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课时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
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
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知道只有进行改革,破除封建枷锁,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过程】
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
答:??
佛教(公元6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基督教(公元1世纪)
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 答:??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
(板书)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
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
: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
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问:为什么会设立宗教裁判所?
答: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
问:什么是“异端”?
答: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被斥之为“异端”。 问:同学们知道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吗? 答:??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