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阅读(A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
周 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 ①陈君衡,作者友人,宋亡之后,被元朝征召至大都做官,临别之际,作者作此词为他送行.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三句描写送别场景,作者用雄健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气象阔大、色彩鲜明、热烈而又整肃的郊野送行图.
B.“宝带金章”表明人物身份,同时暗示此次大都之行的缘由.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潇洒的风神.
C.下片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域的情景,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D.全词既写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中虚景,虚实结合,深沉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情感.题作“送”之,实即留之.
解析:选C C项,“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错,应是“这阔大然而凄清的景象与上片热烈欢快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折尽梅花,难寄相思”,表现对友人惜别相思之情,也含不满之意.②“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暗含对友人屈身仕元的不满之意.③“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到那边的景象,表现出关切之情.④“投老残年”表现作者对年华老去的伤感之情.⑤“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叹.(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永 遇 乐 苏 轼
①②
①
1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 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于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孙巨源离开海州时,曾“坐别于景疏楼上”.②濉:水名.③淮:淮河.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由设想孙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词人想象了几种不同的情景,层深递进. B.“美酒”三句写孙巨源起行后的情景,“别来三度”句至上阕末尾写词人旅途孤单、无人同醉.
C.“今朝”三句写客人捎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解析:选B B项,“‘别来三度’句至上阕末尾写词人旅途孤单、无人同醉”错,上阕后六句仍是写孙巨源,而非写词人自己.
4.“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6分)
答: 解析:作者往往借助景物形象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情与景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或是触景生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景中寓情,或是以景结情.解答本题时,应先找到含有“月”的词句,明确表现手法,描绘画面内容,再把握意境特点,分析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①本词上阕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②“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明月有情,衬托孙巨源的孤独.(2分)③“别来三度”句到上阕末,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形象逼真,情景宛然.(2分)词人“化景物为情思”,着力刻画“月”,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1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③
④②
①
④
②
③
2
[注] 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解析:选C C项,五、六句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
6.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
参考答案: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人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点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9分)
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
[明]王世贞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 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碧涧传僧梵,青天落酒杯. 雄风别有赋,不羡楚兰台.
[注] ①灵岩:又名方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②楚兰台:宋玉《风赋》中写道: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攀登中的所见,山径曲折疑若无路,却又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此二句在章法上颇似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碧涧传僧梵”句,是俯视.溪涧碧水潺潺,仿佛传来寺僧诵经的梵音.色彩美中交织着音乐美,野趣中交织着禅趣,令人流连忘返.
C.“青天落酒杯”句,借鉴了李白的“月光长照金樽里”与李贺的“一泓海水杯中泻”,
3
②
①
且写出了新意,想象奇妙,境界更是焕然一新.
D.尾联以宫苑之风反衬山野之景.“不羡”二字,寄寓着诗人希望归隐山林的消极颓废思想.
解析:选D D项,“寄寓着诗人希望归隐山林的消极颓废思想”有误,寄寓的应是不羡宫廷之风,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8.颔联“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赏析其妙处.(6分)
答: 参考答案:①烘托.以苍然的“万山”作背景烘托泰山,表达诗人登临灵岩绝顶后看到的泰山雄奇壮观的景象.②点面结合.“苍然”句从面上着色,“忽拥”句从点上赋形,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突出了泰山之雄奇壮观.③动静结合.“苍然”句偏于静态,“忽拥”句富有动感,动静结合,生趣盎然.(答比拟、衬托也可.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答对两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解析:选B 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句子是“流水如有意”.
10.苏轼在《东坡题跋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