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原文注释翻译及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下载本文

备而置书鱼腹和故作狐鸣,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某些特点。 十、深入探求:

1、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目的?

以记叙人物的对话(语言)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涉、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十一、知识点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 “被”通“披”。 2、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

(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 (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 (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6)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古:逃跑;今:死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暗地里;今:中间。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古:处处;今: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 (4)、等死,死国可乎 “等”古:同样 ;今:等待 (5)、比至陈 “比”古:等到;今:比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集会、商量;今: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4、一词多义: 会 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 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应 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故 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数 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遣 令辱之:让;使 召令徒属:命令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意思 皆指目陈胜 用手指着 十二、训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10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度已失期 度 : ②为天下唱 唱: ③今或闻无罪 或: ④乃丹书帛曰 书: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宜多应者

④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①: ②: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答:① ②

5、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

6.下列粗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陈胜、吴广乃谋曰

B.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卜者知其指意 皆指目陈胜 7.解释粗体词语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有的人 B.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 C.等死,死国可乎? 等死:一齐死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将兵:带领军队 8.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阅读参考答案

1、解释 ① 度 :估计 ② 唱 :同“倡”,倡导 ③ 或:有人 ④ 书: 写 2、翻译。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 3、①导火索是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依法当斩。 ②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是:① :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5、文段的大意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6.A 7.C 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