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东关小学 下载本文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在抓住后进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后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按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类研究。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问题的研究为教育转化服务,课题研究是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的。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结对帮扶教育实践、“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后进生”心理问题矫治的校本教材的研发、“后进生”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等方面。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我们试图找准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教科研规划课题选题。学校课题组在市、区教育学会的领导下,经过二年多的研究实施,对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转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课题实施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总结后进生转化的经验,提高理论认识,推动教育实践,彰显了学校的德育特色。到目前为止,课题已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

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这样的三六九等,评价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是按考试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所以不少学生一直都是作为失败者在学校生活的,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并制约着他们的正常发展。尽管教育界和学术界至今对“素质教育”尚未形成确切的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全方面提高人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

3.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体现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忽略“后进生”的教育模式都是失败的模式,只能使这部分学生成为这种模式的牺牲品。只有时刻把“后进生”装在我们教育者的心中,在采取分层教学的同时进行针对性地转化教育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后进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学业的落后,他们和老师的鼓励关爱无缘,更和学校的评优评先无缘,他们的自尊常常会随着一次次考试而丧失殆尽,从这方面说他们是学校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些后进生在学校中更应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同情,但由于激烈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使得学校中的竞争过于残酷,后进生往往被忽略。但对于后进生如果不给与更多的关爱与同情,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而到了这一步后进生就会成为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他们就会在校园中打架斗殴,逃学旷课,破坏课堂纪律,顶撞老师,不服管理,给校园管理带来麻烦,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

(二)实践价值 1.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转化。只有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国

民素质的提高。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使他们不仅在文化素质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才。新时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可能在这一方面某个学生属于“后进生”,但在另一个方面他却有着特长或优点。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后进生”的“特别”开发。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多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与师生关系越来越难处,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对此课题的探索与实践能够找到新时期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的转化会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

3.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由于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致使不少“后进生”成了“问题生”,甚至被推出校门流入社会。青少年犯罪,包括中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如果众多的“问题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转化,那对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应该是多么大的贡献!

4.对普通中学的示范作用

越是“后进”的学校“后进生”就越多,对“后进生”转化的需要就越迫切。我们选择在一所普通中学里的个案进行课题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义,对普通中学更具示范意义,从而使该课题更具有推广价值。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发展的人。

(二)课题界定

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

品德均出现偏差,可称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达到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面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研究的理论支持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断言,人性是积极的、善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从其本身来说不是恶的。人行为中的恶可以认为是对人性的损害,一种次要的反应,而不是人性的表现。在其心灵深处,人并无破坏和否定的力量,倒是相反,具有积极和建设的力量。人的提高、完美和实现乃是任何人的必然倾向,但环境的外在条件往往阻碍或者歪曲这一倾向。这个模式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之战斗并谋求通过各种治疗技术加提倡的人的原型。 2.学生生身心发展特征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一个发展智力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