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下载本文

(3)若△APO的外心在扇形COD的内部,求OC的取值范围. 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1)x+(1)求k的取值范围;

(2)当k取最小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解.

24.如图,半圆D的直径AB=4,线段OA=7,O为原点,点B在数轴的正半轴上运动,点B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m.

(1)当半圆D与数轴相切时,m= .

(2)半圆D与数轴有两个公共点,设另一个公共点是C. ①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是 .

②当BC=2时,求△AOB与半圆D的公共部分的面积.

(3)当△AOB的内心、外心与某一个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tan∠AOB的值.

12k=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

25.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②以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D;③连结BD,与AC交于点E,连结AD,CD

(1)求证:△ABC≌△ADC;

(2)若∠BAC=30°,∠BCA=45°,BC=2; ①求∠BAD所对的弧BD的长;②直接写出AC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C B D C B D A 二、填空题 13.?C C 33 414.< 15.

3 516.y=2x2+1 17.

3 1718.6+43 三、解答题

19.(1)画图见解析,P(﹣2,1);(2)【解析】 【分析】

10π. 2(1)作AB、BC的中垂线即可确定圆心P的位置; (2)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1)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其坐标为(﹣2,1);

(2)∵AP=CP=10,AC=20, ∴AP2+CP2=AC2, ∴∠APC=90°, 则?AC的长度为【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确定和弧长公式. 20.(1) 见解析;(2) 5cm 【解析】 【分析】

(1)以B为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Rt△EFC中,求出EC的长,在直角梯形ABFE中,求出AE长,若A、E、C三点共线,则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长,比较AC与AE+EC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2)设剪开的长方形短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以B为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Rt△EFC中,EC=32?82?73,

在直角梯形ABFE中,过点E作EM⊥AB,则四边形BFEM是矩形, ∴BM=EF=3, ∴AM=5-3=2,

∴AE=52?22?29,

若A、E、C三点共线,则在Rt△ABC中, AC=52??5?8??194, ∵194?2222

90???1010=?.

180273?29,

∴A、E、C三点共线不共线, ∴所以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空隙;

(2)设剪开的长方形短边长为xcm, 根据题意可得:

(13﹣x)(13+13﹣x)=13×13﹣1, ∴x﹣39x+170=0, ∴x=5或x=34(舍),

∴可以拼成成一个长方形,但面积少了1cm,剪开的三角形的短边长是5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1.(1)8.5,b=8;(2)甲班;(3)【解析】 【分析】

(1)利用条形统计图,结合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求出答案; (2)利用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3)首先根据题意列表,然后由列表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恰好抽到甲,乙班各一个学生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1)甲的众数为:8.5,乙的中位数为:8, 故答案为:8.5,8;

(2)从平均数看,两班平均数相同,则甲、乙两班的成绩一样好; 从方差看,甲班的方差小,所以甲班的成绩更稳定. 故答案为:甲班; (3)列表如下: 甲 乙1 乙2 甲 ﹣﹣﹣ 甲 乙1 甲 乙2 乙1 乙1 甲 ﹣﹣﹣ 乙1乙2 乙2 乙2 甲 乙2乙1 ﹣﹣﹣ 2

2

2. 3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为6种,其中抽到甲班、乙班各一人的结果为4种, 所以P(抽到A,B)=【点睛】

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42? . 6322.(1)详见解析;(2)【解析】 【分析】

14?;(3)4

(2)由(1)中全等三角形性质得∠AOP=∠BOQ,从而可得P、O、Q三点共线,在Rt△BOQ中,根据余弦定义可得cosB=

QB, 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B=30°,∠BOQ=60°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OBOQ=4, 结合题意可得 ∠QOD度数,由弧长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3)由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APO的外心是OA的中点 ,结合题意可得OC取值范围. 【详解】

(1)证明:连接OQ.

∵AP、BQ是⊙O的切线, ∴OP⊥AP,OQ⊥BQ, ∴∠APO=∠BQO=90°, 在Rt△APO和Rt△BQO中,

?OP?OQ, ??OA?OB∴Rt△APO≌Rt△BQO, ∴AP=BQ.

(2)∵Rt△APO≌Rt△BQO, ∴∠AOP=∠BOQ, ∴P、O、Q三点共线, ∵在Rt△BOQ中,cosB=

QB433, ??OB82∴∠B=30°,∠BOQ= 60° , ∴OQ=

1OB=4, 2∵∠COD=90°,

∴∠QOD= 90°+ 60° = 150°, ∴优弧QD的长=

210???414??,

1803(3)解:设点M为Rt△APO的外心,则M为OA的中点, ∵OA=8, ∴OM=4,

∴当△APO的外心在扇形COD的内部时,OM<OC, ∴OC的取值范围为4<OC<8.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