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答案放大 下载本文

答:1)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如橄榄岩、辉岩。

2)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52%,主要由辉石、钙斜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如辉长岩、玄武岩。

3)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由角闪石、长石和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组成。如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和粗面岩。

4)酸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65%,含钾和钠较多,铁镁较少,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如花岗岩、流纹岩。

5.沉积岩的成因类型有哪些?简述其指示意义。P34 答: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与普通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正常碎屑岩是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经胶结形成的;(烁岩,沙岩,粉沙)

粘土岩:由大量粘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泥状结构,是介于碎屑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页岩,泥岩,粘土)生物化学沉积岩:主要见于海像或陆像沉积物,成分较为单一。(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6.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P35-36 答:动力(碎裂)变质作用;角砾岩、碎裂岩、穈棱岩、 接触(热力)变质作用: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接触交代(热液)变质作用:矽卡岩

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

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花岗岩 7.什么是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P40

答: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8.什么是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特征有

- 5 -

哪些? 答:地壳运动: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使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在地貌的表现就是构造地貌)

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晚第三纪(N)和第四纪(Q)的构造运动。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 特征:1)、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2)、具有方向性;3)、具有非均速性;4)、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 9.褶皱、断层的要素有哪些?P39-44

答:1)褶皱:翼、轴面、核、枢纽、倾状、 2)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断距 10.举例说明什么是构造地貌。

答:受地质构造控制并能反映构造特点的地貌。如平原(高原):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构造阶地:丹霞地貌

11.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其意义。P38 ① 整合:指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相互平行,地层时代也是连续的。 ②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 ③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

12.举例说明火山喷发的类型。简述其特点。P50 答:(1)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常可造成海底扩张,陆地上如冰岛拉基火山。 (2)中心式或管状喷发: A.夏威夷型或宁静式:没有猛烈的火山碎屑物喷发,只有流动性的大量熔岩溢出

B.培雷型或爆炸型:喷发时产生非常猛烈的爆炸现象

- 6 -

C.中间型:特点介于前两者之间,依喷发力递增次序再可分为:斯特朗博利型、武尔卡型、维苏威型。 13.简述火山地貌类型及其形成过程。P51 答:(1)灰渣火山堆:火山碎屑在喷口周围堆积而成; (2)富硅质熔岩穹丘:流动性小、富含硅质的熔岩形成穹丘;

(3)基性熔岩盾: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反复喷出堆积而成的盾状体;

(4)次生火山堆:古火山堆再喷发是锥顶破坏或扩大成环形凹地;

(5)复合火山堆:多次喷发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层状混合堆成的火山堆或巨大火山堆上生长许多小火山堆; (6)破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堆积物很少却形成和大的爆破口;

(7)火山塞:堵塞在火山喷管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堆被剥蚀后露出地表;

(8)火山口湖:火山口积水可形成湖泊。 15.简述地震的分布范围。P50-51

答: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以浅源地震为主 ,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宽)、大洋中脊带(浅源地震,多为小震,较大的地震多分布于转换断层处 )、东非裂谷带:

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

1、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那些?P59 答:干洁空气【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O3)】,水汽,固、液体杂质(悬浮颗粒)、 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P63-65

答: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

- 7 -

① 对流层,特征:(1)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到高纬度厚度减小。(2)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 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50—55公里范围。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水汽含量极少。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透明度良好。 ③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公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到顶部降至160—190K;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水汽很少。 ④ 暖层,自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很小。空气因受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线作用而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常出现极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升高。 ⑤ 散逸层(外层),暖层顶之上,800km以上的大气层,空气极其稀薄,温度随高度升高。

3、解释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P66-68 答:大气逆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时向下投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

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地面有效辐射: 是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

4、什么是气温垂直减率?P72

答:单位高度(100m)的气温变化值,即℃/100米(整个对流层平均状况)

5、分析全球等温线图可获得那些信息?P71-72 答:全球等温线图不仅可以反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情况,也可表示海陆、地形、洋流等对热力分布的影响,从而显现地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真实情况。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