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当作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各种机械设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均可简化为点声源。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公路上的汽车流、铁路可作为线状声源处理。
1.距离衰减 (1)点声源的距离衰减
在自由与半自由声场中,点声源的声压级与声功率级的关系式分别为
Lp?Lw?20lgr?11 (dB)
Lp?Lw?20lgr?8 (dB)
若测点1,2与声源的距离分别为r1、r2,则由 r1至 r2的声压级衰减量为即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dB。
(7-18) (7-17) (7-16)
?Lp?Lp1?Lp2?20lg(2)线声源的距离衰减
r2 (dB) r1工厂里横架的长管道、一列火车或一长串汽车在运行时,均辐射出噪声,可以看成是线声源。通常,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声源即可视为线声源。线声源辐射的是柱面波。在自由声场中,一个无限长的线声源,其声压级随距离的衰减计算式为
?Lp?Lp1?Lp2?10lgr2 (dB) r1(7-19)
即离开线声源的距离增加l倍,声压级衰减3 dB。
2.墙壁隔声量的计算
用构件将噪声源与接收者分开,阻断空气声传播的措施称做隔声。所使用的
构件称做隔声构件。如墙壁、玻璃、木板等。衡量构件隔声能力常用的物理量之一是透声系数,记为τ。它表示构件透过声音能力的大小,等于透射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无量纲。一般隔声构件的透声系数多在10-1~10-5之间。
衡量构件隔声能力另一个常用的物理量是隔声量,或称透声损失,常记为
TL。它与透声系数的关系是
1TL?10lg (dB)
(7-20)
?墙体隔声量的大小主要与构件的面密度、入射声波的频率、方向有关。面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墙体所具有的质量。在声波入射频率与方向一定的情况下,单层墙体的面密度愈大,隔声量愈大。这个规律称为质量定律。
单层密实均匀构件的隔声量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TL?18lgm?12lgf?25 (dB)
(7-21)
式中: m ——墙体的面密度,kg/m2;
f ——入射声波的频率,Hz。
若墙体由多种隔声构件(或材料)组成,如一面墙上开有门或窗,则称为组合墙。组合墙隔声量的计算通过求平均透声系数获得。
??(7-22)
??SiiiS
式中:τi——第 i 种隔声构件(材料)的透声系数;
Si.——第 i 种隔声构件(材料)所占据的面积; S ——组合墙总面积,m2。
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5.1 噪声评价工作程序和等级
噪声评价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
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如图7-4所示。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 —93规定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对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