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碳溶解于γ-Fe 中形成的固溶体为(B)。
A、体心立方晶格 B、面心立方晶格 C、密排立方晶格 6、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为(A)。 A、珠光体 B、高温莱氏体 C、低温莱氏体 7、铁碳合金状态图上的共析线是(C )。 A ECF线 B ACD线 C PSK线
8、.在简化Fe—Fe3C状态图中有四个单相区,其中AESGA为( C )。 A.液相区 B.渗碳体区 C.奥氏体区 D.铁素体区 9、共晶转变后产物是(D)。
A奥氏体 B、渗碳体 C、珠光体 D、莱氏体 10、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休为(B)。 A、一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 11、含碳量为0。77%的钢室温组织是(C)。
A、奥氏体 B、渗碳体 C、珠光体 D铁素体 12、45钢是(B)。
A 、碳素结构钢 B、优质碳素结构钢 C、碳素工具钢 13、在15F钢牌号中,15表示其平均含碳量为(A)。 A、0.15% B、1。5% C、15% 14、碳钢中常有杂质存在,其中有害元素是(C)。 A、硅 B、锰 C、硫 D、碳 15、在下列钢中,普通碳素结构钢是(D)。
A、ZG200—400 B、T10 C、20 D、Q235—A
16、下列冷却介质中,(A)的冷却能力最强。 A、水及水溶液 B油 C、空气
17、为便于切削加工,合金工具钢应采用(C)处理。 A、正火 B、完全退火 C、球化退火 18、过共折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 )。
A Ac1+30~50c B Ac3+30~50摄氏度 C、Accm以上 19、调质处理就是(D )。
A淬火十低温回火 B淬火十中温回火 D淬火十高温回火 20、为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通常采用(B )处理。 A 完全退火 B 正火 C 球化退火 21、钢的淬透性由(C)决定。
A、淬火加热温度 B、淬火方法 C、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22、淬火时,产生过热缺陷的工件可以(B)来予以消除。 A、退火处理 B、正火处理 C、回火处理
23、渗碳钢件只有经(C)后,表面才能达到硬而耐磨的性能。 A、正火 B、调质处理 C、淬火+低温回火 24、下列合金钢中,合金结构钢是(D)。
A、1Cr14 B、15CrMo C、50CrVA D、15MnTi E、5CrNiMo 25、合金调质钢热处理工艺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26.渗碳钢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 A )。 A淬火加低温回火
B淬火加中温回火
C淬火加高温回火 D 不用再进行热处理 27、淬火后主要获得的室温组织为(D)。
A 奥氏体 B 渗碳体 C 贝氏体 D 马氏体或贝氏体 28、.40Cr钢是(B)。
A、参碳钢 B、调质钢 C、工具钢 D、高速钢 59、下列用于制造弹簧的优质碳素结构钢为(D)。
A Q195 B 08F C 35 D 65 30、合金钢淬火时一般选用的冷却介质为(B)。
A 水 B 油 C 盐水 D 石灰水 31、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
A、Ac1+30-50℃ B、Ac3+30-50℃ C、Acm以上 32、为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通常采用(B)处理。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33、淬火后主要获得室温组织为(D)。
A、奥氏体 B、渗碳体 C、贝氏体 D、马氏体或贝氏体 34、40Cr为(B)。
A、渗碳钢 B、调质钢 C、工具钢 D、不锈钢 35、普通黄铜是(A)。
A、H62 B、HPb59-1 C、T3 36、被称为“硅铝明”的合金铝是(C)。
A 防锈铝 B 变形铝合金 C 铸造铝合金 D 超硬铝 37、ZPbSb10Sn6轴承合金是(B)轴承合金。
A、锡基 B、铅基 C、高锡铝合金 38、不同合金的流动性是不同的,(A)流动性最好。
A、灰铸铁 B、铜合金 C、铝合金 D、铸钢 39、下列元素对铸铁石墨化起促进作用的是(D)。
A、锰 B、硫 C、磷 D、硅和碳 40、铸件的主要工作面和重要加工面应(C)。
A、朝上 B、朝下 C、朝下或位于侧面 D、朝上或侧面 41、造型所用材料对流动性有影响,(B)流动性最好。
A、金属型 B、砂型
42、铸铁薄壁处出现白口现象,原因主要是(C)。
A 化学成分 B 冷却太慢 C 冷却太快 D 都不对
43、当铸件某部位成白口铸铁是,将其加热到850℃--950℃保温,目的是(C)。 A、石墨细化 B、石墨分解 C、参碳体分解 D、石墨分解为参碳体 44、可锻铸铁中石墨是(B)。
A 大片状 B 团絮状 C 球状 D 蠕虫状 45、镦粗是(C)。
A、模锻 B、胎模锻 C、自由锻 D、冲压 46、锻造前对金属进行加热,目的是( A )。
A.提高塑性 B 降低塑性 C 增加变形抗力 D 以上都不对 47、常见45钢锻造温度范围是( C )。
A. 1200℃以上 B. 800℃以下 C. 800-1200℃ D 以上都不对 48、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压力方向与流线方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