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下载本文

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又往往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心性、培养情操是大有益处的。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南庄小学全体教师认为,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符合四大背景:

1.顺应\\\以德治国\\\方略,复兴中华文化

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深刻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这精辟地点明了“以德治国”的深层内涵,可以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理念和重要的行动指

南。

2、深化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养

由于近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变革,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度被打入了冷宫。中华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低,最终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命脉,真可谓是“诗文扫地”了。

3、部分师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文,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南庄小学部分教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但大量阅读钻研这

些经典文化,而且常常以自己深厚扎实的文化素养感染学生。

4.切实改变学校面临的办学困境

南庄小学是一所乡镇级的中心小学,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设施也较落后陈旧。尤其是近几年,大量外来打工的民工子弟入居南庄,就读于该校。由于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背景相对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许多有条件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往城镇小学就读。对此,学校领导虽有志而苦于无良策。就在这时,传来了有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佳音,学校领导班子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是改变南庄小学薄弱面貌的一个良机,于是决定以开展古诗文诵读为抓手,为孩子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进而探索提升农村薄弱小学办学质量的途径,创出学校特色。

创特策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3年初,南庄小学提出了“融人文教育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的创特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制订明确的创特计划,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创建领导小组,以古诗文课题组为研究小组,由教导处牵头,联系教科室、政教处,具体研究操作方略。

措施之一 营造诵读环境,熏陶人格情操

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