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题库各种整理 下载本文

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做到( A B C D ) A. 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质量 C. 保护生态环境 D. 合理利用资源

E.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

6.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A B C D E ) A. 统筹规划 B. 因地制宜 C. 发挥优势 D. 分工合作 E. 协调发展 三、辨析题

1.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错.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2.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

答:错.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我国农业落后,关键是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要根本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惟有靠科技进步. 四、问答题:

1. 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力度,突出重点,积极推动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我国传统产业今后相当时期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兴起,正赋予传统产业以全新的内容,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因此,大力振兴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既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1、是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

2、是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3、是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 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 2.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必须完成的、前后相继的两大基本任务。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信息化阶段。显然,现在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直面信息化浪潮的冲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必须另辟蹊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现在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当年的工业化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也与前者当年那种处于农业经济包围之中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世界面临新一轮重新分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就有可能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是不经过先由不发达工业化过渡到发达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的发展顺序,而是同时进入工业经济高级阶段和知识经济社会,同时实现发达工业化和信息化,完成现代化。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具有明显特征,它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3. 试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措施。

答:科教兴国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措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三是把工程科技放在科技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四是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答:就农业论农业,是找不到农业根本出路的,必须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也才能为工业化、现代化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这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走向。

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本目的就是放手让城乡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当务之急是彻底清除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樊篱与障碍,尤其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疏通联结城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渠道。当然,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多元结构方式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要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注重小城镇,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标准是(B)

A、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C)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度 B、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股东代表制度

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7、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ABCDE)

A、 产权关系明晰化 B、经济行为自主化 C、生产要素商品化 D、资源配置市场化 E、经济管理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ABCDE )

A、 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D、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E、完善的经济法规和监督体系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 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4、在市场经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些作用包括:( ABCDE ) 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 C、治理环境污染 D、调节收入分配 E、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5、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保证职工不下岗

6、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条件的是( B D ) A、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协作关系

B、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 C、允许人们用各种手段实现富裕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E、提倡平均富裕 三、辨析题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对。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邓小平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我国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那次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我们的强国富民之路。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答: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根本目的。

答:错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4、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