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决策 下载本文

一、项目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按其涉及内容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单纯固定资产投资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点在于:在投资中只包括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垫支资本而不涉及周转之本的投入;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则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还涉及到流动资金投资,甚至包括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如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投资。

特点 1.影响时间长 2.投资金额大 3.不经常发生 4.变现能力差

二、项目投资决策的分类

(一)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年内能收回的投资。长期投资则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资。由于长期投资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长期投资有时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二)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

从决策的角度看,可把投资分为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采纳与否投资是指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一项独立项目的决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中,只能选择其一的决策叫做互斥选择投资决策。

三、程序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在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建设项目目标。任何一项投资,决策者都希望通过这项投资,能达到一定的结果。选择正确的建设项目目标是建设项目决策的首要环节。目标应科学、客观,而不应凭主观、臆想得到。

(2)调查研究与项目规划。这一阶段是决策参谋人员根据项目目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建设项目的信息资料,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投资环境,把握投资机遇,制定项目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这一阶段主要应调查分析以下三方面情况:投资环境,也就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宏观分析;产品需求,也就是调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投资决策相关因素,包括投资形式、投资时机、投资规模等的调查分析。

(3)项目可行性研究。也就是通过对建设项目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分析来确定项目投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4)项目评估与决策。项目评估,也就是决策者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正和审定,以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完善和准确。经过评估修正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可以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五)项目的监督与再评价。

四、影响因素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对于整项投资的成本、未来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建设规模过大,一方面造成成本过大,另一方面,如市场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能力闲置,资金回收期变长。建设规模过小,又容易造成生产能力不足,妨碍企业效益的更大化。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必须搞好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就是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对市场规模、区域、性质、特点和供求情况等进行的经济分析。通过市场分析,可以对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状况有一定的掌握,从而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建设规模,就是指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条件下,一年内能生产的产品总量,也称为生产规模或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并不是完全由决策者主观确定的,它的确定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1) 国家政策。国家为了确定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限制无序竞争,避免资源浪费,对某些行业的建设规模作出了规定。

(2)产品的市场状况。这是确定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着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 (3)技术。一般而言,技术和设备都有其特定的生产能力。因此技术就成为确定建设规模的决定性条件。

(4)资金和资源。也就是企业财力和项目建成后,相关资源(原材料、动力和燃料) 的状况。 (5)其他因素。这里面必须考虑,建设项目用地,运输条件,相应的人才以及其他环境状况。

建设规模的确定,还涉及到起始规模和经济规模的确定。所谓起始规模是指项目达到不亏不盈时必须具备的规模,也就是符合一定经济性和效益要求的最小规模。决策者应根据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状况,采用前面决策方法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法,找到那一个临界点,作为项目的起始规模。至于经济规模,则是解决规模效益最大的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但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而与此同时,由规模扩大引起的不利因素则不断上升,结果使得单位成本下降一定程度后又上升,形成一个“V”字型。经济规模就是在长期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的生产规模。确定经济规模,主要采用

经济界限决策方法来确定。

五、项目投资的依据

(一)项目投资决策使用现金流量的原因

1、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的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2、采用现金流量使项目投资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 3、采用现金流量考虑了项目投资的逐步回收问题。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1、现金流出量

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2、现金流入量

营业现金流入、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 3、现金净流量

指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三)预测项目现金流量的原则 1、实际现金流量原则

指计量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时,用现金量而不是会计收益。(如折旧、摊销费用) 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必须用预计未来的价格和成本计算,不是用现在的价格和成本。(如调整通货膨胀因素) 2、增量现金流量原则

只有增量薪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即确认有这项投资与没有这项投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 (1)附加效应

在估计项目现金流量时,要以投资对公司所有经营活动产生的整体效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如,某公司决定开发一种新型计算器,预计该产品上市后,销售收入为2000万,但会冲击原来的产品,使其收入减少400万。因此,分析时新型计算器增量现金流入量为1600万,而不是2000万。 (2)沉没成本

指过去已经发生,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3)机会成本

指在投资决策中,从多种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收益。是决策相关成本。

(4)制造费用

确定项目现金流量时,对于制造费用,要做进一步分析,只有那些确定因本投资项目的发生而引起的费用(如增加管理人员、租金和动力支出等),才能计入投资的现金流量;与公司投资进行与否无关的费用,则不应计入投资现金流量中。 3、税后原则

如果公司需向政府纳税,在评价投资项目时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应当是税后现金流量,因为只有税后现金流量才与投资者的利益相关。

六、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

投资评价的一般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的使用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贴现指标,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主要有净现值、现值指数、现值系数、内含报酬率等;另一类是非贴现指标,即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七、项目的实施

项目投资实施方案包括:

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及选择依据、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前期准备情况) 2、项目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项目区概况

5、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主要技术方案) 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案、资金计划安排) 7、项目效益预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8、项目招标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招标方案)

9、项目的组织管理(组织领导、规范技术指标、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公示制、监督检查、建后管护)等

八、项目投资决策的意义

(1)从宏观的角度看,项目投资有以下两方面积极意义:

第一,项目投资是实现社会资本积累功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二,增加项目投资,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总供给量,不仅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而且会最终拉动社会消费的增长。 (2)从微观的角度看,项目投资有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意义:

第一,增强投资者技术经济实力。投资者通过项目投资,扩大其资本积累规模,提高其收益能力,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提高投资者创新能力。投资者通过自主研发和购买知识产权,结合投资项目的实施,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不仅可以不断地获得技术创新和利润,而且能够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更好的业务操作平台;

第三,提升投资者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不仅是人才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且从根本上说是投资项目的竞争。一个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投资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因而,无论是投资实践的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有助于促进投资者自觉按市场规律办事,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三峡工程项目投资案例

一、三峡项目投资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枢纽主要由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总工期为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7年(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3年(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首批机组发电、船闸通航为标志;二期工程完成后,就具备了挡水和发电、通航的条件,是该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第三阶段2004年至2009年(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工程完成建设为目标。

三峡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进度符合总进度的计划要求,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之内,并创造了一批水电建设史上新的世界记录。 二、三峡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是在项目投资前期,对拟议项目所进行的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对与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料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研究,构造和评选投资方案,论证项目投资的必要性,风险性。它是投资项目前期的重要工作,是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判断项目投资“可行”或“不可行”。三峡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主要可以分为项目意向形成、预可行性研究以及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三峡项目意向形成和预可行性研究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一文中就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力资源,改善川江航运的设想。

1944年5月,美国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J:LSvagae)应邀来华,在三峡地区查勘后,编写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建议在宜昌上游南津关附近修建一座高坝发电,中国

先后派出50余名工程师赴美参加此项工作,后因与美国垦务局合约中止,三峡工程的有关工作也随之全部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但对是否早日建设三峡工程有不同看法。

1958年1月,党中央南宁会议期间,毛主席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提出对三峡工程应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并委托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会后,周总理率中央和地方有关负责人和中外专家100多人察勘了荆江大堤和三峡坝址,途中主持会议,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同年3月,党中央成都会议听取周总理的报告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成都会议后,进一步开展了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组织全国2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参加三峡工程重大科技问题的全国性协作研究。在大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完成了《初步设计要点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草稿),建议采用大坝正常蓄水位Zoom的方案,并推荐三斗坪坝址。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而且要备战,三峡工程一时难以实施。1970年底,中央批准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以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缺的局面,同时,为兴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葛洲坝工程胜利建成,说明中国人民有能力在长江上建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研究过三峡工程建设问题。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情况,经国家计委组织350余名专家审查后,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了这个方案。论证推荐的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为“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即大坝坝顶高程185m,一次建成,初期运行水位156m,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移民不间断地进行,20年移完。 2.三峡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为了让三峡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完备性,下图展示了在研究可行性时需要考虑的八个内容,分别是(1)地质(2)建筑物、施工、机电(3)投资及其影响(4)航运问题(5)防洪效益(6)泥沙问题(7)移民问题(8)生态环境。我们对投资的估算进行重点分析,其他省略。

投资估算,主要是研究项目应该投入多少资金,估算的投资数额是否恰当与合理。而国家级的工程投资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总投入。它包括工程建设的直接费用和其他相关的必需费用。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项目初步的总概算即为三峡工程项目的总投资。 (1)三峡工程项目总投资

三峡工程总投资(即全部费用)由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输变电工程三部分组成,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及1993年5月末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为900。9亿,其中,枢纽工程费用500。9亿元,移民费用400亿元,输变电工程列入电网建设投资,不再计入三峡工程费用内,总投资项目如图1所示。动态投资(包括物价影响与利息等)与物价变动、资金来源以及利率等因素有关,较难准确预测,1994年根据已确定的资金来源和对物价的预测,估计三峡工程的动态投资为2039亿元。

三峡工程总投资枢纽建筑费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费用设备费(机电设备与金结费)项目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建筑及安装费、辅助工程费补偿补助费工程费科研勘察设计费其他税费(含耕地税、质量监督费等)设计变更、预防自然灾害措施等价格上涨、费用调整等计入工程总投资的贷款利息

(2)发电前11年的总投资

三峡工程资金需要量大,建设周期长,但是工程第一批机组投入发电前的施工期资金需要量所占比重远比一般工程多(三峡第一批机组投产前的所需资金占总资金需要量的51%~54%),三峡工程建设后期即有巨大发电收入,可以解决工程后期自身投资需要。工程资金自筹能力大,关键是对发电前的11年的总投资有个相对准确的估计。

三峡工程在进行计算投资量时考虑和研究了4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与依据: ? 价格水平年。这是投资概算与财务评价计算的基准年,选取原则主要是考虑能以最新

的价格水平衡量工程投资费用。

? 物价上涨率。是测算工程价差预备费的基本依据,三峡工程采用工程投入物的综合价

格上涨率计算价差预备费。

? 开工年份。三峡工程选择恰当的开工年份,用以计算概算价格水平年与开工年份之间

和开工年份之后各年的价差预备费。 ? 工程建设周期与移民安置进度,这直接涉及到工程发挥效益时间的快慢及偿还贷款时

间长短等问题。

三峡工程筹资论证结果,如果考虑以上5个条件,加上国家财税调整变化,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物价上涨率按1993年、1994年为10%,1994年、1995年为8%,1997年以后为6%计算,发电前11年资金测算需要量为1698亿元人民币。 (3)投资主体分析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体制和投资格局,三峡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主要是葛洲坝电厂资金、

三峡建设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三个主体。

其他(65%)三峡建设基金(27%)65%'其他(14%)5%国家开发银行(16%)葛洲坝电厂资金(5%)9%P葛洲坝电厂资金(9%)三峡建设基金(14%)国家开发银行(50%)建设前发电前

因为三峡工程项目是国家级项目建设,因此政府在资金方面出台了三项扶持政策。一是将葛洲坝发电厂划归三峡工程业主──中国长江三陕工程开发总公司,其发电利润用于三陕工程建设,此外,适当提高其上网电价,增加的收入也用于三陕工程建设。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地区、不同标准,通过对用户用电适当加价的办法,征收三陕工程建设基金。以上两项在三峡工程建设期内对其投资约1100亿元人民币,占三峡工程总投资的50%以上。三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在1994年至2003年每年向三陕工程贷款30亿元,共计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三项政策对三陕工程建设提供约1400多亿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70%。这是三峡工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整个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资金支撑作用。

三、三峡项目投资综合评估

1990年7月6日-14日,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情况的汇报和各方面的意见。大多数同志赞成可行性报告,也有的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或疑问,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评估。关于三峡项目评价依据主要是由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二版)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项目投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三峡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其中包括民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国力分析);(2)三峡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估;(3)三峡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估。 1.三峡项目投资财务评估 (1)三峡工程财务评价指标

三峡工程投产后具有强大的还款能力,电价以6.2分/kWh计,工程建成后第10年即可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如按合理9.3分/kWh计,工程完建的次年(第21年)即可全部还清全部贷款,这是其他水火电站难以做到的。

三峡工程投资回收快,电价为6.2分/kWh,在工程建成的4.8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如采用合理电价9.3分/kWh,工程完成的次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如图所示。

计算条件计算范围包括50万V高压变电部分,投资不分摊,贷款偿还年限中防洪、航运投资豁免本息,电价按电网平均售电价,发电、供电三七分利,测算为6.2分/kWh基本条件同上,但电价按合理资金利润率10%测算为9.3分/kWh财务内部回收率(%)贷款偿还期(年)投资回收期(年)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7.23024.846.31120.620.61012.1

(2)三峡工程与其他水电站工程财务评价指标比较

比较表所列三峡工程与其他水电站工程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三峡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除与黄河李家峡水电站相近外,均高于其他电站,贷款偿还期按工程完建后起算,以三峡工程为最短,说明三峡工程的财务盈利效果及投资偿还能力占有优势。 项 目 三峡(发电李家陕 二滩 五强溪 隔河岩 指标 分摊投资工程名称 75%) 装机容量(万kW) 年发电量(亿kWh) 总投资(亿元) 工期(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贷款偿还期 从开工计算 从建成后计算 1768 840 223.7 20(12) 10.2 23.7 3.7 160 58.3 16.5 10(8) 10.7 18.1 8.1 330 145.6 41.4 12(10) 9.9 20.3 8.3 120 53.7 19.97 11(9) 7.9 24.2 13.2 120 30.4 18.4 9(8) 5.2 41.0 32.0 (3)三峡项目电价分析

三峡电站电价低廉,按华中、华东电网现行平均售电价格并考虑发、供七、三分利测算,三峡电站50万V高压输变电末端电价为6.2分/kWh,按合理投资利润率10%测算为9.3分/kWh,相应电站出口端电价(即电站上网电价)分别为5分/kWh及7.5分/kWh,五强溪水电站不包括输变电的上网电价为7.9分/kWh,华能公司火电工程出口电价一般为13.3分/kWh,都比三峡电站高,说明三峡电站发电效益达,成本低,对国家贡献大,竞争力强。

财务评价的结果是:本工程财务盈利效果好,投资回收快,工程完建的第二年即可回收投资和还清贷款本息。因为上网电价(1992年价格水平)仅0.23元/kWh,低于其他水、火电站的上网价格,有较强的投资回收能力,因此财务上是可行的。 2.三峡项目投资国民经济评估 (1) 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本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很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财务评价指标也是好的。但兴建本工程,投入(投资)和产出(效益)都十分巨大,国家能否承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国家承受能力分析。

从工程产出方面看国家的承受能力。本工程的产出效益,主要是防洪、发电和航运。 1)防洪方面。本工程兴建后,可以把中下游广大平原防洪标准,从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

100年一遇。超过百年一遇洪水,通过水库调节,也可大大减轻中下游洪水灾害,这正是国家迫切需要的,不存在承受能力问题。 2)航运方面。可使年货运量提高到5000万吨,可大幅度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这也是国家希望解决的重要问题。

3)发电方面。需要研究发电能力是否过大,是否供过于求,形成投资积压。在这方面,通过详细的2000~2015年的逐年电力电量平衡,证明本工程初期运行期和生产期的发电量完全可以被电网全部吸收,绝不会产生发电量供过于求和投资积压问题。

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与本工程投资的比例关系,看国家的承受能力。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一项大型工程的建设投资,国力能否承受可以从工程投资额占其建设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例来考察。本工程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比埃及阿斯旺电站(16.32%)、巴西伊泰普水电站(4.4‰)和宝钢一期工程(2.54‰)要小许多,只比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前苏联贝阿铁路新干线(1.55‰)略大一些。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本工程前11年总投资仅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值的1.3‰.因此可以看出,本工程建设投资是国力可以承受的。

根据以上各项分析,兴建本工程是合理的,在投入和产出方面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是国力可以承受的。 (2)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是《方法与参数》规定作为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主要方法。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包括发电增加的收益和防洪减免的损失(减免损失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收益)。航运效益要在较晚时期才能充分发挥,折算为现值很小,本报告中暂未计算。计算结果见表所示。 项目 投入 (亿元) 枢纽工程投资 水库移民投资 输变电投资 枢纽经营成本 输变电经营成本 合计 产出 (亿元) 防洪效益 发电效益 合计 经济净现值(亿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效益费用比 计算期内总值 189.01 112.82 62.82 93.94 61.53 520.11 1766.99 4399.03 6166.02 折现至基准年现值 87.37 41.33 18.55 5.89 3.60 156.74 55.88 232.08 287.96 131.22 14.54 1.84 经济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产出大于投入,经济净现值(产出减投入)131.22亿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14.54%,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效益费用比1.84,大于1。说明三峡工程在经济上是有利的。

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14.54%,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按1986年价格水平为131.22亿元或按1993年价格水平为417.6亿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84,大于1。说明三峡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是好的,兴建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3.三峡项目投资社会效益评估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并可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1)防洪方面。防洪是三峡项目的首要目标。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以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2)发电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并可促进全国电网形成,取得巨大联网效益;与火电比较,每年可节省发电用煤5000万吨,这对保存我国有限的煤炭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3)航运方面。近3000公里的干流航线, 降低航运成本,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市四大经济区紧密联系起来,将有力地促进长江流城经济发展,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水库建成后,水库库面将出现风景秀丽的新的千岛湖,将出现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区。因此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4.三峡项目投资敏感性性分析

根据对三峡工程的具体分析,研究了以下10项因素变化对评价结论的影响,以建三峡工程与不建三峡工程(用替代方案)两种方案的费用现值差额为基数,是各种因素变化所产生的风险,计算结果见表。结果表明,表中任一因素变化,方案间的现值差额仍都大于零,说明这些变化不会改变经济评论的结论。各变化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是不计防洪效益和社会折现率增大的因素。 变化因素 经济净现值 差额(亿元) 变化率(%) (与基本方案比较) 基本方案* 1.三峡工程投资增加20% 2.三峡电量减少10% 3.火电厂投资减少10% 4.煤价下降10% 5.其他水电站投资下降10% 6.不计三峡防洪效益 7.不计三峡航运效益 8.社会折现率由8%增为12% 9.工期延长一年,按每千瓦时赔偿0.2元计 10.外汇汇率由1:4改为1:6 #110.14 83.23 101.73 100.93 102.99 109.09 54.26 103.75 54.86 71.64 101.89 -24.43 -7.64 -8.36 -6.49 -0.95 -50.74 -5.80 -50.19 -34.96 -7.49 1991年8月,审查委员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对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议国务院及早决策兴建三峡工程,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5.三峡项目投资审批

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进行的表决标志着项目完成了立项审批。项目最终完成了决策阶段的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