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无意想象为主 (2)想象出现有意成分; (3)想象目的和计划简单。 (4)内容趋于丰富,缺乏体系。
10、5-6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重点)(非常重要)(简答)
(1)有意想象表现明显; (2)内容丰富且有情节; (3)创造想象表现明显; (4)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11、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重点)(简答)(论述)
(1)尊重儿童的想象; (2)成人的引导; (3)增加儿童经验积累; (4)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想象。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名词解释)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间接性是指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思维的发生、发展标志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选择) 2、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标志着儿童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2)标志着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3)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4)标志着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① 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趋势(直觉行动思维是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是一种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思维解决问题逐渐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加强。
9
② 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名词解释)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除此之外还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近视性等。 ③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
(2)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特征(重点)(简答)
① 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是对行动的总结; ② 思维主要是以表象为工具,边说边做,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③ 思维依靠语言,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4、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其中,2-4岁是前概念阶段,4-7岁是直觉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14或15岁),每一个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水平。(选择)
5、幼儿最初掌握概念的特点:内容贫乏;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
6、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实物概念,且以低层次概念为主,以具体特征为主。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选择) 7、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重点)(简答)
(1)判断形式的间接化;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3)判断根据的客观化; (4)逻辑判断的明确化。
8、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推理是指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间接推理比较复杂,可以进一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
9、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特点与趋势(重点)(简答)
(1)在内容上,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在依据上,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语言来说明理解; (3)在程度上,从对事物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复杂的、较深刻的理解; (4)在客观性上,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10
(5)在相对性上,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交际功能、概括功能、调节功能。
2、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环境论(模仿说,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怀特赫斯;强化说,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先天论(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相互作用论。 3、语言学习的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简单了解) (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 (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4、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语音知觉的发展先于正确语音的发展;语言理解的发生发展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5、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前言语阶段(0-12个月)言语发生阶段(1-3岁)和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其中,前言语阶段主要分为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言语发生阶段主要分为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或3岁)(重点)(选择)
6、语言意识指的是儿童对语言的自觉态度。
7、儿童使用代词的频率最高,掌握名词的数量最多。
8、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是指儿童不能理解或者能够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名词解释) 9、儿童句型的发展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单词句,1-1岁半,只有一个词的句子;电报句,1岁半到2岁半,两三个单词组成)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10、情境言语指的是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所表达意思的言语形式,对话言语就带有较强的情境性。连贯言语指的是只依靠语言本身便能使听者理解
11
的言语形式,独白言语一般连贯性较强。(名词解释)
11、口吃是一种语言节律障碍,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原因。说话时过于紧张、激动或急躁能导致儿童口吃,此外,模仿也能造成儿童口吃。消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主要方法。(选择) 12、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1)激发儿童言语交往的需要; (2)适当引导; (3)鼓励言语创造性。
13、内部言语又称“自我中心言语”,是对自己的、不出声的言语。(名词解释) 14、儿童自言自语的形式主要是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其中,游戏言语指的是在儿童游戏中出现的自言自语,边说边做,用语言丰富自己的动作和行动,特点是比较完整、细致,有表现力;问题言语指的是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出现的自言自语,常常是儿童自问自答,特点是简单、零碎。4-5岁儿童的问题言语最丰富。
15、识字的阶段主要分为泛化阶段、识字阶段和再现阶段,学前儿童识字主要出于泛化阶段和识字阶段,书写活动是儿童识字的再现阶段。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1、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激发学前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动机;
(2)情绪影响认知发展;(促成知觉选择,监测信息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影响语言发展)
(3)情绪影响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 (4)情绪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
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将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分为三种:怕、怒、爱。 3、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提出了情绪分化理论,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惧怕;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等。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新生婴儿已经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即愉快和不愉快。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的微笑和兴趣。(选择)
4、婴儿最初的笑都是自发性的,也称为内源性笑。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出现有差别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