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意识的三大法则--马小刚 下载本文

浅谈“安全意识的三大法则”

什么是安全意识?

其实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关于安全意识的语句,但安全意识到底是什么呢?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直白的说就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一种警戒的心理。

什么是安全意识的三大法则?

安全意识的三大法则这个定义很多人也许不是很清楚,但在我做安全监督管理这几年,这个法则给我启发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培养人们对安全的态度起到很大的作用。安全意识的三大法则就是: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98%的事故发生,是人为因素直接引起的。更深层次的分析显示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安全意识不强,必将酿成安全事故,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那么如何去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呢?就是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什么是安全知识?就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等等。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两米以上的工作都视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

挂低用,这就是所谓的安全知识,有些人就是不知道,带电部分不能碰,生产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这就是安全知识不具备。

什么是安全设施?就是企业或者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比如说高空平台的护栏和脚部护板,这就是安全设施。

那么我们如何去简洁明了的理解法则一呢?按照我的举例,也就是你知道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要比在高空平台装设一个护栏要强,要更重要!

法则二: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

狭义的安全意识,指的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于安全的认识,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警戒心理。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我们再次回到高空作业和安全带的例子上,有些人明明知道两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但自身的侥幸心理作祟,嫌麻烦就是不系安全带,这就是安全意识的问题。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受到的伤害;安全知识重要,但安全意识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就会有安全保障。也就是你对不安全因素的戒备心理和警戒心理要比你知道安全知识更加重要。

法则三: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愿,是指员工落实和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目

标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识往往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意愿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同时还在情感上主动地去追求。只有在强烈的安全生产意愿的驱动下,员工才能自觉地履行安全职责。我对安全意愿的理解就是“我要安全”心态。所以安全管理要从员工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愿?

首先我们必须让员工搞清楚“安全为了谁”,是解决安全意愿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只有让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人们的心态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很多时候我们安全制度有了,安全教育也做了,安全管理也监督了,让人们去被动地接受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意识,这就是所谓“要我安全”。然而让人们明白“安全为了谁”,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次次的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深处扎根,这就是所谓的“我要安全”。

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和员工个人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员工个人的家庭幸福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主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企业大发展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共同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共同将“要我安全”的态度转变为“我要安全”,共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

北京博奇哈密大南湖运维项目 马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