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 下载本文

答案15.B 16.B

解析第15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西北地区,受西风带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影响,西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阴阳脸”景观中,“阳脸”位于南坡,降水少,热量条件好,A项错。“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B项对。“阳脸”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宜长草,C项错。“阴脸”水分条件好,适宜树木生长,D项错。第16题,“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即非地带性分异规律,B项对。

17.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

(2)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说明成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 答案(1)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

(2)甲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乙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

(3)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积,河水浅,多沙洲,不利于航运。

解析第(1)题,结合纬度可知,非洲大陆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温度降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第(2)题,甲沿海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乙沿海地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3)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需要联系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赞比西河水文条件复杂,河水浅,多沙洲,还有湍流瀑布,有很大一段河段是在南非高原峡谷中穿行,对航运威胁很大;而且水量受到旱、雨季影响,变化很大。 18.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5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位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位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地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地位于背风坡,而D地位于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