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简答论述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中国建筑史 简答论述题汇校

(上)

1

0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独特的单体造型

3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变化多样的装修与与装饰 5写意的山水园景 ##木构架建筑的分类:

(1)穿斗式建筑:用穿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在柱头搭接檩条,将一榀榀的房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房架。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材料少,柱子密集,只适用室内空间较小的建筑。

(2)抬梁式建筑:柱子上搭粱,在梁端搁置檩条,再在梁上支撑短柱,短柱上再搭短梁,如此层叠,梁总数3-5根。特点:抬梁式木构架,用材料较大,柱子少,采用跨度较大的梁,能满足有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 木构架建筑特点

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

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阔s =16。6d=一丈,③柱高h=12。5d。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

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

五、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榀与榀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怕火,怕水。 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势 ?. 取材方便;

?.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 抗震性能好; ?. 施工速度快; ?. 便于维修、搬迁;

?.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取材方便;

?.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 抗震性能好; ?. 施工速度快; ?. 便于维修、搬迁;

?.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不足:?. 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 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 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 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1取材方便:我国是一个山地国家,在古代树木茂密,木材资源丰富。

○2适应性强:木构架建筑的主体是由柱、梁、枋、檁等构件组成,墙不承重,因此房屋内部可以自由的划分空间,满足不同的需要。门窗也可以随意开设。

○3有较强的抗震性:我国木架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榫卯结构有一定的伸缩、延展性,起到了很好的减震作用。

○4施工速度快:木材本身很容易加工,重量轻。在宋代木构件样式定型化,可以单独加工好建筑构件,再进行组装,这样极大的加快了

2

施工速度。欧洲的石质建筑往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在中国同等规模的建筑只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年就能建好,明成祖建故宫建筑群和十座王府仅用了15年。

○5便于维修搬迁:榫卯结构有可拆卸,可替换构建的特点,因此维修和搬迁很方便。如山西永济县的永乐宫,在近代被整体搬迁到芮城县。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木架建筑有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坏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木材数量由于人口增加,需求量大,木材越来越少。到了宋代,建造宫殿所需要的大料已经紧缺,因此在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大材不能小用,长料不能短用。

○2木架建筑用一遭受火灾、蚁灾,木材自身受潮也会腐朽。 ○3木架建筑的空间限制大。 ##中国单体建筑的特点:

简明、真实、有机。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以“间”组成整栋建筑物。间:相邻两榀房架之间的空间。真实:建筑的结构真实地显示,一般建筑物都毫不保留地将梁、柱、斗拱等木构件。有机:指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需要自由地分隔;室内外空间通透,并且易于环境融为一体。其他: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①突出内向型的布局。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精神功能上,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 ②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建筑成了空间的界面,突出空间美。 ③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④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我们把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等,它们不同于板门,隔扇门等装修的门,是唯一朝外的因子,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 ⑤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 ⑥有利于快速施工。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展开有哪些形式(赵导P170)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级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共有三种形式:

①十字轴对称,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②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③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渡、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综述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单体平面和组群布局的构成形态和主要特点。

1. 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形式分为正式和杂式:正式:凡是平面的投影形状为矩形的,都为正式建筑

杂式:凡是平面的投影形状不为矩形的,都为杂式建筑。杂式平面常见的有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形、扇形、套圆、套方 2. 组群的布局形式分为纵列式、横列式、散点式、庭院式

纵列式: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通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多用于陵墓前的引道,人流导向明显,可设置“抑”“明”。

横列式:沿着一条横向的轴线,布置一排建筑。适合作商业街,适合沿江、沿街、沿等高线布置。

散点式:建筑为满足顺势、顺风、组景、风水的要求,看似随意的布置。其为不随意,富有天趣,常用于亭、塔。

庭院式:应用最多、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群布置形式。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有多方面功能:1) 空间聚合功能2)气候调节功能3)防护戒卫功能:防盗防火 4)场所调适功能 5) 伦理礼教功能 6)审美怡乐功能。

构成形制分为廊院式、合院式。组合形式分为对称平面组合、半对称的平面组合、不对称平面组合。 简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一般特征:(赵导P170)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三种,即殿堂、亭和廊。而其形态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屋顶大多是定型的样式,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得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屋面曲线、正脊曲线、檐口曲线及翼角曲线等。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样式;上下、左右、前后形

3

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空间特征(《中外建筑史(笔记)》P30) ⒈平面:单体特征是骨架结构。

①中国古代爱木材的天然尺度限制,梁多跨,梁由柱支撑,形成术网结构;②木柱依木材纹理,受压合理; ③因由柱梁承重,墙仅围合作用,增加刚度,所以有“墙倒屋不塌”; ④进深方向常相等,因有廊等原因也可能不等。

⒉立面:造型趋于程式化的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即使是塔、楼阁等高屋的建筑,每一层也是由这三段式组成,即:数的叠加。 ⒊木结构艺术造型合理,线条动态美感

①采用榫卯——唐宋时期建筑是结构的外在体现,生起、侧脚符合结构要求,且调整视差,形成稳定之感; ②屋面凹曲线面,利用散水,采光,形成优美曲线。

⒋构造特征:装饰、结构、构造合一,如鸱吻、悬鱼、惹草等既是结构、构造的需要,也有装饰作用。 ⒌群体级合是量度,渐变是靠单体级合的方式完成的,要理解中国古代建筑需加入时间范畴,注意四度空间。

⒍第五立面:大屋顶独具特色,最具表现力,为了能看到第五立面,院落把握要好,使在中距离观赏时前一建筑的门框能将后一建筑框入。 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类型(赵导P182)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较多,主要可归纳为四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含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含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含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以上四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三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中国古典建筑平面类型:A.金箱斗底槽: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如佛光寺正殿;B.单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两个区域,如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阁;C.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如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D.分心槽:用一侧的中柱将平面分成两部分,如蓟县独乐寺山门;E.减柱造:将若干内柱抽减掉,如广胜下寺、永乐宫三清殿。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特点(赵导P170)

中国古建筑具有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从而使简单规格的单座建筑富有不同的个性。例如一座普通的三五间小殿堂,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成为府邸的大门,寺观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园林的轩馆,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内容完全不同的建筑。

室内空间处理主要依靠灵活的空间分隔,即在整刘的柱网中间用板壁、槅扇(碧纱橱)、帐幔和各种形式的花罩、飞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有的还在室内部分上空增加阁楼、回廊,把空间竖向分隔为多层。再加以不同的装饰和家具陈设,就使得建筑的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画、匾联、佛龛、壁藏、栅栏、字画、灯具、幡幢、炉鼎等,在创造室内空间艺样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坛庙、宫殿、陵寝、城楼、府邸中的主要、次要殿堂。属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上述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和宅舍、店肆等一般建筑,属低等次建筑。 区别:

1.斗栱 2.出廊 3.间架 4.构架 5.屋顶 6.模数 7.节点构造 用瓦 屋顶样式 开间 进深 大式 可有可无 四种出廊均可 可用5—11间 5—11檩 (4-10椽) 有飞椽、随梁仿、角背、扶脊木 可用琉璃瓦 可用高等级屋顶(1—9) 以斗口为模数 复杂 小式 无斗栱 无周围廊 3—5间 3—7檩(2-6椽) 无飞椽、随梁仿、角背、扶脊木 不能用琉璃瓦 只可用等级低的屋顶(6—9) 以明间面阔为模数 简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