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习题 下载本文

实习二 均数与标准差

一、判断题

1、对数正态分布资料最好计算几何均数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

2、不论数据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 3、理论上只有服从正态分布条件的变量的算术均数等于中位数。( )

4、少数几个数据比大部分数据大几百倍,一般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 5、数据按等比级数分组时,不管分布如何,都应该计算几何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 6、样本中位数不受样本中的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 ) 7、正态分布资料也可以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中心位置)。( )

8、理论上,对于正态分布资料,总体百分位数的P5~P95和??1.96?范围内都包含95%的变量值。( )

9、随机抽样就是指在抽样研究中不要主观挑选研究个体。( ) 10、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越大,则样本标准差越小。( ) 11、从同一总体随机抽取的两组数据中,平均数大的组标准差也大。( ) 二、选择题

1、中位数是表示变量值 ( )的指标.

A、平均水平 B、变化范围 C、频数分布 D、相互间差别大小 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长计算( )以表示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全距

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宜用( )表示其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以上三个都不对

inM?L?(??fL)计算中位数时,4、利用频数分布资料及公式 ( ) fm2A、要求组距相等 B、不要求组距相等

C、要求数据对称分布 D、要求组距呈对数正态分布

5、原始数据(x?0,M?0)同除以一个及不等于0又不等于1的常数后,( ) A、x不变,M变 B、x变,M不变 C、x和M都不变 D、x和M都变 6、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7、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8、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这种资料属于( )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9、上述资料可进一步转换为( )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10、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

A、总体中典型的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11、统计量( )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D、是根据总体中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E、是用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12、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

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

A、目标总体 B、研究总体 C、1份样本 D、1份随机样本 E、180万份样本 13、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 )而言。 A、180万儿童 B、每个儿童 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所有儿童 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14、计算样本标准差时用下列公式

22?x2?(?x2)/n?x2?(?x2)/(n?1)A、 B、 C、 ?x?(?x)/(n?1)n?1n?1n

(x?x)2x2?(?x2)/n?? D、 E、 nn

15、反映定量变量观察数据集中位置的指标是( )

A、标准差 B、标准误 C、频率 D、全距 E、均数 16、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 ) A、标准差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全距 E、百分位数 17、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

A、标准差越大 B、平均数越大 C、标准差、平均数都大 D、平均数小 E、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 18、原始数据同减去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 A、x不变,S变 B、x变,S不变 C、x和S都不变 D、x和S都变 19、分组资料计算百分位数( ) A、要求组距相等 B要求组距不相等 C、组距相等不相等都可以 D、要求组距为8-15 20、在x和S中( )

A、x会是负数S不会 B、S会是负数,x不会 C、两者都不会是负数 D、两者都会是负数 21、变异系数CV的数值( )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可大于1,也可小于1 D、一定比S小 2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是( )

A、0,1 B、1,0 C、0,0 D、1,1 E、0.5,1 2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μ越大 B、μ越小 C、σ越大 D、σ越小 E、μ越小且σ越小 24、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σ,( )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增大μ B、减小μ C、增大σ D、减小σ E、增大μ同时增大σ

实习三 正态分布和医学正常值范围的制定

一、是非题

1、对于偏态分布资料,μ±1.96σ范围内也包含了95%的变量值。( ) 2、正态分布曲线有无数个,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只有一个。( ) 3、用x?1.96s制定出正常范围后,不在这个范围的人一定是病人。( ) 4、正态分布曲线,σ越小,曲线越低平,σ越大,曲线越陡峭。( ) 5、制定人体血铅的医学正常值范围,应取双侧。( )

6、制定人体血铅的医学正常值范围,应用公式x?1.645s。( ) 7、制定大学生人群身高的医学正常值范围,应用公式x?1.96s。( )

二、选择题

1、原始数据同减去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

A、x不变,S变 B、x变,S不变 C、x和S都不变 D、x和S都变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是( )

A、0,1 B、1,0 C、0,0 D、1,1 E、0.5,1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σ,( )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μ越大 B、μ越小 C、σ越大 D、σ越小 E、μ越小且σ越小 4、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和σ,( )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增大μ B、减小μ C、增大σ D、减小σ E、增大μ同时增大σ 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 的范围是( ) A、-1.645~+1.645 B、-x~+1.282 C、-1.282~+1.282 D、-x~+1.645 E、2.326~+2.326

6、正态分布是以( )

A、t 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7、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μ到??1.96?的面积为( )

A、95% B、45% C、97.5% D、47.5% E、49.5% 8、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1到1.96的面积为( ) A、13.4% B、15.5% C、97.5% D、47.5% E、15.87% 9、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区间(1.96,+∞)所对应的面积是:( ) A、2.5% B、95.0% C、97.0% D、97.5% E、99.0% 10、用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特征的分布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E、任意分布 11、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47.5% E、49.5%

12、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1.4到1.4的面积为:

A、95% B、41.92% C、97.5% D、83.84% E、80.85% 13、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1.96?到?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47.5% E、49.5%

14、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到?+2.58?面积为:

A、99% B、45% C、99.5% D、47.5% E、49.5%

15、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2.58的面积为:

A、99% B、45% C、99.5% D、47.5% E、49.5%

16、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2.58到0的面积为:

A、99% B、45% C、99.5% D、47.5% E、49.5%

17、横轴上,正态曲线下从?-2.58? 到?的面积为: A、99% B、45% C、99.5% D、47.5% E、49.5%

18、正态分布有:

A、均数等于几何均数 B、均数等于中位数 C、几何均数等于中位数 D、均数等于几何均数等于中位数 E、均数、几何数、中位数均不相等

19、设x服从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作u?x???的标准化变换,则:

A、u服从正态分布,且均数不变 B、u服从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不变 C、u服从正态分布,且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变

D、u服从正态分布,但均数和标准差都改变 E、u不服从正态分布 20、对于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

A、?-?~? B、?-1.96?~?+1.96? C、0~?+1.96? D、-∞~?+1.96? E、?-2.58?~?+2.58?

21、某市500名10岁正常男孩中,有95%的人体重在 18~30kg范围内,由此可知此500名男孩体重的标准差等于:

A、2kg B、2.326kg C、6.122kg D、3.061kg E、6kg 22、对标准正态变量u有:

A、u≧1.96的概率是0.10 B、u≧1.96的概率是0.025 C、u≧1.96的概率是0.05 D、u≧1.96的概率是0.01 E、u≧1.96的概率是0.005

23、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抽样,样本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 A、x愈大,s愈小 B、 x愈大,s愈大

C、s愈大,x对各变量的代表性愈好 D、s愈小,x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E、s愈小,x与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大 二、计算题

1、某地101名30-49岁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结果如下(mmol/L),估计该地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值范围:

胆固醇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7.0

频数 1 8 9 23 25 17 9 7 2

2、某地7岁男童身高均数为100cm,标准差为5cm。问: (1)该地7岁男童中身高低于90㎝的人占多大比例? (2)该地7岁男童身高的95%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实习四 标准误和可信区间

一、是非题

1、?x表示总体均数标准误,sx表示样本均数的标准误。( ) 2、同一批计量资料的标准差不会比标准误大。( )

3、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均数的95%可信区间用x?t0.05,?sx表示。( )

4、即使变量x偏离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含量相当大,均数x也近似正态分布。( ) 5、用x?1.96s制定出正常范围后,不在这个范围的人一定是病人。( ) 6、一般情况下,t分布曲线比u分布曲线矮。( ) 二、选择题

1、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用 表示。

A、??1.96? B、??1.96?x C、x?t0.05,?sx D、x?1.96s

2、来自同一正态总体的两个样本中, 小的那个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可靠。 A、sx B、CV C、s D、t0.05,?sx

3、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9%的样本均数在 范围内。

A、x?2.58sx B、x?1.96sx C、??1.96?x D、??2.58?x 4、?x表示

A、总体均数的标准误 B、总体均数的离散度 C、变量值x的可靠程度 D、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5、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x??? 的可能性为5%。 A、1.96? B、1.96?x C、t0.05s D、t0.05,??x

6、从一个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的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B、总体均数不等于零 C、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D、样本均数不等于零 E、样本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 7、标准误?x是描述( )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某一个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8、标准误?x是表示( )

A、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的抽样误差 B、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之间的抽样误差 C、每一个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D、每一个含量为n的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9、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x?t0.05,vsx表示( )

A、总体中有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样本中有95%的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C、该区间内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是95% D、总体均数落在该区间内的可能性是95% 10、关于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A、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可信度1-?的大小 B、可信区间的精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上 C、99%可信区间比95%可信区间好

D、在可信度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样本例数可提高估计精度

三、分析计算题:

1、某市1979年调查20岁男学生225人的脉搏数(次/分),已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并求得均数为78.1,标准差为7.32,估计20岁男学生脉搏数的医学正常值范围和95%可信区间? 2、某地随机抽查120份黄莲中小檗(bo)碱含量(mg/100g)得平均数为4.38,标准差为0.18,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

(1)95%的黄莲样品中小檗碱含量在什么范围? (2)估计黄莲中小檗碱含量总体均数在什么范围? (3)有一份黄莲样品,小檗碱含量为4.80,你怎么评价? (4)小檗碱含量在4.0~4.4之间的样品,理论上占多大比例?

实习五 t检验

一、是非题

1、t检验是对两样本均数差别作统计检验的方法之一。

2、t检验的结果t=1.5,可认为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3、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小。

4、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检验样本均数和某个已知总体均数差别有无统计意义只能用t检验。 5、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作t检验后的结论是相同的。

6、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两组数据都与正态分布略有偏离,但样本含量都较大,因此仍可作t检验。

7、两组对数正态分布数据,每个数据都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后,再取对数作t检验,与不除以该常数时取对数作t检验的结论是一样的。 8、方差可以比标准差小。

9方差齐性检验中的F值是两个标准差之比。

10、t检验可用于同一批对象的身高与体重均数差别的统计检验。 二、选择题

1、对两样本均数差别作统计检验后,|t|?t0.05,?,统计学上可认为 。 A、两样本均数不相等 B、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意义 D、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意义

2、对两样本均数差别作统计检验后,|t|?t0.05,?,统计学上可认为 。

A、两样本均数相等 B、两总体均数相等

C、两样本均数不相等 D、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意义

3、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P值越小,则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相等 D、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4、两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同减去一个常数后,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t)检验, 。 A、统计结论不变 B、统计结论可能不同 C、t值变小 D、t值变大 5、两样本均数差别作t检验,要求数据分布近似正态,要求 。

A、两样本方差相等 B、两总体方差相等 C、两样本含量相等 D、样本含量不太小 6、 时,应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B、已知A药优于B药 C、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许多含量为n的样本,算得许多x和u值,u?(x??)/?x,理论上|u|≥u0.05的可能性P 。 A、=0.05 B、>0.05 C、<0.05 D、≥0.05

8、 时,在其他条件符合的前提下也可以直接做t检验。 A、两样本含量不相等 B、两总体方差不相等

C、两组数据单位不相同 D、两组数据都偏离正态分布 9、t检验中的Ⅰ型错误是 。

A、对的无效假设被拒绝 B、错的无效假设被接受 C、对的备择假设被拒绝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为了检验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用配对设计作配对t检验与非配对设计作成组t检验相比,平均起来前者 。 A、α更大 B、α更小

C、更容易检出实际存在的差别 D、不容易检出实际存在的差别 11、Ⅱ型错误是指( )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12、做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算的t>t0.05,(n1+n2-2)时,可以认为( ) A、反复随机抽样时,出现如此大的t值的可能性大于0.05 B、不拒绝H0,但判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5

C、拒绝H0,但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小于0.05 D、拒绝H0,但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等于0.05

13、配对t检验与成组t检验的区别在于 。

A、它更不容易获得“差别有显著性”的结论 B、它的计算方法更复杂 C、它的统计检验灵敏度更低 D、两者的实验设计是不同的 14、从某克山病区测得11例克山病患者与13健康人的血磷值,欲分析该地急性克山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磷值是否不同,可采用( )

A、配对设计的t检验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D、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15、若检验假设H0是正确的,但被拒绝了,则( )

A、所用的检验方法功效不高 B、所用的检验方法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太大 C、所用的检验方法第Ⅱ类错误的概率太大

D、检验结果是犯了第Ⅰ类错误 E、检验结果是犯了第Ⅱ类错误 三、计算分析题

1、电针引产成功者10例,测得电针引产前和电针引产后的皮质醇(ug/100ml)值如下,问电针对皮质醇的含量有无影响。(双侧t0.2,9=1.383,t0.1,9=1.833,t0.05,9=2.262,t0.01,9=3.250,t0.2,10=1.372,t0.1,10=1.812,t0.05,10=2.228,t0.01,10=3.169)(10分)

电针引产前后皮质醇含量

病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针前 57.0 60.0 51.0 65.0 15.0 35.0 60.0 26.5 19.5 55.0

电针后 22.5 66.0 105.0 112.0 29.0 55.0 35.0 13.6 14.5 28.0

2、为研究黄芪对细胞中RNA代谢的影响,在二倍体细胞(HF)培养上进行黄芪对3H-尿嘧啶核苷的渗入试验。试比较黄芪组与对照组两个均数的差别?(已知下列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双侧t0.05,22=2.074,t0.05,24=0.064,t0.05,13=2.160,t0.05,11=2.201,)

黄芪组:419.0 380.6 601.5 314.7 259.7 146.5 128.5 191.0 129.5 289.0 516.5 220.5 296.0

对照组: 417.0 349.0 507.5 437.7 848.0 323.5 589.0 206.5 230.5 235.0 763.5

实习六标准化法

实习七率的抽样误差与率的u检验

实习八卡方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IQ 得分 B.心率 C.住院天数 D.性别 E.胸围 2.分类资料统计分析中,Sp表示

A.总体率的标准误 B.样本率的标准误 C.总体中数据的变异度 D.总体率 E.样本率 3.关于率的标准误Sp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n成正比 B.与?成反比 C.值越大,说明率的抽样误差越小

D.指由于抽样造成的样本率与总体率之差 E.可用于总体率的区间估计与μ检验

4.样本率的标准误Sp的特点是

A.n越大,则Sp越大 B.p越大,则Sp越大 C.1-p越大,则Sp越大

D.np越大,则Sp越大 E.n越大,则Sp越小 5.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 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 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6.用正态近似法进行总体率的近似估计时,应满足

A.n足够大 B.p或(1-p)不太小 C.np或n(1-p)均大于5 D.以上均要求 E.以上均不要求 7.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中位数 8.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

A.构成比 B.相对比 C.定基比 D.环比 E.率

9.反映某事物现象实际发生严重程度的指标宜采用

A.年龄别发病构成比 B.年龄别发病率 C.性别发病比 D.发展速度环比 E.标化率 10.计算某地某年粗死亡率的分母不能用

A.年平均人口数 B.年中人口数 C.(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D.年中任意时刻人口数 E.该年7月1日零时人口数 11.粗死亡率这一指标的高低

A.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不大 B.受人口年龄构成影响大 C.能用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 D.可以精确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 E.可反映某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

12.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麻疹易感儿数 B.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患儿数 E.人群总数 13.构成比用来反映

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E.上述A与C都对

14.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

A.率 B.动态数列 C.相对比 D.构成比 E.集中趋势指标 15.定基比和环比属于

A.平均数 B.构成比 C.率 D.频率 E.相对比 16.相对数指标分析中,下列哪项正确

A .加权平均率属构成指标 B.相对比必须是同类指标之比 C.构成比反映某事物现象发生的强度 D.标化率不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实际水平

E.率可反映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

17.已知两组的各内部构成的百分比,若进行标化,可选用

A.直接法 B.间接法 C.A、B 均可 D.A、B 均不可 E.其他方法

18.标准化死亡比(SMR)属

A.构成比 B.定基比 C.相对比 D.比数比 E.环比 19.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阳转率的分母应为

A.麻疹患者人数 B.麻疹易感人数 C.获得麻疹终身免疫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20.经调查甲、乙两市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5/10万,按标准人群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市标化率为52/10万,乙市为40/10万。故可认为

A.甲市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市年轻 B.甲市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市老化

C.甲市冠心病诊断较乙市准确 D.乙市冠心病诊断较甲市准确 E.甲乙市冠心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1.欲比较两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 A.两厂该职业病的患病年龄构成相同 B.两厂工人数相同

C.两厂患病人数相同 D.两厂该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相同

E.两厂工人工种构成相同

22.某地1990年6月30日有男性人口13697600人,男性人口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8311人,其中冠心病死亡654人,计算该地男性人口冠心病死亡强度

A.654/13697600×100000/10万= 4.78/10万 B.654/18311×100% =3.57% C.18311/13697600×1000‰ = 1.34‰ D.654/13697600×100% = 0.00478%

E.资料不全,无法计算

23.用某新药治疗急性腹泻患者31例,一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认为 A.新药疗效好 B.该新药疗效一般 C.该新药只有近期疗效 D.此治疗例数少,可用可信区间推论治疗情况 E.无法说明该新药疗效是否

有意义

24.下列关于相对数表述正确的是

A.治疗2人治愈1人,其治愈率为50% B.构成比和率的作用是相同的 C.几个组的率可直接相加求平均率 D.内部构成比影响总率比较时要作率的标准 E.计算相对比时分子和分母必须性质相同 25.概括一定时期内HIV阳性率的增长速度,可选用

A.平均发展速度 B.定基比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环比

26.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A.把构成比作为相对比 B.把构成比作为率 C.把率作为相对比 D.把率作为构成比 E.把相对比作为构成比 27.经过标准化以后的率

A.可直接比较得出结论. B.需作假设检验后才能作结论

2?C.作t检验后下结论 D.可作u检验后作结论 E.可作检验后作

结论

28.对构成比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其合计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 B.其合计大于100% C.其合计小于100% D.其合计等于100% E.其动态变化可反映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改变 29.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

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

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 E.构成比之和必为 100% 30.相对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一定要小于100% B.一定大于100% C.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100% D.各相对比的和为100% E.以上都正确 31.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频数 32.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

A.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化死亡率 B.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 C.各年龄组标准人口数或各年龄组标准死亡率

D.各年龄组标准预期死亡人口数 E.各年龄组标准分配死亡率 33.关于率的标准化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标准化率也称调整率 B.率的标准化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计算 C.率的标准化可按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法 D.标准化率要高于实际率 E.标准化率常用于反映总率间相互对比的水平 34.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是

A.使计算的结果相同 B.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 C.减少第一类错误 D.减少第二类错误 E.减少抽样误差 35.比较两个率时,不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的情况有

A.内部构成不同 B.内部构成相同 C.未知各年龄别人口数 D.缺乏各年龄别死亡人数 E.不易寻找标准人口构成

36.甲县肺癌粗死亡率比乙县高,标准化后甲县肺癌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是

A.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高 B.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低 C.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差 D.甲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大

E.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小 37.SMR表示

A.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B.标准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 C.被标准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 D.被标准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 E.标准组与被标准组预期死亡数之比

38.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0.05,则

A.两样本率相差很大 B.两总体率相差很大 C.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 D.两总体率相差有统计意义 E.其中一个样本率和总体率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2??39.设某四格表资料用检验的基本公式算得统计量为1,用专用公式得统2?计量为2,则

222222??????A.1=2 B.1>2 C.1<2 2222????D.1比2准确 E.1不如2准确

40.四格表资料中的实际数与理论数分别用A与T表示,其基本公式与专用公

2?式求的条件为

A.A≥5 B.T≥5 C.A≥5且T≥5 D.A≥5且n≥40 E.T≥5且n≥40

2?41.四格表资料的检验应使用校正公式而未使用时,会导致

222???A.增大,P值减小 B.减小,P值也减小 C.增大,P值也

增大

2?D.减小,P值增大 E.视数据不同而异 2?42.检验应用范围不包括

A.两个或多个率的差别 B.两个或多个构成比的差别 C.小样本配对设计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 D.两种属性间的相关分析 E.检验频数分布的似合优度

2?43.四格表检验的自由度为1,是因为四格表的四个理论频数

A.受一个独立条件限制 B.受二个独立条件限制 C.受三个独立条件限制

D.受四个独立条件限制 E.不受任何限制

2?44.四格表检验的校正公式应用条件为

A.n>40且T>5 B.n<40且T>5 C.n>40且1<T<5 D.n<40且1<T<5 E.n>40且T<1

45.下面关于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一项调查显示某地省级医院的肺癌病死率高于基层医院,则可以认为前者的医疗水平不如后者

B. 调查 100 名“皮痒”病人, 发现他们中98%的人常用某品牌蚊香, 据此可认为这种蚊香很有可能是引起“皮痒”的原因

C. 若某地老年人的比重比标准人口的老年人比重大, 则该地标准化后的死亡率比原来的粗死亡率高

D. 某区一年内死亡200人, 其中10人因肺癌死亡, 则该地当年肺癌死亡率为5%

E. 发病率是一种“率”指标, 反映了发病的机会大小 46.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比较两个率有无差别的无效假设为

A.u1=u2 B.?1 =?2 C.u1≠u2 D.?1≠?2 E.b=c

2?47.R×C列联表检验的自由度为

A.R-1 B.C-1 C.R+C-1 D.R×C-1 E.(R-1)(C-1)

22??48.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0.01,2,可以为

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

C.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 D.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三个总体率中有两个不同

49.两个样本率判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

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 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 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2?50.行×列表检验应注意

A.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则要用校正公式 B.任一格实际数小于5则要用校正公式 C.任一格理论数小于5则将相应组合并

D.任一格实际数小于5则将相应组合并 E.以上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使用相对数时应注意

A.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 B.不要把构成比作率分析 C.比较率的差别要注意可比性 D.各相对数的指标不能大于100% E.样本率不能直接相加求总率 2. 关于率的标准化,正确的是

A.直接法标化率实质上是年龄别死亡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标准人口的年龄别人口数

B.粗死亡率实质上是年龄别死亡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所考察地区的年龄别人口数 C.若所考察地区与标准人口的年龄别人口构成

D.比较两地的胃癌死亡率,如果两地的年龄别人口构成相同,则不必进行标化

E.比较两地的胃癌死亡率,标准人口的选取不影响标化的结果

3.一次腹泻的爆发调查表明:发病者中有90%在甲饭馆就餐,有10%在乙饭馆就餐,则错误的是

A.可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

B.经过作率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若结论是拒绝H0,则可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 C. 90%与10%都是粗发病率,要进行比较,需先进行标准化 D.还不能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需进一步调查分别在两饭馆就餐的人数 E.90%与 10%都是比率,分别反映了在甲、乙饭馆就餐者发病的可能性大小 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广东省甲乙两地的钩虫感染率, 但甲地人口女多于男, 而乙地人口男多于女,欲作总的比较,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2?A.分性别进行比较 B.对调查得到的两地钩虫感染率进行检

C.不具可比性,无法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作比较 E.以上都不对

5.以下哪些是卡方检验的用途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之间有无差别

B.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D.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6.作等级资料行×列表的卡方检验,若理论数小于 5 的格子数多于 1/5总格子数,则正确的做法是

A. 改做秩和检验,不做卡方检验 B. 改做 u检验 C. 加大样本后再作分析

D. 作合理的合并后再作分析 E. 改做t检验。 7.关于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正确的是

A.不能用于四格表资料的分析 B.只能用于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C.可用于交叉分类资料两种属性间关联性分析

D.对多个样本率作比较若拒绝 H0,表明任两个总体率不相等 E.能用于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8.关于卡方检验,正确的是

A.可用于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B.可用于四格表资料的假设检验 C.可用于行×列表资料的假设检验 D.用于比较两个几何均数的假设检验

E.可用于两类构成比比较的假设检验

三、名词解释

1.标准误 2.可信区间 3.率 4.构成比 5.相对比 6.标准化率 7.标化死亡比 8. 动态数列

四、问答题

1.请说明频率型指标与强度型指标的主要区别? 2.请比较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不同? 3.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4.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事项?

5.解释在何种情况下应选用率的直接标化法,何种情况选用间接标化法? 6.简述相对数标准化的基本思想。 7.应用标准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8.卡方检验的用途有哪些?

2?9.四格表资料检验的条件有哪些?

10.某病的发病率对全国人口来说是8.72%,现在某县回顾一年,抽样调查了 120 人,有16人发病,如果要考察该县的发病率是否高于全国,请问可不可以对该

2?份资料作检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

五、计算分析题

1.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一般为1%,某院观察了当地1000名新生儿,发现有5例染色体异常,问该地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是否低于一般? 2.现用某种新药治疗患者400例,治愈369例,同时用传统药物治疗同类患者500例,477例治愈。试问两种药物的治愈率是否相同?

3.1980年甲乙两院的病死率如下表,可否认为甲院的总病死率高于乙院?为什么?应如何计算?(说明方法即可,不要求计算结果)

某市甲乙两院病死率比较 甲院 乙院

科 别 病人数 死亡数 病死率(%) 病人数 死亡数 病死率(%)

内 科 1500 180 12.0 500 80 16.0 外 科 500 20 4.0 1500 90 6.0 其他科 500 30 6.0 500 40 8.0 合 计 2500 230 9.2 2500 210 8.4

4.某院对两个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抽样检查两室某项化验的阳性率,结果如下,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

室别 甲室 乙室 合计

检查人数 33 38 71

阳性人数

7 2 9

5.某院用莨菪类药物治疗癫痫病人100例,87例有效;同时用常规抗癫痫药治疗120例,88例有效,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并写出统计报告。

6.用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例,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并写出统计报告。

7.有202份住院患者痰标本,每份分别用荧光法和浮游集菌法检查抗酸杆菌,结果如下表,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

荧光法

+

+ - 合计

49 21 70

- 25 107 132

74 128 202

浮游集菌法

合计

8.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小白鼠, 第一种剂量照射25只, 在照射后14天内死亡14只; 第二种剂量照射18只, 同时期内死亡5只。 判断这两种剂量对小白鼠的致死作用是否相同。

9.下表四种药物治疗精神抑郁症的疗效,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

病例数

疗效

安慰剂

改善 未改善

8 22

A药 12 18

B药 21 9

C药 15 15

10.某院收治了470例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患者,疗效如下表,请对此资料作统计分析并写出统计报告。

组 别

治疗数

有效数

复方琥珀组 安 定 组 脑 复 康组

320 100 50

统计图表习题

297 45 22

一、是非题

1.表内暂缺数字或无数字分别以“—”、“…”表示。 ( ) 2.统计表的纵、横标目分别说明主语和谓语。 ( ) 3.直条图、直方图的原点必须为零。 ( ) 4.百分条图用于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 ) 5.普通线图的线条可以为光滑曲线。 ( )

二、最佳选择题

1.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 。

A.统计表不用竖线和斜线分隔纵标目和数据 B.统计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 C.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 D.统计表中的数字按小数点位次对齐

E.用横标目和纵标目说明数字的意义和单位

2.关于统计表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 A.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B.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标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C.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不宜有斜线和竖线 D.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E.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3.关于统计图的制作 。

A.统计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上方 B.线图中的线条越多越好 C.直条图的纵轴必须从零开始

D.直方图的组距不必相等 E.半对数线图的原点可以为零 4.半对数线图 。

A.纵横轴都必须为对数尺度 B.必须以纵轴为对数尺度,横轴为算术尺度

C.必须以横轴为对数尺度,纵轴为算术尺度 D.纵横轴之一为对数尺度,另一为算术尺度

E.以对数的1/2值作纵横轴尺度 5.半对数线图 。

A.纵轴为算术尺度,横轴为对数尺度 B.通过绝对差值而不是相对比来反映事物发展速度

C.纵坐标各单元等距,同一单元内也等距 D.纵坐标原点为零 E.当事物数量相差悬殊时,比普通线图更适宜比较事物的发展速度

6.欲比较两地30年来肺癌和胃癌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最好选用 。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E.圆图

7.比较某地某病不同证型在不同性别间的构成,可用 。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E.圆图

8.描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酶浓度(X)与凝血时间(Y)的关系,宜绘制 。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普通线图 E.圆图 9.下列哪种统计图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 。

A.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 B.条图、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C.条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D.半对数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E.线图、半对数线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10.下列哪些统计图适用于计数资料 。

A.条图、直方图 B.线图、半对数线图 C.直条图、百分条图 D.散点图、线图 E.百分条图、直方图 11.直方图可用于 。

A.2008年5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B.10个年龄组某病患病率比较 C.体质和某病患病率的关系分析 D.描述健康产妇血红蛋白含量分布 E.描述门诊病例慢性病的构成

12.观察某种慢性病死因造成死亡的比重,宜选择的图形为 。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圆 图 D.普通线图 E.散点图

13.比较中药治疗组与标准药治疗组的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的关系,宜选择的图形为 。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圆 图 D.普通线图 E.箱式图 14.描述某年某地Ⅱ型糖尿病患病的年龄分布,可用 。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E.圆 图 15.描述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

A.线图、直条图 B.多边图、线图 C.圆图、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构成条图 E.直方图、圆图

三、计算分析题

1.某医院对39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查,建立如表2-1的数据文件,试分析高血压不同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试绘制统计图。

表2-1 高血压不同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证型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 合计

调查人数 92 199 86 20 397

吸烟

例数 31 50 33 6 120

吸烟比例(%)

33.70 25.13 38.37 30.00

30.23

中度以上饮酒 例数 13 29 19 2 63

饮酒比例(%)

14.13 14.57 22.09 10.00 15.87

2.某体检中心对某地区学生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如下,并建立如表2-2的数据文件,试绘制线图比较不同性别和年级组近视率的变化情况。

表2-2 不同性别和年级组近视率的变化情况(%)

年级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男生 女生 3.9 10.5 35.5 70.4

5.4 13.2 46.7 80.0

3.2007年某医院对39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型的判定,结果如下表,并建立如表2-3的数据文件。请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

表2-3 高血压患者的证型构成

证型 肝火亢盛 阴虚阳亢 痰湿壅盛 阴阳两虚 合计

病例数 92 199 86 20 397

百分构成%

23.2 50.1 21.7 5.0 100.0

4.某医生统计445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结果如下表,并建立如表2-4的数据文件。请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表2-4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 例数

10~ 1

20~ 7

30~ 41

40~ 90

50~ 166

60~ 103

70~ 31

≥80 6

合计 445

5.某研究欲研究中药对高脂饮食大鼠的降血脂作用,选用40只大鼠,按照体重大小随机分成4组,用药45天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含量(mmol/L),资料如下表,并建立如表2-5的数据文件。试绘制箱式图(观测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和误差条图。

表2-5 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mmol/L)

组别 正常组 模型组 中药A组 中药B组

1 1.64 2.74 1.75 2.14

2 1.53 2.44 1.60 2.44

3 1.58 2.41 1.83 2.19

4 1.40 2.67 1.77 2.28

5 1.60 1.99 1.98 2.39

6 1.34 2.37 1.58 2.12

7 1.50 2.89 2.04 2.28

8 1.46 2.54 1.84 2.33

6.某体检中心对40名60~70月龄的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和胸围的测量,结果如下表2-6,并建立如表2-6的数据文件。试绘制体重与身高、体重与胸围的散点图。

表2-6 40名60~70月龄儿童的体重(kg)、身高(cm)和胸围(cm)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性别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月龄 75 77 75 76 80 61 66 69 63 69 69 63 60 61 66 体重 20.9 21.0 22.8 21.5 17.9 19.5 16.7 17.4 17.8 15.9 15.6 15.3 15.2 16.4 16.0 身高 115.3 120.4 114.0 119.9 113.8 111.1 105.8 109.5 109.2 107.0 104.6 108.2 105.0 107.5 108.8 胸围 53.0 53.0 58.5 51.0 52.5 56.5 51.0 53.0 53.0 51.0 52.5 50.5 50.0 52.0 50.5 编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性别 月龄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64 77 66 64 60 68 63 65 64 66 65 65 64 65 66 体重 17.6 20.8 18.8 17.5 18.2 18.3 17.7 17.3 19.2 17.5 15.0 19.5 18.3 24.4 21.8 身高 109.2 117.5 109.4 107.6 109.3 100.7 109.0 110.3 105.2 109.5 100.6 109.3 109.2 116.2 120.5 胸围 50.0 55.5 55.0 52.0 53.0 53.5 52.0 53.5 49.5 51.5 49.0 54.0 55.0 60.0 57.0 实习三 一、FTFFFFT

二、BACAA EDAAC DDDEE EEBDBB DBD 实习四 一、FFFTFT 二、CAADB AEDDC 实习五

一、TFFFT TTTFF 二、BBDAB AAAAC DCDCD 统计图表 一、 FFTFF

二、 CBCBE DECCC DC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