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下载本文

A.伸张性 B.广延性 C.持续性 D.顺序性 7.在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 ( ) A.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 B.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C.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 D.最终的真理体系 9.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消极自发的,要实现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 ) A.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 B.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

C.要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D.要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加工感性材料

10.胡锦涛同志在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全社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这一要求的哲学基础是 ( A.学习第一,实践第二 B.要理论联系实际 C.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实践活动 D.学习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三、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计20分) 1.辩证的否定就是对事物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2.主体只能是人,人也只能是主体

3.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16分) 1.实践

) 2.度

3.理性认识 4.物质

五、简答题(每题6分,计24分)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怎样?

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何在?

六、论述题(此题计10分)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 计20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 )

A.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C.人的思想属性决定的 D.人的血缘种族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 )

A..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唯物论与历史观的统一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实践性与真理性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 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D.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

A.重要动力 B.基本动力 C.直接动力 D.次要动力 5.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6.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

A.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 B.大胆揭露.勇敢面对矛盾 C.科学分析主要和次要矛盾 D.平稳化解矛盾 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8.农业的歉收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也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关系看,这是( ) A.一因多果 B. 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B.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实践标准也不可靠 D.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

A.折衷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11.客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

A.宿命论 B.古希腊的柏拉图哲学 C.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 D.近代德国的黑格尔哲学 12.反映论是( )

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B. 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

13.传统的植物学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我国科学院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是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这表明( )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14.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 ) A. 氏族 B. 部落 C. 家庭 D. 民族 15.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 )

A.全盘否定 B. 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C.变相肯定 D.在旧事物中增加新内容 16.假象和本质具有鲜明的对立,因此( )

A.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 B.有些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 C.假象和本质只有偶然联系 D.假象和本质有必然联系 17.“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

A.运动的绝对性 B.静止的绝对性 C.运动的有条件性 D.静止的无条件性 1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 )

A.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B.社会发展历史就是自然发展历史

C.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历史过程 D.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相似,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19.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

A. 从抽象到具体法 B.归纳演绎法 C. 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2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分析法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C.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双项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计10分) 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2.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

A.看其形式.现象上是否新奇 B.看它表面是否完满强大 C.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D.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