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进扩区和内涵扩张并举,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和轻工食品、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轻型制造业。到2015年,增加值达到150亿元,进入西部地区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前5位行列。
1、拓宽合作新领域。吸引各类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机构落户经济区,争取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新增常设机构和民间机构所在地、各非常设机构重要会议的经常性举办地,建设国际交流窗口集中区。争取中亚和西亚国家设立领事馆,争取其他面向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国际组织分支机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代表处落户兰州,打造中国和中亚西亚合作机构的重要集中区。
2、推进交流新载体。组建以中国与中亚西亚区域合作为研究方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机构,设立访问学者工作站,建立留学生交换与合作培养机制,促进与中亚西亚各国在地质矿产、能源开发、有色冶金、环境保护、沙漠治理、高原冻土、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农业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旱作节水、疫病防治、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联合开拓市场。
3、扩大物流新业态。将西固东川、新城地区纳入扩区范围,统一建设。依托兰州铁路编组站、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铁路货运中心、兰州“无水港”、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建设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区,设立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保税区、青藏物流园区等,加快催生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专栏3.3 经济区产业基群、国家级特色基地
八大产业集群: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总部经济、轻工食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
重要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基地、西部物流基地、铝产品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基地、新兴产业基地。
(三)县区园区建设
按照县域经济发展指向,实现各个县区产业园区错位互补发展格局。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州新区”与县区园区合作的协作机制,按照“3+8”的模式,整合八个县区产业园资源要素,明确功能定位,建立主打产业,形成各具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十二五”期间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企业全部出城入园,集中连片发展。到2015年,全市企业入园集聚度达到70%以上。
三、加速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
依据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拓展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并增强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发展位势,构建兰白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交通运输通道布局,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和枢纽功能互补,确立西部交通枢纽和西北商贸物流中心地位。优化产业协作,拓宽优势产业、主导企业以及技术、资本、品牌的市场领域,形成梯度层级分布的区域产业链,引导两市在同一产业内的错位发展。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高层次合作平台。加强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社会和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兰白都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并向同城化迈进
第四章 精心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总体要求,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将传统产业改造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循环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壮大规模、提高层次、提升效益。到2015年,完成多元支柱产业架构体系,形成8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和7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一)石油化工
以兰州石化公司、蓝星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中石油在兰新上1000万吨炼油项目为契机,以大乙烯、大芳烃的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壮大炼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推进炼化一体化,建设国内最大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基地及重要的润滑油生产基地,全国重量级的石化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年产20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300万吨合成树脂、60万吨合成橡胶生产规模。加快碳五综合利用、550万吨/年蒸馏装置技术改造、汽柴油质量升级、20万吨/年轻烃芳构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延伸电石、丁腈橡胶、醋酸乙烯、甲乙酮、特种纤维等精细化工材料产业链;有选择地发展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产业链;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总体形成“石油—石油产品—基础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产业链。加快28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300万立方米原油战略储备库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到2015年,石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石化产业精细化率提高到35%以上。
(二)有色冶金
以兰州铝业、连城铝业及榆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向电解铝、钢材深加工延伸和集聚,建设连海新材料循环经济园和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和研发基地,推进煤电铝一体化。以实施大型预焙槽、高精度铝合金扁锭及工业交通用铝合金圆锭等项目为龙头,发展铝合金、铝轮毂等系列产品,延伸铝冶炼及加工产业链;以实施高频电阻焊管等项目为依托,发展钢铁板带及管材特种工程钢材等系列产品,延伸钢材产业链;以开发低碳、低硫、低磷等精炼产品及硅铝钡等复合铁合金产品为指向,延伸铁合金产业链;以加快特种石墨、高炉炭砖、核电站炭堆内构件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开发为载体,延伸炭素产业链。到2015年,有色冶金产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
(三)装备制造
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形成石油钻采与炼化、大型换热设备、特种阀门为主的石化装备集群;兆瓦级风电设备为主的清洁能源装备集群;配套服务大飞机工程设备、真空应用装备、数控机床、半导体切抛磨设备为主的专用设备集群;轿车、客车、农用车,零部件配套和盾构机、桩工机械为主的汽车及工程机械集群;应用软件、X射线实时成像零件及装备、
油田在线检测设备为主的信息化设备集群。重点形成“原材料—制造业生产系统一产品系统(节能产品、环保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链。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
(四)能源和新能源
围绕电力、太阳能技术、煤炭综合利用、清洁供热、核能等新兴业态,实施重点突破。依托中核五0四厂,加快推进国产设备示范项目和核能供热项目,建设核能源基地;统筹实施黄河兰州段水电站梯次开发,加快建设西固河口水电站。借助“西电东送”和能源通道建设,积极发展环保高效燃煤机组和输配电网建设。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资源利用产业化,加快建设光伏、光热成套组件与设备及LED绿色照明产业基地和兰州国家级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油页岩炼油及炼油尾气与抽排瓦斯混合发电、劣质煤发电等工程。实施城市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加快建设大唐西固热电、国电兰州热电等热源工程,配套建设新型脱硫、脱硝等环保装置。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带动秸秆、工业和医用废弃物、餐厨垃圾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到2015年,全市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能源电力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
专栏4.1 重点项目
石油化工:中石油新增年产10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裂解项目、碳5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蓝星催化热裂解原料处理装置年产300万吨项目、催化热裂解装置(CPP)年产100万吨项目、聚乙烯装置(PE)年产20万吨项目、丙烯腈装置(AN)年产10万吨项目、环氧氯丙烷装置(ECH)年和10万吨项目、环氧丙烷装置(PO)年产8万吨项目、离子膜烧碱装置年产40万吨项目、聚甲醛(POM)年产12万吨项目、直接冶炼法多晶硅装置年产1.5万吨项目、碳纤维装置年产2万吨项目、年产5.5万吨1、4丁二醇项目,兰维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年产15万吨己内酰胺项目,西北永新年产5万吨高吸水性树脂项目,年产35万吨水性环保功能型涂料,金浦集团年产20万吨轻烃芳构化、6万吨丁基橡胶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