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比吃穿,嘲笑同学的穿着或父母工作,让同学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得不到来自同伴的温暖,把他们推向了对抗群体。又如学习成绩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和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所说的一些嘲讽的话,在客观上起到了拖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某次测验中,某某同学考的特别差,此时有同学说出:“某某、你怎么这么笨,又考最后一名,你真是我们班的拖油瓶......”。这样一些侮辱人、讽刺人的话语,会对同学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同学往往是因为遭受周围大部分同学的歧视,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群体。
(四)、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家长都没有教育的意识,没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教育意识或以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且这些影响是终生的。特别是一些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或孤儿等群体,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没有父母时常在身边监督,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因为有共同的感受而相互寻求安慰,继而组成一个难以攻破的,让教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小群体。
案例:小东是班上的“老大”,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打架以“狠、快”出名。这天上生物课,他又在呼呼大睡,生物老师很生气,把他推醒了,谁知他一站起来就打了老师一拳,还把老师的衣服给撕破了。班主任通知家长,不一会儿,小东的爸爸来了,一进教室门,就抡起一个板凳砸向小东,小东“哎呦”一身,头流血了,但小东的爸爸还不解气,骂道:“你就只知道惹祸,你去死了算了??”只见小东紧紧的握着拳头,眼里满是仇恨。事后,班主任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跟着爸爸一起过,爸爸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教训”他,所以,小东渐渐的也染上了一些坏习惯。
(五)、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工具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带来的一些弊端。现在的孩子都对电子产品接触的早,但自制力差,容易痴迷。如一些网络游戏、电视中的暴力画面、色情等,都会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群体模仿、学习,而达到不可自拔的地步,这样的学生一结合就会形成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如果不及时教育管理,甚至会出现危害社会、触犯法律的情况。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具有很
强的诱惑力,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自制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影响,如吸烟、酗酒、赌博以及不健康的书报、录音以及录像制品等都会影响到部分学生。人又不能脱离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教育其明辨是非,提高自制力。
五、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孟母三迁择邻”,孟轲终于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重要性。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小班成为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氛围之中,班级的舆论就是班级的主要氛围。一种良好的氛围三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首先我们要引导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确立辨别是非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告诉学生是非善恶的标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模范形象。教师的歧视和误解,是导致反抗群体形成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认真的自我检讨,以一颗博爱的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处理班级事务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对学生说侮辱性的语言,不给学生贴标签,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建设上来。同学的歧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共处一个集体,应该相亲相爱、平等互助,不搞小团体主义,不孤立同学,应让同学感受到友谊、快乐和温暖。班级里也应时常举办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集体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挥特长,感受到自我价值,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师生要共同合作,建立一种有利于他们转化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
(二)、融入情感,反复教育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2003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某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教育不够。情感教育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帮助他们转化上,这一转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从一开始观察这个群体,教师与同学都要对他们充满期待,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放弃他们,当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应及时给以热心、真诚的帮助,不歧视他们。我们还应注意到转化过程的反复性,他们可能一段时间改变了,但好景不长,又变坏了,我们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融
入情感,对他们进行反复教育。对于施教者,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能因为他们一两次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了。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转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三)、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要做好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要付出比常规管理更多的心血和经历,但我们若能把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先转化好了,其他成员的转化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核心人物在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具有很强的号召性和感染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群体成员具有榜样作用,这种榜样作用甚至比老师上百句教育还要管用。所以,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可以更快更好的帮助该类群体转化。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想做好转化工作,首先应主动找这类学生交朋友,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用亲切的目光、友善的微笑感染他们;学习上要不抛弃、不放弃,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其次,施教者还应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关点,大力加以表扬,让同学向其学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或让其担任班干部,委以重任,承担更多的责任,学会换位思考,还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在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充分利用他们的号召力、影响力,协助教师做好转化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教育工作要细致、严密、有条理,讲究方法,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其顺利转化。
案例:新来的王老师接了四年级三班,这个班是出了名的乱班、差班,班里最突出的就是小斌,小斌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但却是班里的“老大”,身边跟了一群“小弟”,他们在班里横行霸道,看谁不顺眼,就大打出手,还抢同学东西,收保护费??王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都没有成效。这天上课铃声响了,王老师走到教室门口,却看见全班同学被小斌“堵”在教室门口,顿时火冒三丈,这时班长跑过来解释:是因为教室门上的玻璃要掉下来了,小斌怕伤到同学们,所以主动挡在了门口??王老师抓住这个好机会,对小斌进行了大力表扬,还鼓励同学们学习他为同学着想的好品质。之后,小斌就像变了一个人,乐于帮助同学了,也很少捣乱,他身边的“小弟”也在慢慢转变。
(四)、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社会不良因素的存在,时刻对学生形成诱惑,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教师和学校要和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的动态反馈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