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4)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以及电子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化合物的特征推断元素的种类,注意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的方法. 22.(12分)(2014春?青羊区校级期中)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B的名称为 锥形瓶 ,干燥管D的作用为 防止倒吸 .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变蓝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NaOH[或Ca(OH)2] 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饱和NaHCO3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考点: 实验装置综合.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A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2)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氯气有毒,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盐酸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盐酸挥发,应排除实验中干扰. 解答: 解:(1)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故答案为:锥形瓶;防止倒吸; (2)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则可观察到溶液变蓝,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则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少量时,也可用石灰水吸收, 故答案为:变蓝;NaOH[或Ca(OH)2];
(3)因碳酸比硅酸强,二氧化碳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将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除掉,根据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在B和C之间增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强弱、非金属单质的非金属性强弱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掌握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明确除杂试剂的作用原则:除去装置,不能引进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