南霁云性格的典型细节有( ) A、拔刀断一指 B、食爱妾之肉 C、就戮时不变色 D、射矢以明志 E、背诵《汉书》

5、《张中丞传后叙》中,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开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所用的比

喻有( )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C、“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5、士卒仅万人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9、其讲之精也。10、巡因一见问姓名。 .... 11、以此诟远。12、然尚恨有缺者。13、授之柄而处其下。 ...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5、不能通知二父志。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正气歌并序

一、填空题

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是 (朝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 2、文天祥所作《过零丁洋》诗中的两句“ , ”

是他爱国精神品格的写照。他在狱中也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人的高尚精神操守,孟子曾提出了( )的著名主张。 A、舍生而取义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D、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正气歌》中,作者列举十二个典型的事例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排比 C、顶真 D、夸张 三、多项选择题

1、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其中包括( ) A、正气与邪气对比

B、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对比 C、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

D、死亡威胁与自己的从容淡定对比 E、道义和利益对比

2、《正气歌》中作者所列举的典型人物有( )

A、张良 B、苏武 C、张巡 D、诸葛亮 E、董狐 四、简答题

1、《正气歌》是文天祥在怎样的处境之下创作的? 2、《正气歌》一诗中超强精神震撼力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张中丞传后叙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A 6、C 7、C 8、A 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B C E 4、A D 5、B D 三、解释带点的字词1、尤:责备 2、若:似乎 3 、将:带领 创:伤 4、 以:因为5、仅:近 6、颜色:神气、面容 7、信:真 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13、柄:权柄 14、延:请 15、通知:明白,了解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多的百万军队。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 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正气歌并序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南宋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三、多项选择题1、A B D 2、A B C D E

四、简答题

1、文天祥在囚禁中,求生不能,求逃不成的处境中,将要慷慨赴义的时候写下的,表明心志的作品。 2、《正气歌》诗是以精神震撼力见长的。这种力量的产生源于三个方面:

(1)面是立意高远,把个人的精神操守同天地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从开始的?下则为河

岳,上则为日星?到后面的?贯日月?、?天柱?、?地维?,赋予这一?正气?以最高的价值;

(2)采用强有力的排比手法,中间列举的十二位?典型?。作者一气灌注,产生沛然不可

阻挡的感觉。中间句式有所变化,更生跌宕慷慨的效果;

(3)采用对比手法。正气与邪气对比,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对比,死亡威胁与自己从容淡

定对比,在对比中凸现出正气的崇高与伟力。

第五单元 冰雪肝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答案 纪念傅雷\\答案

纪念傅雷

一、填空题

1、《纪念傅雷》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

2、傅雷是著名翻译家,主要译有罗曼·罗兰的《 》、巴尔扎克的 《 》 、 《 》等等。

二、单项选择题

1、《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

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史记》 3、《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序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4、傅雷的个性特点是( )

A、孤傲 B、深沉 C、狂放 D、刚直

5、作为一篇记叙文,《纪念傅雷》所采取的议论方式是( )

A、夹叙夹议 B、叙后评议 C、寓理于情 D、含而不露 6、《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7、傅雷刚直个性的社会品格是( )

A、报销知己,深谋远虑 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坚持真理,刚正不屈 D、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8、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 )

A、《 正气歌》 B、《张中丞传后叙》 C、《 徐霞客传》 D、《纪念傅雷》 E、《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四、简答题

1、傅雷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回忆的?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一九三九年??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

一九六一年??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一九六六年??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而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请回答: (1) 一九三九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 一九六一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3) 一九六六年的“怒”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

2、材料二: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年轻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积累之后,他才成为最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请回答:(1)傅雷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他的“崇高品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