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下载本文

.

第九章 道路规划

根据工业园的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形成五横、十五纵共二十四条主、次道路。 新完善的道路延续原有的路网骨架,向外扩展,形成一个快速道、主干路、次干路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道路系统。

9.1 道路总体规划方案

本项目规划延伸路网二纵、三横。为保持道路的便捷性和通达性,主次干道要形成一定的系统,主干道以交通为主,次干道以生活性为主。即纵三路、纵六路,其中纵三路起点位于横二路向南延伸1580米至横五路,纵六路起点位于横一路向南延伸2170米至横五路;“三横”即横二路、横三路、横四路,其中横二路起点位于纵三路向西延伸3220米至纵十路,横三路起点位于纵二路向西延伸3670米至纵十路,横四路起点位于纵三路向西延伸3220米至纵十路。

道路规划见表9-1。

表9-1神牛县安阳工业园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性质 1 2 3 4 5 纵三路 纵六路 横二路 横三路 横四路 次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道路长度 车行道宽(km) 1.58 2.17 3.22 3.67 3.22 13.86 度(m) 7 13 7 13 7 道路起点 横二路 横一路 纵三路 纵二路 纵三路 道路终点 横五路 横五路 纵十路 纵十路 纵十路 合计

备注:本次只作部分机动车道建设。 (一)13米宽机动车道长度:2.91公里; (二)7米宽机动车道长度:2.41公里 详见费用估算表。

.

.

9.2 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是三大基本交通参数之一,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影响区内交通发展的现状;提供远景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资料。在交通调查取得大量设计资料之后,研究工作就转入统计分析阶段。交通量调查的地理范围与项目影响区划分是相同的,影响小区所覆盖的面积不能重叠,交通量调查与社会经济必须在小区数目和各个区域地界划分方面保持一致,以便于今后预测工作的进行。 9.2.1交通量预测方法 (一)交通量的分类

按交通组成可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机动车又分为客车和货车,其中又分为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以及摩托车;非机动车又分为自行车、兽力车和人力车。

根据交通量的不同用途,需要用某—期间交通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期间交通量的代表,通常有:

平均日交通量(ADT):为任意期间各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交通量总和除以7所得之值。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交通量总除以该月的天数所得之值。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交通量总除以该年日数所得之值。

交通量预测是预测科学在交通上的具体应用,属于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建设项目必要性论证,确定道路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以及经济评价的依据。 (二)确定预测目标

交通量预测的目标是一条道路的远景交通量,对预测日标应事先界定,包括预测的路线、推算的年代、车辆种类等。还要预测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一般来说,特征年宜选在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末年,基年(历史年份资料的最后一年),建设初年、项目投入使用的初年,预测末年(从项目投入使用算起的第20年)往往是当然的特征年。 (三)远景交通量的推算

对一个道路建设项目来说,远景交通量通常由正常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构成的。正常交通量包括现有交通量和自然增加交通量两部分。转移交通量是指道路建成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诱增

.

.

交通量主要是由于时间和距离缩短,改变了经济可接近性,以及由于道路建设前后沿线引起新的产业布局和开发项目,而新产生的交通量。 9.2.2交通量预测结果

根据园区规划资料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交通量按平峰和高峰测算,高峰期预计3小时,平峰期9个小时。高峰期车流量5辆/1.5分钟,平峰期车流量3辆/1.5分析,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 交通量预测表

平均日PCU流量 道路名称 2011年 流量 横二、横三等

1680 2016年 流量 1808 2021年 增长率 流量 7.6% 1853 2031年 增长率 流量 2.5% 1877 增长率 1.3% 9.3道路设计方案

9.3.1、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9.3.2、设计原则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

1、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2、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

.

该项目按照规范要求应采用Ⅲ级标准。 (二)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 3、应处理号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

4、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三)纵断面设计原则

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 4、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大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 5、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6、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四)横断面设计原则

1、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

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设置绿化用地。 3、在穿越城市已建成区的路段,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单位的通行要求。 4、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9.3.3、主要技术指标

(一)道路等级:主干路、次干路。 (二)计算车速:

主干路:50千米/小时 次干路:40千米/小时 (三)设计荷载

道路:BZZ—100 (四)机动车道宽度

.