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说明 下载本文

1.2. 3水资源条件分析

河南是一个河流众多,有一定径流资源的省份,尤以豫南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丰富。

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嵩山以东、桐柏山和大别山以北地区为淮河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省的52.8%;黄河以北为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9.2%;伏牛山以南,桐柏山以西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3%,伏牛山以北,嵩山以西为黄河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1.7%;全省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32条,河网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4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全省约有46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条。全省平均年径流深197.6毫米,径流深分布基本上与降水量分布一致,平均径流模数6.266升/秒〃平方千米。地表径流总量约为33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1.3%,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19.76万方,为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的68.57%。径流在省内的分布与降水分布大体一致,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山区多于平原。

流域水资源量

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从水循环的观点出发,考虑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单向或双向转化关系,它们处在同一个循环之中,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构成了水资源的完整体系。这次分析改进了过去采用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分别计算而最后简单相加,导致水量重复计算、成果偏大、不能正确反映水资源总量的做法,而是相加后分别扣除计算的重复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3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05亿立方米,重复量104亿立方米,详见表2.1。

表2.1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表 单位:亿立方米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量 总资源

淮河 178.5 121.5 49.5 250.5

黄河 47.4 34.1 21.6 59.9

海河 20.0 21.6 9.07 32.5

长江 66.9 27.5 23.6 70.8

全省 312.8 204.7 103.8 413.7

地下水开采情况

4

河南省地下水开采量为136.45×108 m3,占总供水量的60.1%,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按流域分区统计,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供水量分别为41.99×108 m3、53.29×108 m3、107.49×108 m3、24.20×108 m3,分别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8.5%、23.5%、47.4%、10.6%。分区统计,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漯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市以地下水源供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周口市最高达94%。

在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以开采中深层地下水为主。

根据全省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参照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情况,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共划定10个超采区。① 安阳—鹤壁—濮阳特大型超采区,总面积7731km2,为全省最大的超采区。② 温县—孟州大型超采区,总面积1221km2。③ 商丘超采区,总面积860 km2。④ 许昌超采区,总面积545 km2。⑤ 新乡北站超采区,总面积294 km2。⑥ 新乡小冀超采区,总面积121 km2。⑦ 杞县—通许超采区,总面积406km2。⑧ 长葛超采区,总面积209 km2。⑨ 舞钢超采区,总面积216 km2。⑩ 新野超采区,总面积85 km2。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位埋深逐年加大。

1.2. 4 土壤条件分析

河南受暖温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了地带性的褐土(暖温带)和黄棕壤(北亚热带)。但各地气候、植被、地形、成土母质的不同以及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使得土壤类型亦很繁多。大的土类有九个,亚类28个,近一百多个土属。

1.2. 5 河南省在全国自然区划中的归属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臵的差异、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生物气候基本特征的差异等,全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河南属其中的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按温度带划分为9个自然带,河南属其中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再根据干湿状况和大地形单元划分出若干个自然区。

自然带的划分以日均温≥10℃持续期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暖温带的积温值是3000-4500℃,北亚热带的积温值一般是4500-5000℃,河南淮河以北地区的

5

≥10℃积温值是4000-5000℃,属于暖温带,形成了河南北部落叶林-棕壤、褐土景观,显示了暖温带特色;淮河以南≥10℃积温值是4900℃以上,属于北亚热带,形成了常绿、落叶阔叶林-黄棕壤景观,显示了北亚热带的特征。

1.3 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工程基础设施现状

1.3.1水利设施

50年来,河南水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按规划初步建成了除害与兴利相结合,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基本上达到了“小雨小旱”保丰收,“大旱大涝”仍有较好的收成。连续4年粮食增产,水利灌溉工程功不可没。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495.584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3%。灌溉工程大致分三种类型:

第一,自流灌区。全省已开发0.067万hm2(万亩)以上的自流灌区238处,总有效灌溉面积131.31万hm2。其中设计灌溉面积大于2.0万hm2(30万亩)的大型灌区30处,总有效灌溉面积88.89万hm2,占67.7%。大型灌区以水库供水为主的有南湾、石山口、泼河、鲇鱼山、梅山、薄山、板桥、宿鸭湖、鸭河口、引丹、昭平台、白龟山、白沙、陆浑、窄口、群库、漳南等17处;引黄灌区有人民、武嘉、赵口、三义寨、柳园口、韩董庄、祥符朱、大功、渠村、南小堤等10处,其他从河道引水的有红旗渠、跃进渠、引沁渠等3处。0.67万~2.0万hm2的中型灌区36处,有效灌溉面积23.48万hm2,其中水库灌区6处,引黄灌区16处,其他引河灌区14处。0.067万~0.67万hm2的小型灌区176处,有效灌溉面积18.94万hm,其中水库灌区101处,引河灌区75处。

第二,井灌区。全省已打井106.87万眼(其中配套井96.73万眼),总装机容量711.16万kW,总有效灌溉面积311.07万hm2(含井渠复灌面积)。

第三,提灌站灌区。全省已建成固定提灌站11883处,总装机容量53.93万kW,流动站总装机容量42.67万kW,合计有效灌溉面积43.76万hm2。 全省初步建成节水灌溉面积80.50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7.8%。其中喷、滴灌4.56万hm,装机11136台(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50万hm,管道总长3600万m,其他节水灌溉面积35.44万hm2。

2

2

2

1.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871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农村用电量223、4亿千瓦小时,增长18、3%;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168万亩、11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6平方公里,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农村公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至200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1、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累计解决了777、9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坚持集中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12亿元推动80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7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灌排设施、道路骨架……

1.4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

1.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点

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特点

根据各地土地整理的实践特点,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可概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三个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即通过迁村并点,逐步使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集中;通过归并零星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二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三是以对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土地整理。四是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退宅还耕,通过实施村镇规划增加耕地面积的村庄土地整理。五是通过控制城市外延式扩展,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土地整理和盘整闲臵土地的闲臵土地整理。六是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的矿区土地整理。七是灾后土地整理,即结合灾后重建对水毁农田抢整、兴修水利和移民建镇对移民后旧宅基退宅还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

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等级低、综合性、地区差别大、外部效益显著等特点。

1.工程等级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